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徐汉雄
近日,一对90后夫妇在个人账号上讲述,卖掉了他们在杭州价值500余万元的房子,并选择到内蒙古呼伦贝尔的一处乡镇生活。并表示,这种行为并非逃离,而是“发现”。(据11月8日九派新闻)
据了解,冯先生和妻子此前在杭州做女装生意。同时,他们二人的另一个身份是旅行博主,他们一直以来的愿望就是找到一处舒心之所,与他们的三个孩子继续生活。“杭州的房子卖了500多万吧。”然后在当地买了一套房,目前,两人正在物色一片农场。
冯先生表示,他们之所以选择离开城市,是因为城市生活过于“卷”。来到呼伦贝尔以后准备做农民,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而是基于互联网营销自己的产品。
当事人账号截图
这样的故事并不少见。诸如,年轻人到鹤岗买房生活,卖掉北京的房子回县城老家,辞去广州的高薪工作回山村带货,看上去是“反向”选择,不符合“人往高处走”的常理,所以屡屡引发关注。实际上,每一种选择都有说服自己的理由。往大城市打拼,可以说是大城市资源多,机会多,能有好的发展;去小城市安居,可以避免大城市的“卷”,多一份自在与安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所以,无论如何选择,符合内心的需要就行。
卖掉杭州500万的房子到内蒙古当农民,当事人说,这不是逃离,是发现。为这种选择又作了注解。选择去鹤岗买房生活的年轻人,要说,也是发现了鹤岗的低房价与闲适,以及其他的各种好处,诸如夏天可以避暑,冬天可以看雪,有自己的房子就有了家的感觉。对于线上工作的人来说,这是很现实的吸引力,因为他们不需要线下与人接触,哪里能安放手机电脑,哪里就是安居乐业之所。对城市的选择,就无所谓繁华热闹,能承载得起生活开支就行。既然小城市生活成本小,却不影响线上的收入,又何乐而不为。
当事人账号截图
卖掉500万的房子去当农民,同样就不必简单视作逃离。因为当事人原本是旅行博主,“农民”的定义也在发生变化。他有了自己的农场,可以脚踏实地,有实业支撑,又可以线上营销,把流量变现,就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冯先生说,现在资讯没有不平等的问题,在农村也能接收到一手资讯,跟在城市里是一样的,确实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变化和机会。这倒是句实话,线上的资源平等深刻改变了生活,新农村建设也带来了机会,这都需要被发现,需要重新定义一些刻板的印象。“反向”选择体现的是眼光、发现的能力、改变生活的能力,这种能力值得肯定。
如果能多一些资本、人力等资源下乡,新农村的面貌会变得更好,然后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发现,来加入,形成良性互动,这也是值得期待的事。有网友说,也许过几年,“卖掉500万的房子去当农民”就后悔了,情形未必就如此,也许会有更多的新发现,让他乐此不疲。生活总是在逐梦而行,能得偿所愿,就够了。
延伸阅读:
女子租农村小院花数十万改造 1年后又回城市:没钱了
在乡村待了近一年时间后,30岁的任静最终没有留下来,选择了回归城市。
任静出身农村,15岁就来成都打拼。2020年生完二胎后,她患上了产后抑郁。为了换个环境生活,她跟爱人一起放下工作,拿着积蓄,到成都周边租下一个农村小院,试图打造自己的田园生活。
一年过去,任静的抑郁症已痊愈,但她却面临新的烦恼——没钱了。她曾经尝试种果树、拍视频、直播带货变现,均未能如愿。
当整个网络都充斥着“九零后回归田园,将工作和生活过成诗”“95后年轻人的幸福田园生活”等标题和绝美乡村生活的视频时,田园生活似乎唾手可得。
然而,当不少年轻人走进田园之后才明白,现实并没有一些社交平台所展示的那么美好。没有外卖,没有现成的奶茶,干农活,还得想办法赚钱过生活……在农村生活,可能会遇到新的挑战。
