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年哥大学霸从-1创业,“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光环的战斗|寻找95后创业者

热点资讯2023-02-06 14:24:00智慧百科

96年哥大学霸从-1创业,“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光环的战斗|寻找95后创业者



“不光All in时间精力,还All in 人品。很多事情失败了可以再来,但信誉就一次。”

采访|《中国企业家》记者 姚赟 王欣

文|王欣 编辑|姚赟

头图来源|受访者

进入便利店后,肖雪华熟练地绕过门口的货架,来到紧挨着冷藏柜边上的果汁区域,快速锁定自己产品——摆得正不正,是不是缺货,要不要补货。这些一线的数据和变化,各大便利店系统后台会有一些延迟,而延迟可能就会让销量在无形中出现减少。于是,每天骑着自行车,去各个已经铺货的线下门店巡店,成了肖雪华的常态。

肖雪华是功能性饮品“源究所”联合创始人兼CEO。这是肖雪华的第二次创业,在此之前,他还是中国留学生论坛联合创始人,当过纽约时装周模特,上过福布斯。

1996年出生的肖雪华,今年27岁,经历和标签像用空气泵压缩过一样,算得上完美的“别人家的孩子”:95后连续创业者、中国留学生论坛联合创始人/主席、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胡润百富30x30创业领袖、APEC亚太经合组织中国青年代表、2019纽约时装周模特、G20中国青年代表、全美华人30位30岁以下杰出青年、世界教育论坛青年板块负责人……

2021年,肖雪华从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毕业回国不久,与相识7年的好友程傲北一同创立了新消费品牌“源究所”,正式开启了第二次创业。创业初期,他设想过困境和麻烦,也预判到坎坷不平,但现实却更加精彩。

饮料行业产业链却很长,从作物种植、原材料加工,到生产储存、分销运输,再到市场销售等,环环相扣——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渠道拓展、融资,都需要通盘考虑。肖雪华本科学经济和视觉艺术两个专业,而后又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期间学了教育,跨行创业做功能性饮品这件事,需要他从-1开始。

2022年,《中国企业家》发起了“寻找95后创业者”话题,以此持续关注创业者的代际变化。如同过往80后、85后甚至90后,每个代际都有其个性下的共性,也保留着时代的痕迹——并非每个带着光环登场的年轻人都最终成功,甚至其中遗憾更多,但他们的成长轨迹才是故事中最迷人的部分。

幼稚与成熟:如何管好比自己大20岁的专家

肖雪华没有单独的办公室,他和联合创始人程傲北在公司打着“大通铺”。

2022年春,肖雪华决定把办公室从熟悉的北京搬到上海。现在的办公室位于上海徐汇区淮海中路核心商圈,他们选择了这个区域中性价比较高的一间——公司起步不久,要吸引到人才,地理位置也能成为一项加分项,这也算是一种“划算”。

这家刚起步的公司,并没有明确什么企业文化,但是文化却融入在细节中:办公室不大,三间会议室,大家看需求“抢”,哪怕是肖雪华没有预约到也没有特权;没有打卡机,考勤很简单,就是根据实际的业务工作需求去考量;所有成员都聚集在一起办公,没有格子间,肖雪华和其他员工一样,坐在一起。


摄影:王欣

年轻、平等是这家企业的特点,也是他们的优势之一。“源究所”现在的目标是想做“中国的可果美”,基于年轻人新的消费需求去开创新的产品,而他们恰好是年轻人。

研发总监叶素萍是75后,曾是元气森林的研发总监,算得上是公司中年龄最大的;联合创始人肖雪华和程傲北,都是95后,但也不是最小的,负责天猫的店长1999年出生,过去是钟薛高的天猫负责人。

