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防控20条发布已半月,确保“不折不扣”“不走样”成当前关键

热点资讯2022-11-26 15:50:33智慧百科

优化防控20条发布已半月,确保“不折不扣”“不走样”成当前关键

(原标题:优化防控20条发布已半月,确保“不折不扣”“不走样”成当前关键)

党中央对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不折不扣把各项优化措施落实到位。

近期,昊柯(化名)从西南某低风险地区返回华中某城市。然而,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做完“落地检”后,他并不能从机场自行回家,而是需要闭环转运。

“闭环回家后,还要进行三天居家健康监测。”昊柯说,感觉每天都在开盲盒,不知道下一分钟会有什么变化,生活工作没有办法计划和安排。

昊柯的遭遇并非孤例。多位居民对第一财经记者反馈称,近期以来,各地疫情防控政策加码愈演愈烈,给正常的生活工作带来了不少困扰。

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已经发布半个月,显然,并未实现不折不扣、不走样地落地执行。

优化防控20条发布已半月,确保“不折不扣”“不走样”成当前关键

资料图

要不折不扣把各项优化措施落实到位

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发布了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下称“二十条措施”)。

通知指出,党中央对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不折不扣把各项优化措施落实到位。

随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又发布了《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区划定及管控方案》等四个文件,以进一步指导各地各部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基于6月28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二十条措施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的多项举措,包括取消中风险区;高风险区精确到单元和楼栋;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缩短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的时间,并将“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3天居家隔离”等。

“二十条措施里,有优化的部分,还有要加快准备的部分,也有要坚持的部分。”一位公卫专家表示,其中提出要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强化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保护。

也因此,多位专家都表示,二十条措施是经过严谨的科学研判后做出的,符合当前中国疫情防控的需求,既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公众的不便,又能更好地完成疫情防控。

优化防控20条发布已半月,确保“不折不扣”“不走样”成当前关键

9月7日夜,志愿者在贵阳市云岩区一居民小区疫情防控点值守。新华社图

在11月12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雷海潮也表示,对于当前疫情防控政策进行不断的优化调整,是过去两年多以来一直坚持的一个工作节奏和风格。

“我们要根据病毒的演进变化趋势,还有我们实际防控能力的改善和提升,以及我们积累的临床治疗的经验和认识,来优化和调整我们的疫情防控措施。”雷海潮说。

2020年1月至今,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近3年时间里,我国在国家层面先后出台了9版防控方案。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在12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说,每一版的出台都是根据我国的疫情形势来做动态调整的,一直是在“小步走、不停步”,因时因势、审时度势、实事求是地在进行动态调整。

比如,此次二十条措施之所以不再判定次密接,常继乐解释说,是因为评估发现,次密接的阳性检出率很低,大概是3.1/10万,也就是10万个人里面有3个人。通过及时判定并且管控密切接触者,能够降低次密接的阳性率。根据这个情况,次密接不去管、不去判,可以节约很多服务保障的资源。

“我们出台公共政策,就要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不再判定次密接。”常继乐说。

不过,本意要更加精准科学的做好疫情防控和处置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在落地时,遭遇了挑战。

一个人的婚礼

11月26日早上7时许,当第一财经联系上在北方某县城教书的中学老师王霄时,她刚在小区内做完核酸,居家进行线上早自习。“除了这月中旬放松过一段时间,我们县自10月21日以来,就要求居民足不出小区了。”

截至26日8时,该县所在市有361个高风险区,其中,该县占4个,而王霄所在的小区为低风险区。第一财经注意到,该省卫健委官方信息显示,除10月21日,该县有1例新增外,直至11月12日,该县无新增。12日之后,该省卫健委每日通报的新冠疫情情况,不再将新增病例情况精确到县,但据王霄称,该县日增病例并无多,甚至连续多日无新增。即使是这样,全员核酸也成为每日标配。

在更早之前,人员跨县流动就成了问题。王霄对记者感概称,今年9月底,她度过了有生以来最特殊的日子——一个人的婚礼。

“我爱人在省内其他市工作,因疫情缘故,在既定的婚礼日期无法离开,而我们县也倡导人员‘静下来’,所以我的婚礼是家里姊妹几个中,花钱最少,也最冷清的了。”