有专家表示,年轻人向往田园生活,是对大自然的向往,也可能是对城市生活的逃避。如果真要回归田园,要慎重地理性选择,不要盲从。
任静改造后的房子
抑郁让她向往田园
在乡村待了半年时间,任静的抑郁症已经好转。
回忆起这十几年,1992年生的任静从16岁走出平武来到成都工作,卖过化妆品、做过销售等工作。直到2020年她的第二个孩子出生后,精神上的长期抑郁让她觉得该歇一歇了。
“做生意要操心,什么事情都要一个人弄好,另外还要顾着孩子,承受不了的时候,情绪就会崩溃。”精神不好的时候,任静喜欢开车到周边的山顶上坐着,一个人放空。
任静还记得,2021年的冬天特别冷,山上也没地方住。后来她就想到找个院子,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和爱人一起住进去,过些简单的生活。正好丈夫也喜欢安静,任静第一时间获得了支持。于是,他们开始在成都周边村落寻找合适的房子。
经过一个多月的寻找,2021年11月,两人在看了多套农村自建房之后,终于在一个山腰上找到了一栋带院子的平房。这栋房子前面有个平台,站在平台上远眺,能够远远地看到成都市区。房子后方,还有一大块空地,可以规划成后花园。
由于当地此类房屋不能够买卖,任静跟屋主签下了最长20年的租约。为了省钱,决定自己动手对房子进行改造。
房子的小院
花数十万改造农村小院
每天早上开车到村里,晚上再开车回成都,这是任静近半年的生活状态。
任静和爱人在成都市区没有自己的房子,只是租房生活。租下山里的房子后,他们没有再工作,开始了自己的装修计划。
“我们原来做装修生意,虽然后面没做了,但很多这一块的事情爱人都懂,我们就直接开始了。”每天来到工地,爱人开始忙活、装修,任静就在旁边打下手,累了就在一旁喝喝茶。中午就在山上用土灶做饭。改造房屋期间,两人白天基本生活在山上。
不知不觉几个月过去,他们已经在房子里投入数十万元。
后院种的月季
改造期间,任静通过视频记录了整个装修的过程,陆续发到社交平台后,还让她收到了一些“小赞助”。“比如说一些床垫或者其他小东西,会有商家赞助,但还是没有实际的金钱收入。”
不找施工队,自己动手装修,也给她带来了不少难题。任静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在装修房子期间,她和爱人曾经“不下100次想放弃这个房子。”
任静的丈夫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们最想放弃的时候,是房子装修到一半的时候。当时,两人想的是房子要装成工业风,地面不用瓷砖,也不铺地板,想把水泥打磨到很光滑,做很有质感的水泥地面。为了省钱,夫妻两人从朋友那儿借来打磨机,自行对地面进行打磨。
没想到,两人打磨了好几天,吃了不少灰,依然没有出来效果,自己还因此患上了鼻炎。之后请教行业人士才明白,他们的水泥地基础没有做好,没办法出来效果。
“当时我俩一身灰,我在旁边又饿,然后就在一旁一直哭。”任静说这次她真的是想放弃了。还好两人最终挺了过来,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了房子的硬装。
为了生活重回城市
刚刚上山时,任静确实有些不适应。
“奶茶、外卖你都没办法点了。任何吃的、喝的都得自己动手做了,没有现成的。”任静告诉记者,刚进村里时,他们并没有想到要种菜,后来租了几亩地开始种,才发现种菜也不容易,每天都要浇水,还要定期施肥,直到后面才慢慢习惯。
想种水果赚钱?也没那么容易。
看了村里其他人种的品种,任静在地里种下了一些樱桃,需要经常施肥、剪枝,要好好照看才能结出果子。因为不懂技术,有时候还得请人来弄。
让任静没想到的是,第一批樱桃采摘的前三天,一场大雨来临,挂在树上的果子全烂了。“樱桃采摘要赶在凌晨1点,还得雇人,一次就采个100斤,批发价5块一斤,全卖了也就500块。”之前做生意的任静觉得,累死累活就卖个500块,随便卖点啥赚个几百块都比这个容易。
房间一角
但是,租来的地空着不捯饬也不行,几天不管不问,杂草就冒出来了。
