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赢欧美同行,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法宝”是什么?

热点资讯2022-11-11 09:08:34智慧百科

跑赢欧美同行,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法宝”是什么?

导读:11月2日至4日,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总统萨哈桑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也是二十大后,第一位到访的非洲领导人。 中非友谊长存,背后离不开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深耕。作为非洲首个完成数字整转的国家,中国企业四达时代在背后贡献不少,甚至和哈桑总统还有过一段故事。 观察者网连线四达时代集团海外公关总监马绍勇、四达时代东非区OTT业务总监唐竞宇,谈谈他们是如何立足非洲市场,推动两国交流。

观察者网:我们知道四达时代一直深耕非洲市场,这张图中您和哈桑总统共同举着一张标语,这是什么项目合作?您和哈桑总统有过哪些交道?



唐竞宇:这张照片是2017年前后,我陪同哈桑总统去坦桑尼亚南部开展公益活动的照片。哈桑总统曾担任坦桑尼亚妇女儿童部的部长,先后担任过哈桑旅游部、贸易部、投资部的部长,她非常重视儿童教育的问题,因此我们当时是去支持当地的一个女子学校,为这个学校捐赠了现金和四达的投影电视机。

投影电视机在国内并不是奢侈品,但是对于坦桑尼亚的民众来说非常先进,能够让很多学生在教室中看到“外面的世界”和时下热播的中国影视剧,投影机电视机的背后也可以插入U盘读取播放有关教育的视频内容。

观察者网:中坦两国元首在2022年11月3日会晤时表示,两国要“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合作,推进产业对接和产能合作,拓展加工制造、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领域互利合作”;四达时代开拓非洲20年来一直致力于基础设施和数字传媒行业的建设,您能以四达时代为起点,具体谈谈中非在这些方面合作的成效吗?

马绍勇:四达时代(以下简称“四达”)一直深耕非洲数字电视行业,公司的业务主要分布在TO B端的“数字整转”等基础设施建设与TO C端的中非文化交流等领域,我们的成果更多呈现在频道信号传输、节目制作、方言译配、社会公益活动、疾病预防等项目中。另外,我们也会在以国家为主体的对非传播和国际传播中承担活动落地等工作。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在《人民日报》刊登 “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报道中,习总书记强调拓展国际传播渠道的问题,其中一部分是“积极发挥海外中资企业的作用”,因此以四达时代为代表的海外中资企业都应当找到自身在海外传播中的位置,发挥自身的业务特点和优势,进一步加强与非洲各界的沟通。

观察者网:四达时代主要完成了节目制作的数字化、播控系统的数字化、传输网络的数字化以及终端设备的数字化,这些成果在当地的反响如何?通过数字接入服务,非洲居民能否收看更多来自中国的文化产品?

唐竞宇:从合作的成效来看,四达近年来在坦桑尼亚大力推动“数字整转”。坦桑尼亚是非洲首个完成数字整转的国家,这是在我们中国企业的协助下实现的。“数字整转”的推进过程与成果非常受当地政府重视,因为这给非洲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我们也因此获得了坦桑尼亚政府颁发的“数字整转贡献奖”。

四达进入非洲前,非洲的普通电视用户只能看“带雪花”的模拟信号节目,只能看到3个左右的频道数量;在我们开展“数字整转”后,用户能够看得到、看得起至少25个频道。另外,在四达未进入非洲市场之前,坦桑尼亚的用户看电视的接入费用非常高,如果想看数字电视,他们不仅要花200多美金购买机顶盒等终端设备,每月还要缴纳47美金左右的收视费,这对普通老百姓来说看数字电视是一件奢侈品。


坦桑尼亚国家台TBC院内(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我们进入非洲市场后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四达的努力下,一个机顶盒的价格下降到20美金左右,比此前便宜10倍有余,有线电视接入费用也便宜了很多,折合美金约2.5~3美金/每月。这在坦桑尼亚造成了一个轰动的现象,当地居民每天蜂拥至我们的营业厅购买机顶盒,希望能够接入我们的服务。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四达就帮助坦桑尼亚政府实现了“数字整转”,使得大部分老百姓都能够通过四达的机顶盒收看电视节目。

