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困在负债端

热点资讯2023-02-13 16:02:51智慧百科

基金经理,困在负债端

(原曲链接:)


2000年,贝索斯问巴菲特: “您的投资体系这么简单,为什么别人不做一样的事呢?” 巴菲特答: “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2022年对于资产管理行业来说,是一个照妖镜的年份,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不管你是谁,都得现原形。

某千亿私募开客户沟通会,除了远在海外不知还能不能回国的创始人未见踪影,其他三位基金经理全部在线。客户老王看了20分钟“中国优质核心资产有望迎来双击”的展望,跑过来愤愤的吐槽:

“4波募资募了400亿,全是锁定期三年,净值做到现在这样,他们连道歉都要放录像?!”

另一位以深度价值为标签的公募出身管理人在信中这样写“过去我一直投资我理解的最优秀的公司,并陪伴它们成长,也因此收获了比较好的投资收益。

但这两年整个市场因经济、政治及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巨大的波动或分化现象,原来对好公司好价格的评判标准似乎失灵了,具有良好基本面的优秀公司如果没有处于某些核心赛道,那么迎接它的就是跌跌不休的股价。”

还有一位已经拥有了XXX时刻的称号并面临称号失效的管理人,这样解释自己为何错过了一整段波澜壮阔的新能源行情:

“这样的决策流程,要有深度研究,包括实地调研、同行比较、上下游验证等,至少要 1-2 个月时间。正常的市场环境下,这种投研流程方法是可以的。但是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有挑战,比如发现潜在投资火花和立项之后但是还需要对很多信息和假设进行验证的时候,一个月已经涨了 50、60%,我们还追不追?”

2022年对于资产管理行业来说,也非常的公平,4月底见底后的成长行情,10月底二次见底后的价值行情,各干三个月,谁也不欠谁。

如果基金经理保持风格不偏移,方法论不横跳,人设不要忽左忽右,大概都有几个月舒服的吃饭行情。

如果基金经理选择寻找景气度最好的方向,不断内卷,不断轮动,不断跟着电风扇亦步亦趋,大概会有两个结果:

一是一战成名直接封神,成为择时的王者,二是一步踏错步步错,成为净值的敌人。

格雷厄姆说市场先生的情绪往往不太稳定,有些日子很快活,有些日子很懊丧,并不介意被人冷落,但是如果你完全被他控制后果将不堪设想。

而在你一次一次接受或者拒绝市场先生报价的过程中,他并不会因为你经常接纳报价而奖励你,也不会因为你经常拒绝报价而惩罚你。相反,在2022年的市场先生眼里,他常常看到因为过于想嬴而频繁报价的基金经理,一次一次的行差踏错。

就好像,你一再推出筹码,而对面一直把你的筹码吞掉,直到你因为习得性无助而认输,对面却开始释放便宜筹码。下跌挨打只是杀人,反弹踩错却能诛心。

到头来,云淡风轻的市场先生还要在杀人诛心的最终局发出嘲讽:

“不会玩,就不要上桌。”

面对市场先生的喜怒无常,也有一些基金经理选择了“做自己”

某从私募回归公募并新晋百亿的基金经理坦言:“我原来在私募行业,觉得自己水平不行,做不到前5%的业绩,做不到比公募业绩高很多,流动性比公募更差,提业绩报酬是很惭愧的。”

某专注港美股投资、时常怼客户的基金经理,在10月底头铁的说:“我是不怕的,继续加港股和中概。上限暂时定在80%吧。”

某2022年全年维持正收益的管理人,在10月底发了一份《检讨》,称“我成功躲过2015年股灾,2016年熔断,2021年春节后的暴跌,我们今年国庆前的表现也还ok。但去年7月,还有今年10月的大跌,我终究是逃不掉。我的道行太浅了……我的站位太低了……”

在彼时一片并不走心,收益归因多归结于“大环境不行”的道歉信中,检讨出了凡尔赛的味道。

2022年对于将资产配置奉为圭臬的资产管理行业来说,甚至有些残忍。

Long only的主观多头,只有一个方向可以赔钱,如果基金经理不甘平凡,加上股指衍生品,赔钱的工具又多了几样;量化中性,多空两个方向都可以赔钱;宏观对冲,股票、商品、债券,大概4-6个方向都可以赔钱,有的人提前抄底了中概互联网,有人去买了打折民营地产债,有人在大通胀环境下做空了商品,大家都有不一样的回撤姿势。

