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Tech对角线(ID:gh_a2aad43a8244),作者:金河溪,编辑:霏霏,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属于房地产的辉煌时代过去后,新能源汽车开始接力。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新能源汽车独立品牌最高峰时超过200个,庞大的产业链条以及利益背后,各方势力竞相角逐,都想从中分一杯羹。
各地政府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了招商引资,他们下血本助推了一批新能源车企的诞生,背后有人赚的盆满钵满收获“最牛风投城市”称号;亦有人唏嘘哀叹投入的真金白银最终变成水花,等来的是企业破产的钟声。
风投机构、产业资本在中间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千亿资金流向这个行业,IPO的钟声不断敲响,掀起一波波造富潮。
当然还有一批人依靠“PPT造车”,烧光背后投资人的上百亿资金,最后一地鸡毛。
Tech对角线梳理了33家典型新能源车企,从他们的总部、生产基地、背景、现状等几个维度分析,试图给大家呈现出一幅“新能源造车地图”。
绕不过的上海跟合肥
全国每10辆汽车中,就有1辆产自上海。
根据Tech对角线梳理的33家典型新能源车企品牌,有8家将总部放在了上海,包括蔚来、威马、集度、华人运通、爱驰、智己、绿驰、游侠(其中绿驰、游侠资金链已断裂);智己、集度、恒驰等3家将生产基地放在了上海。
蔚来曾准备计划在上海建厂,2017年便与上海市嘉定区政府签署了相关协议,比特斯拉还要早一年,但最终却因为一些规定的出台以及自身资金链的问题,眼睁睁看着在上海建厂的机会被特斯拉抢走,今年1~9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累计交付量已超过48万辆。
上海对于造车新势力的吸引力,最重要的在于其强大的产业链。据传,特斯拉在上海超级工厂建立之初就曾与上海政府签订过一个对赌协议。其中有一条就是在协议生效的3年内必须将供应链本土化率做到100%。
公开信息显示,上海已经聚集了上百汽车科技相关企业,全球前十大零部件集团的中国总部有九家均位于上海,40多家车企在上海设立了研发中心(包括上汽、福特、宝马、沃尔沃等传统车企,以及蔚来、威马、极氪、华人运通、恒驰等新能源车企),动力电池、自动驾驶、车联网、汽车芯片等相关公司更是数不胜数。
正是有这么多汽车相关公司的存在,前段时间才会有人感慨:上海摁下暂停键,全国汽车产业都会慢下来。
合肥的新能源汽车的故事其实都耳熟能详。在蔚来创始人李斌最难熬的时候,找了18个城市后,合肥政府拿出70亿投资蔚来,并让江淮汽车为蔚来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汽车生产基地,让其从逆境中走出,最后合肥自己也拿了个“最牛风投城市”的称号。
而合肥真正让大家学习的地方是它的“合肥模式”,即以国有资金为杠杆吸纳社会资金(资金来源),聚焦新兴产业布局(投资方向),形成适时进退的良性循环体系(退出机制)。
在这一模式下,合肥曾在2007年以大部分财政收入豪赌京东方赚了100多亿,投出一条面板产业链,后又投资科大讯飞造就了“中国声谷”产业园。2021年,合肥政府拿着投资蔚来获得的资本收益,开始打造Neo Park产业集群。
除了蔚来以外,其他造车新势力背后也可以看到合肥的身影,威马汽车D轮100亿元融资背后跟投方就有安徽合肥产业基金,最近刚IPO的零跑汽车B轮融资中也有合肥,参与投了2亿元。
此外合肥与比亚迪也有非常深入的合作,目前比亚迪已与合肥政府签订了两期总额为300亿元的合作协议,一期项目已经投产,二期预计2023年3月底建成投产。
在“合肥模式”的影响下,整个安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聚集比亚迪、大众、蔚来、吉利等厂商,预计到2025年合计产量将达到150万辆。
正是因为“合肥模式”的成功,才让更多的地方政府生出了成为“下一个合肥”的梦想。
必须提的江苏和浙江
根据Tech对角线的梳理,除了上海外,新能源车企总部和生产基地最集中的地方便是同在长三角的浙江和江苏。
挤不进寸土寸金的上海,不能拿地建厂的车企,也把目光盯向了挨着上海的江浙地区,而看到上海、合肥的成功后,加上本身的产业链优势(拥有完善的核心零部件产业),这里的地方政府也甘愿放手一搏,把新能源车企捧为座上宾,给钱、给地、给政策。
零跑的总部在杭州,哪吒的总部在浙江桐乡,天际的总部在浙江绍兴,吉利旗下的极氪在浙江宁波,前途的总部在江苏苏州,创维汽车的总部在江苏南京,已经败下阵来的拜腾和博郡总部在江苏南京、赛麟在江苏如皋。
生产基地方面理想总部在北京,却将生产基地放在了江苏常州,零跑生产基地在浙江金华,威马生产基地在浙江温州、天际生产基地在浙江绍兴,极狐生产基地在江苏镇江,华人运通的生产基地在江苏盐城,创维汽车的生产基地在江苏徐州。
对比上海跟合肥的成功,在江浙地区的造车故事就有了明显的分层,有地方凭借眼光与运气获得了一张烫金的新城市名片,也有地方“起大早,赶晚集”,甚至上演了血亏惨剧。
作为第四家IPO的造车新势力,零跑的总部在杭州,发展过程中也是获得了杭州的大力支持,招股书披露,零跑C轮融资中,杭州国资委全资持股的投资机构出资30亿元。其创始人吴保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已经在这里摇号买了房,计划明年接家人入住。”