与此同时,我们也倒逼竞争对手在价格上做出大幅调整,从而进一步推动坦桑尼亚数字电视行业的整体发展,数字电视进入大规模普及时代,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数字整转”给坦桑尼亚本地的电视频道节约了大量运营成本。整转前,当地的电视台需要建设自己的发射塔,每一个发射塔必需的投资和运营费用都非常高,当“数字整转”之后,当地频道只需使用四达时代的信号传输平台,就能够将自己的节目传播给用户,这样本地频道可以集中资源搞节目创作,可以说“数字整转”利好各方,这是我们在非洲开展业务以来最明显的成果。

马绍勇: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数字整转”,它不仅是数字电视行业的发展升级,也属于我们国家在非洲开展基础设施援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整转”是国际电信联盟的倡导,建议各国将电视传输信号从模拟时代升级至数字时代。这种升级的好处是什么呢?在模拟时代,1个频点只能传输1套节目,在数字整转后,1个频点至少可以传输25套节目。

25套节目中包含的内容种类非常多,除了非洲国家电视台之外,纪录片、影视剧、宗教节目、体育节目都能收看了,这样就能够提升本地民众的文化素养,提升坦桑尼亚全社会的信息接入水平和教育水平。此外,中非之间的很多贸易需求是通过国际频道和新闻频道来发现的,这无形之中促进了中非之间的经贸往来。

观察者网:2007年起,四达时代先后在卢旺达、尼日利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等30多个非洲国家落地运营,服务数字电视及互联网视频用户超过4000万,拥有社交媒体粉丝超1500万,成为非洲重要的视频流量拥有者和家庭视频流量入口。除了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四达还通过哪些形式“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唐竞宇:我们在坦桑尼亚主要通过四达自办的斯瓦希里语频道播出中国的译配剧,几乎来自中国的电视剧在当地都得到了很好的反响,包括欢乐颂、花千骨、西游记、扶摇在内,目前在坦桑尼亚一共播出125部中国译配剧。除了斯瓦希里语频道,我们还开通了功夫频道和中国影视剧频道,这些都是“传递中国声音的重要载体”。

马绍勇:除播放中国影视剧之外,四达时代也将CGTNCCTV4CNC等国际频道的信号传输到非洲大陆。

观察者网:现在普遍有种认知,中国在非洲投资搞基建、教育等等,虽然给非洲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但受西方主流媒体的影响,非洲民众在价值观上还是更亲近欧美,对中国的认识并不客观全面,您在非洲是否也有这样的感受,他们对中国有哪些误解?如何通过中国企业、在非中国人,让当地人认识一个更真实的中国?

马绍勇:2017年,我们在沟通接待十九大非洲媒体报道团时,发现非洲媒体记者非常关注中国模式关心中国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他们赞赏中国已经进入了“非现金社会”,还报道了中国的共享单车,非洲的记者们认为中国在这些方面的进步非常“酷”。

在近几年四达时代陆续播出了反映宁夏西海固地区易地脱贫搬迁的精品电视剧《山海情》,有大型脱贫攻坚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还有讲述改变数亿人生活的中国减贫故事《中国减贫密码》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脱贫攻坚重点剧目《石头开花》等,这些优秀中国影视剧也全部被译制为斯瓦希里语、豪萨语等非洲方言在全非播出,这些都让非洲民众了解了中国模式,也给自己的国家发展带来了很多启发。


坦桑尼亚的配音演员用斯瓦希里语为《西游记》配音(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同时,四达还承接了中联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教育部、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的外宣项目,从2017年起借助“影视大篷车”项目深入非洲乡村和田间地头播放中国电影,促进中非文明交流互鉴。四达还通过“视听中国全球播映”等活动,组织海清、刘涛、乔欣等中国演员去坦桑举办“粉丝见面会”,通过各种各样的交流形式让他们感受真实立体的中国形象。

观察者网:很多非洲国家都是欧洲殖民地,受历史、文化、语言的影响,直到现在一些国家都对曾经的宗主国十分“迷恋”。中国企业进入这些国家,如何和实力强大的欧美企业进行竞争?四达在业务拓展方面面临比较激烈的外企竞争吗?您在工作中如何面对语言、文化、制度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及障碍,如何克服这些障碍并将其转化为优势的?