“有好几个00后,00后现在还是挺厉害的,比如我们有一位00后同事,人家都有四年工作经验了,行业里边非常抢手的。”肖雪华告诉《中国企业家》。

年轻也是一把双刃剑。

“源究所”的天猫店长1999年出生,年龄不大,但工作已经三年多,而肖雪华跨行创业,正式的工作经验,截至目前也才一年多。

“批评不动,现在好多了,最开始真的是你能请人家来都万幸了。比如在我们连产品都还没有的时候,请来了现在的市场总监季子柠,她在雀巢多年的经验对我们是个很大的补足。在一些小事上,我们还是尽量相对比较平等。”肖雪华对这种平等的理解,是大部分95后创业者在内部管理时的首要选择。

“源究所”新产品的研发上,就出现了这种复杂且专业的问题。

新产品中,一共涉及7种果蔬汁,但需要找4个厂家去找这些原材料,厂家非常分散。得知这个情况后,肖雪华觉得不对劲:“如果未来真正实际生产,每次生产的配料都要找4家厂家,它的稳定性不太确定,时长也比较长,而且采购价格也会比较高。”

因为年龄和专业度,肖雪华没有直接提出异议,而是去询问和了解一线的真实情况,并试着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他先找到了上游的企业,又找了经销商和同行一一去询问。了解大家通用的处理方法后,结合“源究所”的现状后,他才正式在内部提出这个疑惑,并给出相对靠谱的解决办法。

“我现在有时在讨论问题,都得延迟一个小时或者两小时,再去说一些问题。因为我自己都不懂,甚至有些员工家里边祖祖辈辈都是做生产和供应链的,我现学的和人家专业的能比吗?”肖雪华说道。

果汁饮料属于消费品里很复杂的一个行业,需要摸清供应链的上下游环节运作规律,也是需要直面消费者动态的变化和需求——肖雪华闯进了一个纯拼C端和产品的行业,过往的标签,无法成为加分项。

质疑与证明:坚持做了一款“接地气”的产品

肖雪华已经习惯了大家对他“年龄”的质疑。

“从2016年,办中国留学生论坛到今天我创业,一直有人质疑。”肖雪华告诉《中国企业家》,质疑有两个方面,一是年龄小,二是没有经验,“当时,还是学生时,说没经历过社会,现在创业,说没干过饮料。这种质疑是合理的,如果换位思考,我可能也会质疑。对我来说,要做的是尽可能去打消质疑。”

因为面对果汁饮料一个全新的行业,肖雪华完全不懂。在对待上游方,他只字不提过去的论坛经历,和一系列上游方不太关注的胡润、福布斯等榜单奖项。“他们只知道我是一个二十多岁,什么也不懂的小孩。”

“源究所”创立初期,产品包装上选用了纸盒,而不是主流的塑料或玻璃瓶。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连投资人、亲友都质疑这个选择。


来源:受访者

“low”,是肖雪华收到最多的反馈:“消费升级了,果汁就得卖高端,得是塑料瓶,甚至得是玻璃瓶,短保质期,比如15天或30天,定价十几或好几十块钱一瓶。”

产品做出来后,肖雪华被怼得非常严重,“我们很崇敬的行业大咖,说的很直接,做的东西太low了,一定没人买,绝对做不成。要高大上、要玻璃瓶低温短保等等,一下快把我信心打击没了。”

这款已经做出来的产品,卖还是改,摆在了肖雪华面前。

动摇之间,肖雪华选择了相信市场调研,相信自己。“一个预包装的瓶装果汁,你都知道它不是现榨的,还卖那么贵,比现制饮品的还高,怎么可能行?”肖雪华觉得,这是不行的,不能太高价,消费升级升级的不是价格,“消费升级,应该是升级在原料、口味和习惯,更贴近于目前新一代主流消费群体,90后、00后,他们喜欢的口味,比如别太甜,同时更天然一些。”

肖雪华还算了一笔账:塑料瓶或玻璃瓶的成本是纸盒的好几倍,相同成本用在原材料里更能为消费者带来价值,这样的成本分配能让消费者的钱花得更值。

这种坚持,目前看来已经得到了市场的初步认可。

日常巡店过程中,肖雪华会和便利店的店员聊天,也会观察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大家去便利店买早饭或午饭时,都会配个喝的,可能是果汁,可能是可乐,但配个饮料的需求已经成了习惯。