因创始人年薪12亿前段时间引发热议的威马,2016 年与温州政府签署协议,获得了温州提供的约 30亿元债权投资和低息贷款,并落地了年产能 10万台的整车工厂。据说为了让威马员工安心落户,当地政府曾调剂了4栋240多套人才公寓专供威马。
理想汽车刚成立半年,常州市的产业基金就参投了其A轮融资,很快占地50万平方米的理想常州基地建成投产。在接受采访时,理想汽车总裁沈亚楠直言:常州又是长三角地区汽车行业的中心,我们绝大多数供应链都在200公里以内,保证了效率和供应保障。
相比而言,接下来几家车企的故事就有些让人唏嘘。
拜腾先后拿到了腾讯、富士康、一汽、宁德时代等累计80多亿元的投资,更是得到了南京政府的支持,据说除了股权投资以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补贴,包括土地、债权等等全方位的支持。然而讽刺的是烧光80亿后,汽车仍然没有量产,2021年11月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除拜腾外,南京在博郡上跟头栽的也很惨。博郡在2016年成立后便宣布投资100亿元,在南京建设纯电动整车制造基地,为了拿到造车资质,2019年与一汽夏利成立合资公司天津博郡。2020年被曝遭遇现金流危机,2021年年底,申请破产重组。
赛麟汽车背后的江苏如皋,从2010年开始押注了陆地方舟、康迪、青年汽车等整车企业都无果,2016年出资33亿元给赛麟,万没想到烧完56亿元后,创始人王晓麟携款跑到美国,并留言一句“暂时不打算回国,现在回去毫无意义。”从此消失在公众的视野。
剩下的地方还有哪儿?
根据Tech对角线的梳理,除了上文提过的几个地方外,剩下的车企主要集中在北京、广州和重庆这几个传统的汽车工业重镇,零星散落的有山东青岛、福建莆田、山东潍坊等地。
北京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在全国来说属于最早的一批,2009年底我国首家独立运营、首个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新能源车企北汽新能源,便已成立。
虽然错过了跟蔚来合作的机会,但后续又牵手了理想、小米,极狐、集度、自游家奇点汽车(已陷入破产重整的)都将总部设置在了北京,对于带动相关供应链体系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
广州的新能源车企以小鹏和广汽埃安为代表,小鹏作为一线造车新势力故事不必过多赘述,10月20日,广汽埃安公布了A轮融资进展,融资总额182.94亿元,刷新了国内新能源整车行业最大单笔私募融资纪录,估值达到了1032.39亿元,是当前国内未上市新能源车企最高估值。
提起新能源汽车,必须提一下总部位于深圳的比亚迪,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累计销量达到118.51万辆,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销冠,而其他造车新势力好一点的年销量也就10万辆左右。
重庆的新能源车企,以AITO问界为代表,背靠华为这个不造车的优秀合作伙伴,汽车全部交由华为的门店来进行销售,只用了87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单月交付量破万的成绩。同在重庆的阿维塔,借助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的加持,上市17天,订单量就突破了2万。
武汉作为“中国车谷”、国内的老牌的汽车生产基地,总部在此的新能源汽车车企只有一家东风旗下的岚图,不过据说也在跟小米积极接洽,小鹏在武汉也有相关智能工厂。
与其他地方合作的车企,就数奇点汽车故事最多,其与蔚来、小鹏同年成立,是造车新势力的早期玩家,曾获得铜陵市、联想的押注,风头最盛时,除了铜陵市,苏州、株洲等地方政府先后与奇点汽车达成协议,落地研发中心以及生产基地。然而最终的结局却是烧光170亿后,欠薪资被仲裁、创始人成老赖、公司走向消亡……
总部位于福建莆田的云度,也算是新能源汽车的早期玩家,背后有两家国资委全资持有的公司和一家福建上市公司,很早便获得了造车资质,不过后续也几度陷入危机:销量低迷、创始人出走、停工停产。
绿驰汽车的故事,让河南国投有些神伤,在为其注入20多亿元资金后,仍未从生死线上将其拉回。2016年创立之初将院士拉来站台,后又高调宣布与意大利一家车企推出的首款无限接近量产的轿跑概念车,之后又与九江市签约,要投资55亿元人民币建立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最后还是没躲过吊销营业执照的结局。
结语
对地方政府来说,造车正成为一个实现当地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如果一旦成功,不仅可以带来很大的税收,而且还可以促进产业链集聚,带来更多就业,更是一张当地的“烫金名片”。所以,众多新能源车企成为各地争抢的对象也就不足为奇。
但并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造车这条路,押错的也大有人在,毕竟市场最终能真的存活下来的玩家数量有限,多少给钱、给地、给资源背后,留下的只剩“精美的PPT”。比如前文中的拜腾、奇点、赛麟等,背后烧的可都是真金白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Tech对角线(ID:gh_a2aad43a8244),作者:金河溪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