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产品中,公募基金是最普及、最接地气、收费最合理的资管产品之一。
但不可否认,公募基金的销售推荐是个“高门槛”的事情。
同时,购买的“便利性”、“安全性”也非常重要。
只有解决了这些,才有可能跻身行业最强的“头部”销售平台。
那么,2022年末,总数超7亿的基民群体,究竟选择在哪里购买公募基金?
蚂蚁、招行各自领跑
根据基金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非货基金销售存量的第一名依然是蚂蚁基金,合计保有规模1.1545万亿元,比一个季度前减少了1287亿元。
同时,蚂蚁基金牢牢占据偏股(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的亚军,年末保有5712亿元偏股公募基金。
而偏股(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量的冠军是招商银行,年末规模6204亿,相比前一季度下降87亿元。
基金销售大盘超26万亿
根据资事堂的统计,截至2022年末,所有公募基金的总规模超过26万亿,这其中,货币市场基金大概占4成,债券基金接近3成,偏股(股票+混合)基金超27%。
这三大块产品,基本占据了行业绝大部分的存量市场。
附图:不同类型基金大致规模结构,截至2022年12月31日,wind
而在非货基金约15.6万亿的“大蛋糕”中,蚂蚁+招行合计就占了12%以上。
债券基金4季度“缩水”
受债券市场收益降低影响,四季度的债券基金规模有所缩减,这亦影响到了相关销售机构。
以“非货基金规模变动额”-“偏股基金规模变动额”可以得出一个近似的债券基金规模变动值(包括少量FOF、另类、QDII等产品影响)。
其中,蚂蚁基金在类债券基金的保有规模上出现了千亿量级的规模缩水。
以前述口径推算,基煜基金、汇成基金、天天基金、腾安基金、招商银行也都出现了400亿元以上非货基金规模的减少。
当然,上述机构本身就是类债基的持有大户,才会在大类资产景气变动时受到更多的影响。
逆生长力量
业内还在去年末涌现出一批“逆生长”的销售力量。
在4季度,至少5家销售机构实现了非货保有规模百亿量级的增长。
其中,兴业银行增长了630亿元。非货保有规模从3季度的第12名进阶到年底的第7名。
中信证券增长了408亿元,平安银行增长了353亿元,中国人寿增长了213亿元,宁波银行也增长了128亿元。
而在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上,前100家有可比数据的机构中,还有半数左右出现了增长。
尤其是中信证券,在3季度增长342亿元。
中国人寿和天天基金的这一保有规模也增长了10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