金丝线条勾勒出清晰轮廓,色泽鲜艳的珐琅填充其间……走进位于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的甘肃省掐丝珐琅壁画代表性传承人李海明工作室,花纹繁复的藻井图案、慈眉善目的佛像和灵动的九色鹿等一幅幅充满敦煌元素的掐丝珐琅壁画流光溢彩。
掐丝珐琅壁画作品。新华社记者郎兵兵摄
一盏小灯发出柔光,60岁的李海明伏在案头,用画刀尖蘸上珐琅釉料,轻轻点几下,色彩便服服帖帖地落入千丝万缕围成的狭小空间里。
李海明在为一幅掐丝珐琅壁画上色。新华社记者郎兵兵摄
“我8岁跟随伯父学习掐丝珐琅工艺,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能用珐琅作画。16岁那年,当我在莫高窟看到精美绝伦的壁画时,创作热情一下子就被点燃了。”李海明说。
历经9年苦心钻研,李海明终于在1987年创作出第一幅比较满意的掐丝珐琅壁画《反弹琵琶》。金灿灿的丝线与绚烂的珐琅交相辉映,呈现出了华美的飞天形象。
此后30多年,李海明不断传承创新,将排丝、垒丝、螺旋丝、柱状丝等镶嵌技法引入掐丝珐琅艺术,利用100多种基础珐琅釉料调制出4000多种过渡色及配色,攻克了珐琅壁画釉料脱落的难题,提升了珐琅壁画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截至目前,他共创作2000多幅掐丝珐琅壁画作品,先后30多次获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类大赛金奖,部分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李海明“细节”创作瞬间。新华社记者郎兵兵摄
“珐琅釉料由石英砂、有色宝石等矿物质加上金、银等金属在4000摄氏度的高温下烧制而成,具有耐腐蚀、抗氧化和永不褪色的特点。”李海明说,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用掐丝珐琅工艺完整复原莫高窟的一个洞窟,为后世留下永不褪色的敦煌记忆。
近年来,甘肃省着力打造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为众多艺术家提供优良的创作条件。
44岁的浙江宁波籍木雕艺术家季茂杰,利用园区免费提供的10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传承敦煌木雕艺术。他操纵着小小刻刀,将敦煌壁画中的平面形象转化为一尊尊惟妙惟肖的立体雕像。
季茂杰家祖父辈就从事浙派木雕。年少成名后,季茂杰学习了西方雕塑、日本木雕,努力将其融入创作中,却总感觉差点什么。
直到2012年,季茂杰来到敦煌,莫高窟内造型生动、神态丰富的壁画和彩塑令他大为震撼。尤其得知莫高窟原本就有木雕像时,他更加兴奋:“这就是我想要的东西!”
木雕艺术家季茂杰在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创作木雕佛像。新华社记者郎兵兵摄
其后,他潜心追随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原副所长谢成水,开启了6年的学徒生涯。2021年季茂杰入驻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敦煌在甘肃,到这边来寻根,才能创作出地地道道的敦煌木雕作品。”他说。
季茂杰创作的敦煌木雕作品。新华社记者郎兵兵摄
来甘肃后,季茂杰已经完成了8件敦煌木雕作品。最近,他计划创作一组胡旋舞作品,展现大唐盛景和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融。
“我希望以木雕的形式呈现更多的敦煌壁画题材,让更多人了解敦煌;也期待更多人参与进来,共同把敦煌木雕艺术延续下去。”季茂杰说。
记者:马维坤、郎兵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