“类似现象没有官方数据,就是无数次跟采购和店员聊天时发现的,20多块钱的盒饭有点卖不动,十几块钱的盒饭是卖得最好的,如果说一瓶果汁的价格超过十几块钱,比他们的饭还贵,其实大家就会选择别的去了。”肖雪华说道。

他受到的质疑不止于此。

还没搬到上海之前,总部在北京,于是肖雪华和程傲北两人,决定把北京周边相关的工厂都去摸一遍。肖雪华告诉《中国企业家》,“能联系到的、能去的全去了,到工厂里边看看人家到底是怎么回事,从一线了解行业。”除了去到周边工厂,他们还调研了上游的果园和果农,试着将这条产业链都摸一遍,这样才能在面对行业大咖、投资人、长辈等人的质疑时,去验证到底行不行。

后来,他们依旧保持了这个到一线的习惯。某次,他和销售总监一起和经销商聊,去之前和对方说过,CEO会一起来。到了之后,也没做特别的介绍,肖雪华就和其他人一起坐在会议室等着开会。

等了许久后,还没有开会,“那个会一直不开,大家都在屋里边坐着,我们也不知道他们等啥,一直在那闲聊了半天。后来销售总监去问了才知道,他们在等CEO。”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周浩对肖雪华十分熟悉,他告诉《中国企业家》:“消费品的运作逻辑,几乎都是老一辈人的经营理念做出来的。所以当老一辈人去审视肖雪华所做的产品时,他自然缺乏老成的说服力。”

据了解,目前“源究所”线下渠道已经铺设了过万家,在线上天猫相关榜单中经常在每日果汁饮料排行榜里第一。

两年的创业,也让肖雪华开始成为半个专家,他告诉《中国企业家》:“消费企业的唯一护城河是对用户价值的理解,而只有用户的消费行为才能真正定义产品的内核。”在他看来,可口可乐、农夫山泉、娃哈哈等在全渠道优势都极其明显的情况下,各个产品的销量依然有极大的差异,靠渠道红利必定不是决定性因素,“不论大企业还是创业公司,做的产品成功的核心一定是,对用户价值的精准理解”。

失败与取舍:承认自己的失败,学会做减法

“严禁自嗨”是肖雪华一直在公司内部提倡的,这背后是一次失败后的归纳总结。

最开始,肖雪华设想是,每一款产品有一个口味,主打一类的功效性。比如,蓝莓就专打护眼,西梅汁就专门针对通便,黑芝麻水就是防脱发,还有各种青汁、白芸豆气泡水便是减肥。

但现在,肖雪华已将白芸豆气泡水停产。市场反应平平让他们意识到,和上一款“爆款”蓝莓汁不同,蓝莓护眼大家都了解,可大家对白芸豆阻止淀粉吸收的概念还需要继续教育,“现在越来越侧重果蔬汁,在果蔬汁大家需求比较急剧上升的情况下,舍弃一些其他的想法”。

“确实投入了很多,光是气泡水瓶子因为最小起订量要求我们就生产了很多。当时复盘会我们总结,吸取了很多经验教训。当时做市场调研和用户画像认知不太够,现在看来,我们把这些没法盈利的条线砍掉是对的,及时止损。”肖雪华说。


来源:受访者

白芸豆气泡水的问题其实早就发现了。

“挺早就有这种想法,但是不愿意承认,因为付出很多的努力,之前也听了很多人意见,最后还坚持自己的想法把这东西做了,现在又要否定自己之前的这些事,这个还是挺难的。”肖雪华说道。

“世人总是期望听到一个奇迹般的故事,希望有类似武侠小说里的武功秘籍一样的东西。但现实世界不存在武功秘籍,把商业所有基本功都做扎实就胜过90%的人了。”肖雪华总结道,“要尊重常识,不要违背基本规律。”