在居住的楼栋被划为高风险区之后,小王已足不出户超过6天了。

小王告诉第一财经:“本应前3天连续开展3次的核酸检测不见踪影,在原定解封前一日,才有大白上门开展第一轮核酸。楼栋的筛查结果发现了一例阳性,在没有被告知是否为居家隔离期间发现的感染者的情况下,又被通知要封控5天。”

此外,她还注意到,次密接取消后,社区在告居民的一封信中,将密接同住者划为“高风险人员”,要求居家隔离7天,这与此前“次密接”的管控措施如出一辙。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1月1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洪兵表示,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官方网站“落实疫情防控九不准公众留言板”上,近日群众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来自低风险地区人员采取强制劝返、隔离等限制措施,占25%;二是随意将限制出行范围由高风险地区扩大到其他地区,占23%;三是随意扩大采取隔离、管控措施的风险人员范围,占18%。

第一财经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一些地方在落实二十条措施中主要存在的“走样”行为还包括,随意扩大高风险区域范围,在划分上并未精准到单元或者栋;有城市对已经进入常态化防疫的地区进行全员核酸;有城市在疫情零星散发时便叫停跨省旅游,暂停全市线下教学;也有城市赋码较为随意,还有城市不断创造各种新词如警戒式核酸筛查等,混淆了居民对防控的理解和认知。

此外,多地还在本地的疫情防控名单上对一些重点省份、城市和地区进行了标识,无论出发地或途径地是否为常态化防控地区,跨地区流动人员均会在落地后受到活动范围的限制。

根据二十条措施,各地要进一步健全疫情多渠道监测预警和多点触发机制,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发现感染者依法及时报告,第一时间做好流调和风险人员管控,严格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避免战线扩大、时间延长,决不能等待观望、各行其是。

“对于低风险区跨省流动人员,既然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并在落地后再一次展开落地检,那么,如果较长时间限制其进出公共场所,值得商榷。” 病毒学专家常荣山提示说,需警惕地区间的层层加码。

此外,近期,部分地区进一步收紧交通物流疫情防控措施,一些地方依然存在货车通行层层加码、“一刀切”过度通行管控问题,交通物流保通保畅面临反弹压力。

11月24日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总指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主持召开总指挥(全体)调度会议,会议指出,要高度重视、高度警醒、高度负责,切实增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交通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行动自觉,持之以恒抓好交通物流保通保畅工作。

会议同时提出,要加大典型问题通报曝光力度,切实做到“五个严禁”,畅通群众投诉渠道,坚决防止过度通行管控问题反弹。

二十条措施为何走样?

那么,二十条措施为何走了样?

一名公共卫生专家对第一财经表示,目前一些地方既担心因层层加码被舆论声讨,又忧虑因防疫不及时被问责;基层防疫人员则需承接防疫政策调整后更大的管理压力。但毕竟疫情要防得住是最主要的要求,因此在具体的疫情防控措施上,容易出现层层加码、“一刀切”等现象。

常荣山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称,二十条措施的颗粒度很细,但越细致,工作量就越得下沉社区,对于基层人员而言,工作就越繁复。“在严禁静默管理、让更多判定无疫情传播风险的人群回家隔离的顶层思路下,如此多类别且管理措施不一的居家人群,怎么管、谁来管、谁监督都是问题。”

而在对跨省流动人员的加码管控中,“此前,一些地区出现了持24小时阴性核酸证明者,在抵达后,再次核酸结果为阳性的情况,这无形中加深了区域间对彼此防控能力的不信任。同时,相比于防疫破防的代价,一些地区会更关注跨省人员进入被视为疫情放大器的公共场所后,带来疫情聚集性暴发的风险。故而,即使这类聚集性疫情发生的概率很小,但考虑到疫情暴发后的巨大防控代价,对跨省人员的管控措施加码,在地方层面就难以轻易改变。”上述公共卫生专家称。

多位专家都表示,二十条措施的本意是希望通过更科学、更精准的措施,优化第九版防控方案,以减少地方防疫的压力和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但现实是,“要想20条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提升地方政府和基层部门的执行力。”该公共卫生专家对第一财经表示。

常继乐在1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也曾表示,防控政策的调整,不但不松,反而要求更高了。“这些调整要求我们在防控工作中要更科学、更规范、更快速地开展防控,把该管住的重点风险要管住,该落实的落到实处,该取消的也坚决取消,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提高防控效率,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面对更高的要求,在常荣山看来,基层的准备显然不足,且短期内也很难应对陡增的防疫需求。