唐竞宇:竞争确实时存在的,西方媒体在足球、篮球等国际球赛赛事的播出方面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面对这种环境我们就需要结合坦桑尼亚的具体情况,开辟出另一片文化传播的空间。

我们想到的一种方式是打造坦桑尼亚的“真人秀”,比如“坦桑好声音”“坦桑非诚勿扰”“配音大赛”坦桑版“欢乐喜剧人”坦桑版“智勇大冲关”等。我们目前已经协助举办过两届“斯语配音大赛”,通过让参赛选手给中国的电影电视剧和动画片配音的方式,帮助当地民众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在2016和2017年两届“斯语配音大赛”中,超过2000人参加了节目海选,我们还通过节目选拔出十几个参赛者去北京总部进行译配工作,这样做一方面给坦桑人民提供了一部分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我们也因此顺利完成了译配剧制作和相关纪录片的拍摄工作。

我们的纪录片中会把坦桑演员在中国的生活呈现出来,比如他们学习包饺子、做中国菜,或者唱京剧等等。我们还给一部分坦桑的工作人员提供到“一带一路合作论坛”表演的机会,当时他们进行了西游记的斯语配音表演,给在场几十个国家的领导人展示了非常生动的、令人印象深刻的表演。这些影片播出之后,也让更多的非洲人感受到了中国的文化。

对于坦桑老百姓而言,能够去中国工作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通过这些交流活动,我们不仅把斯瓦希里语推广到全世界,也通过配音活动把中国的电影电视剧带到了世界舞台,这是双赢的行动。


风光旖旎的桑给巴尔岛(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马绍勇:让每一个非洲家庭都买得起、看得起、看得好数字电视,是我们的独特竞争战略,在这一战略指导下,四达时代在产品价格、节目策略、售后服务方面都与竞品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我们在全行业率先建立了售后上门服务的制度,另外我们还在非洲注意人才的本地化战略,现在海外四达员工本地化率达到了90%,不少本地员工都走上了重要领导岗位。

观察者网:您不仅是四达时代传媒坦桑尼亚公司副总,也在海外社交平台Instagram上成了拥有20万粉丝的“网红”,您如何理解自己在文化交流中的多重身份,这些身份又能够在维系中非友好关系中发挥哪些作用?

唐竞宇:现在非洲常用的新媒体包括Facebook、TikTok、Instagram等等,我最常用的是Instagram,在这个平台上已经积累了20多万名粉丝。我在Instagram上发布了很多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频,目的是让坦桑本地的老百姓能够看到中国人使用的新科技,看到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或者通过全新的渠道把中国文化传播出去,他们看到之后也觉得很有意思。

当我参加“坦桑好声音”这个节目时,我在Instagram上发了不少自己的演出视频,这些内容的反响都很不错。我记得当坦桑尼亚某个城市发生地震后,我也曾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中发起了全国性的募捐活动,并且参加了当地全国性的新媒体直播。

从另一方面来看,一些想要学习中文的非洲人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接触中国文化,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2020年新冠疫情刚刚爆发时,坦桑尼亚的民众对这种疾病还没有任何概念,我录制了很多防疫科普的视频,提醒民众在公众场合戴口罩、正确洗手,这些内容在我的社交媒体账号中获得了几十万的播放量,贡献了一点自己的力量。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中非人民之间的友谊。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本文标签: 非洲  中国  坦桑尼亚  中非  欧美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