承认自己一直坚持的方向不正确,这是一件看起来简单,却非常困难的事。两年多的创业后,肖雪华更懂自己了。他认为创业就是“把人性的这些点都弱化”,砍产品、砍人、砍所有的事,对公司最少的决策就是最好的决策。

相熟多年,康奈尔大学毕业的程傲北,一路和肖雪华走来,共同经营留学生论坛,共同创立“源究所”。在他看来,肖雪华正在变得聚焦。程傲北告诉《中国企业家》,肖性格外向,有很多朋友,在北京时总会有很多应酬,而现在搬到上海后,周围干扰减少了很多。

肖雪华正努力从狐狸过渡到刺猬。

英国哲学家赛亚·伯林出版了一本名叫《刺猬与狐狸》的书,借此描述历史人物思维的差异。狐狸追逐多个目标,其思维是零散的、离心式的;而刺猬目标单一、固执,其思维坚守一个单向、普遍的原则,并以此规范一切言行。

伯林提出理论的60年后,战略大师约翰·刘易斯·加迪斯,对此继续进行了完善。他认为人的思维往往处于刺猬式和狐狸式两种思维方式的对抗之中。前者重视目标单一性和纯粹性,而忽视手段的配合;后者重视环境的变化和对自身能力的评估,但往往模糊了目标和焦点。加迪斯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把刺猬式思维理解为对战略目标和愿景的规划,把狐狸式思维理解为对自身能力的评估和调控,那么目标和能力的平衡即为战略。

肖雪华开始撕掉原先厚厚的标签,学会“不要脸”,学着做减法。

创业需要All in,“二代”是个累赘的标签

因为大二时期创办留学生论坛的经历,让肖雪华结识了各个行业的知名投资人。他们作为论坛嘉宾,见证了肖雪华的一路成长。直到后期创业时,也时常以长辈的身份,为肖雪华指点迷津,授其经验。

在“源究所”历经第一笔种子轮融资时,肖雪华心想:“论坛积累了这么多企业家、知名投资人的资源,融资应该不会非常困难。”

现实给他开了个玩笑。

2021年大年初五上午10点,肖雪华和程傲北来到投资人的公司,进行融资。这也是肖雪华的第一次融资,第一次在正式场合讲BP(Business Plan,商业计划书)。那时的他不知道整个融资的过程应该怎么样,在他的预判中,快的话应该几周就能融完了。

大年三十开始,肖雪华就天天在家给他的爸妈讲PPT,“回头看真是不咋样”。

不过当时肖觉得自己讲的挺不错,过去留学生论坛中与不少投资人相熟,关系交情不错,更让他有了底气,“现在看完全不正确的”。

这个投资人便是肖雪华相熟的一位,但他往那里一坐,突然就和平时的形象不一样了。“他现场提问我,让我觉得不认识他了,问的都是专业问题。”这让肖雪华有些意外,讲的也一直在卡壳。最终,这位相熟的投资人自然没有投,“事归事,说的很直接”。

投资人的疑虑很正常:创业需要All in,“二代创业”看起来天时地利人和,什么都不缺,但创业者家庭背景优渥,万一遇到困难说不干就不干,二代赌得起,投资人们赌不起。在投资人眼中,家庭条件还不错的肖雪华退路太多。

“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在被质疑,觉得我们是玩票,这个我们也理解,毕竟家庭环境比较好的人,遇到困难和挑战的时候,除了继续坚持创业还有很多其他的选择。”肖雪华说道。

二代创业的优势和劣势,最终还是要通过成功与否去考量。

在肖雪华看来,一开始启动资金或者资源,能让他们迅速把规模和声量提高,但最终还是要走到市场这一关,如果只看他家里边能支撑多少钱,失败是早晚的事。“他也许真是在认真创业,但依然是一个非市场化现象,最后成功的标准是被市场化认可,这件事情越早发生越好。”