11月24日0~24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分别为3041例和29654例。

“当前正值流感高发的冬季,人口流动量大、交通枢纽型的多个大城市疫情又处于高位发展阶段,基层防疫的压力就越来越突出了。”常荣山称。

优化防控20条发布已半月,确保“不折不扣”“不走样”成当前关键

11月21日拍摄的广州黄埔区中新知识城方舱医院项目(无人机照片)。新华图

相较于经历过疫情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多名受访人士认为,中西部地区、小城市和城中村等地区的疫情防控问题更需要关注。

常荣山称,这些地区,疾控和基层人员的防控思路可能还没有转变。此外,根据二十条的“分级分类”的诊疗方案,在更大比例的无症状和轻症患者的收治上,当地医疗资源和经济能力是否可以匹配得上,也是问题。

加强监督,争取民众的理解和信任

11月25日晚,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主持召开第123次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商会。会议决定,为了既防止“层层加码”,又防止“层层打折”、跑偏走样,对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探索实行“16个不得”负面清单管理。

“16个不得”包括了对居家隔离人员要运用门磁等科技工具,加强上门服务,不得贴封条、上锁、焊门等;对低年级小学生不得单独隔离,必须由家长陪护,原则上居家隔离;对农村封控区要精准管控,不得阻止农民下地种田、限制农机通行作业;必须“一企一策”制订疫情防控处置预案,不得随意要求企业停工停产等。

会议要求,负面清单要视情不断及时更新完善。

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也通过视频会商、调度和培训等多种方式,部署调度各地尽快推进二十条优化措施的落实落地。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二级巡视员胡翔22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各地进一步加大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重点对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问题开展整治,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及时解决群众投诉的急难愁盼问题,确保二十条优化措施落实到位、落地见效。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教授金冬雁表示,目前疫情防控的难点就是,越要求精准,对科学水平要求越高,对疾控部门第一手材料的精确性和及时性,都是一个重大的考验,要做科学防控,要做精准防控,肯定是难过“一刀切”的。

除了要科学精准地控制住疫情,多位专家表示,争取到民众的理解和信任,既考验着防疫部门和基层管理者的智慧,也关乎二十条措施的落地效果。

“一是要坚持防疫信息的公开透明,二是要做好封控隔离人员心理疏导,满足其正常生活、就医需求。”前述公共卫生专家称。

他举例称,当前,在取消中风险区之后,一些地区因疫情发生后,传播链不清、疫情存在扩散风险,而将部分区域划定为临时管控区,这些区域的人员流动、经济社会活动因此受到限制。如果经疾控部门研判有必要,需要对公众告知划定依据,以及解封条件和时间,如果是加码行为,应该立即停止。

对于高风险区,要让居民有知情权,也要保护好感染者的隐私。他对此建议,当出现有居民因确诊而需要被闭环转运的情况,需要在保护确诊者个人信息的同时,明示确诊者是何时、何种情景下被发现的,是否属于“不纳入风险区域判定”的豁免条件等,以避免变相的层层加码和不必要的群众恐慌。

金冬雁表示,目前也需要呼吁民众以理性的态度看待新冠病毒,在原始毒株流行时期,的确有不少患者出现肺炎,在早期的诊断标准中,也需要有影像学证据才能得到确诊。但现在的情况大不相同了,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者绝大多数都是轻症或是无症状,临床症状也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消除新冠恐惧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但也是必须要直面的任务。”

从公共卫生法的角度来看,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助理研究员李广德认为,“防疫既要保护感染者个人信息,又要对公众透明公开。”一方面要保护个人信息和病人的隐私,一方面防疫部门的决策和措施要公开透明,要向公众解释清楚,尤其是现在的治疗过程和用药情况,要详细公布,以消解社会恐慌。

“消除社会大众的恐慌,也必须针对病毒本身及其治疗情况,让社会大众认清病毒。”李广德告诉第一财经。

为了进一步推进二十条措施精准落地,李广德建议,应当加强监督机制的建设,扩大有效监督的途径。“在疫情防控中,行政权力被滥用,是因为没有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也没有有效的救济机制。此外,很多事关公民基本权利的管控权力被违规下放给社区组织,加剧了权力滥用的形势。应当加强监督机制的建设,扩大有效监督的途径。”

本文标签: 封控  新冠肺炎  核酸  隔离  疾控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