“比如说我院子里的草坪,如果一个月不处理杂草,长得比人都高。”任静说,杂草长高了,打农药都没用,要用刀砍掉之后再来用药。这样一来又得请人工,成本太高。
改造好房子花光了积蓄,任静则慢慢告别了抑郁,回归了正常。不过,她却开始有些焦虑了,因为没钱了,生活来源没有了。
拍视频、搞种植业,暂时都没能变现。今年8月,任静又和爱人一起,回归城市,继续打拼。
“有人问我后不后悔,我其实不后悔,因为在乡村有一个小院这是我的一个愿望,我只是提早实现了而已。”任静也想通过自身经历告诫城市的年轻人,乡村田园生活远没有一些博主视频中描述得那么美好,追求乡村生活要慎重。
自由职业者的农村小院
80后的胡宇是江西人,随丈夫到福建厦门生活。他们改造的房子是胡宇丈夫家在漳州的老房子,离厦门大概一个小时车程。这栋算上院子有200平方米的老房子,已经有30年没住过人。
“很多80后都是在有院子和花草树木的环境下长大的。”胡宇说,为了找回一些童年的记忆,去年,两人决定将老房子进行改造翻新。
多年来,胡宇和丈夫一直在做茶叶批发生意,积累的都是熟客,工作时间随性自由,工作地点也不用固定。近一年时间,在房屋改造的过程中,胡宇夫妻周一至周五都会待在院子里捯饬,每天早晨把孩子送到学校后,两人就出发去漳州老家,下午再回来接孩子上学。
丈夫动手能力强,自己搞改造,胡宇则拍拍视频帮忙。按照胡宇的说法,他们两人是“一半城市一半农村”,城市是为了孩子读书,农村小院则是夫妻两人的生活。
胡宇夫妻改造前的老房
改造后焕然一新
目前,小院改造已经投入了十多万元,也基本完工,夫妻两人计划将它打造成一个茶生活空间。等孩子上了高中住校,时间更充裕了,小院会成为他们的工作重心。
“其实,田园生活就是一份情结,你想要,就得为这个情结买单。”胡宇说,田园生活可能会因为拍视频、做民宿等方式成为一个挣钱的项目,但是也需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你不适应田园生活,或者因为没有生活来源而陷入窘境,那会得不偿失。
回归田园需要重新学习
据农业农村部今年4月20日消息,目前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100万。另经综合测算,一个返乡创业项目,平均可吸纳6到7个农民稳定就业,17个灵活就业。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梅志罡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最近两三年,确实有不少年轻人从城市回到乡村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城市的就业环境、工作环境发生了变化,生活压力也逐渐增大。
梅志罡称,这一代年轻人很多都是中学或大学毕业以后留在城市或者是进城了,他们适应社会的过程基本上是跟城市同步的。他们对于农村生活的实际深入了解的程度也不够,包括对于农村的生活技能,都比较缺乏。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的过程中间,都要学习各种各样的生活本领。”梅志罡表示,如果决定回到农村生活,生活方式会发生变化。那么要生存,就需要重新学习,学习种地、种蔬菜、种水果等劳动技能。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会有一些挫折,不会那么一帆风顺。如果有不适应,年轻人应该主动去学习这些生产生活经验,也希望一些地方政府能够帮助这些年轻人,开展一些生存、生活技能培训,学会农村的生存之道,去享受另外一种生活。不少年轻人向往田园生活,想逃避城市的压力,需要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来作出选择,要想清楚是否真的能接受农村的生活方式,理智地作出选择,不要盲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