源究所在北京地铁铺设的灯箱广告。来源:受访者

“再好的关系,不管是投资人还是上下游,大家只认你的产品力。”肖雪华还告诉《中国企业家》,“二代容易自嗨,家里支持或者说一些资源支持,轻易而来的钱会让他们产生一种错误的认知,就是‘我很成功’。”

赌上信用,保持节奏,如何在自己的节奏中创业

在真刀真枪的创业过程中,肖雪华正在认识自己。

过去的肖雪华,热衷于参加各种论坛以及榜单奖项。年纪虽轻,却已上过福布斯榜单,也和众多商业领袖吃饭合影。他感觉自己也曾沉醉于风光亮丽的生活状态,享受在舞台聚光灯下被关注的感觉。

但创业以后,随着公司步入正轨,商业化逐渐落地,肖雪华也有了转变,他开始重新思考:“放大个人闪光点对公司真的有用吗。”

前期融资受挫就在快要放弃时,他们又想再见几位投资人看看,坚持换来了转机:一位投资人告诉他们,见他们这么多年做论坛,觉得做事儿是靠谱的,所以不管再做什么,都愿意支持,当时没怎么看BP,直接就答应了。

可这样的融资让肖雪华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投的人,全部都是说相信我这个人,这让我更慌了,要是真做不出来点成绩,辜负了身边最信任我的一群人。”

沉下去,耐心等待,踏实把产品做好,用这些去淡化过去的标签,是肖雪华选择的解决办法,“我们确实是All in,不光All in时间精力,还All in 人品。这个是我最在意的,很多事情失败了可以再来,但信誉就一次,一旦没了再难竖起,赌上信誉其实比其他的都更All in,一定要让大家看到肖雪华做事是可以的。”他提到了自己的名字。

叶素萍算得上肖雪华两人成长的见证者。

创业初期,肖雪华和程傲北通过专家电话访谈的契机,联系到了叶素萍。而后,便会经常一起沟通产品方面的问题。

叶素萍有经验,这是肖雪华和程傲北所缺少的。叶素萍告诉《中国企业家》选择加入的原因很简单,“他们的想法和学习能力。”在叶素萍的印象中,第一次沟通时他们并不懂这个行业,而半年之后再次沟通他们全都很熟悉,“他俩的学习能力超强,而且本身能力很强,对待问题的看法很有逻辑性和理性。”

在叶素萍眼中,他们年龄有点小,是俩孩子,而现在这种感觉没有了,“就是同事,就是我的上司。”

对于未来的方向、产品和战略,日常的工作和沟通中,叶素萍已经逐渐认可两人的能力和专业度,但也有对这家公司和这家公司两个创始人的要求——魄力。

自2022年以来,《中国企业家》采访了多位95后创业者。1997年的清华学霸,曾努力伪装成熟;1995年的清华休学生,5年融资7轮,上演奇迹·笨小孩现实版;1996年的富二代,带着光环跨界做起了钻石生意;1997年的北航学霸,完成从贝斯手到傲娇CEO的融合。

他们在管理风格上偏向平等;他们是被市场教育的一代,注重实际效果;他们很少提及“理想”这类词汇,逻辑自洽,不像80后前辈那样高喊“做自己”;他们一直在做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乐于展现自己的特点;他们关注外界,但不关心外界,优渥的出身,良好的教育背景,让他们更容易保持节奏,不被外界追着跑。

肖雪华经常会和一些创业者聊天,他发现,与自己同一代的创业者,比上一代创业者更谨慎。

他分析到:可能是市场在每个阶段的现状不同导致的,前些年投资更容易获取,相对来说,需要创业者做的是拿到钱后快速打出声响。这两年相对保守,更多拼的是公司如何以比较健康的状态长期存活。

一个人总会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扮演多种角色,而这些角色和定位中,无非是这三种:我以为的我,别人以为的我,以及我以为别人眼中的我。对1996年出生的肖雪华而言,他最大的挑战可能还在生意之外——认知这三重自我。

本文标签: 王欣  创业者  中国企业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