一年都没有什么新增募集量,还遇到过几次成交地量、量价齐废的量化管理人们,被客户打上了“指数负增强,量化瞎选股,机器不学习,人工不智能”的标签,还经常要面对客户的一系列哭笑不得的问题:

“量化策略如何应对俄乌冲突”“量化策略如何应对芯片卡脖子问题”“你们会有专门的黑天鹅策略吗?”“我知道量化不看宏观,但你们不能什么都不做吧?”“系统性风险下,应该好好思考你们的策略如何迭代”,甚至有参观过量化管理人职场的客户,语带失望的反馈“现在量化都在搞军备竞赛,你们的机房就这个体量,不焦虑吗?”

到了年底,躺赢了一整年的债券策略在宽信用预期、央妈铁拳和散户赎回潮的夹击下开始回撤,赚钱如蜗牛爬树,下跌如王八掉井,银行理财净值化之后的第一次债灾降临。

公募跪求理财子爸爸不要赎回,大妈堵在营业部门口骂骂咧咧为什么不能赎回,伴随着各路金融博主喊你清仓债基,以银行理财也要给客户写信道歉为终结,给2022年的投资者教育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其实那些成年人,早就不相信爱情,却依然相信,真有一种策略,可以穿越牛熊。”

方兴未艾的资产管理行业在牛短熊长的A股摸爬滚打,从一阶的欢乐豆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走向二阶的无限续杯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曾经我们说“投资一个基金经理,就投资他那如日中天的五年,五年后无论是头脑、精力还是勤奋程度,都远不如前...”

另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一个基金经理如日中天的五年,是他/她最需要用业绩证明自己的五年。

如果资产管理的奥义是“出业绩-证明自己-扩大规模-收管理费”,最好的商业模式就是打造一个永续的负债端。

永续的负债端在公募就是,发行热点新基制造增量,智能定投和长期持有维持增量,在私募就是,定期封盘制造上车焦虑,长封闭期锁定高净值韭菜。

没有一种策略可以穿越牛熊,但一个永续的负债端真的可以穿越牛熊。

至于写书、写信、演讲、立人设,都是为了优化负债端作出的种种努力,而投资端的超额能力,在锁定期不同、预警止损不同、申赎频率不同、资金构成不同的种种负债端模型下,会变形,会漂移,会被塑造成各种模样。

达则时间玫瑰,穷则时间霉鬼;达则景气跟踪,穷则追涨杀跌;达则行业轮动,穷则博弈失效;达则价值投资永不过时,穷则价值投资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进入2023年,一切似乎都在慢慢变好,经济在复苏、外资在流入、老基金在回本、新基金在秒杀,市场情绪开始乐观。

卖方在出口、消费、投资的诸多分歧中找到了新的一致性预期,流动性成为存量市场的第一性原理,谁拥有边际增量,谁就拥有短暂的定价权。“传言即真相,发现即猛干,证实即跑路,先信卖后信”的博弈充斥着市场的每一个角落。

价值投资的背水一战得到了北向资金的大力助攻,基本面投资的失效似乎也要迎来基本面投资的回归,2800点无人问津的权益资产在3300点打响了开门红,全面注册制的号角吹起了A股持续扩容的步伐。

大家太渴望一个久违的牛市,却也太害怕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对于那些还在跃跃欲试的基金经理、还希冀一展宏图的机构来说,如果你真的相信自己有很强的alpha能力,有些事是一开始就要想好的:

“你想要什么样的负债端”“你想要打造一条什么样的曲线”“你想要经营一家什么样的机构”。这些问题的另一面则是: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客户来说,收益体验是唯一的投资体验。

慢一点,可能会更快。

我们期待看到有更多真正致力于让客户赚钱的管理人出现,有更多致力于和客户双赢的渠道出现,有更多“没有超额就不收业绩报酬”的产品出现,但是,在我们哪怕只是局部改变“规模即是利润”的商业模式之前,资产管理这门生意似乎只能指望管理人、渠道和客户,面对追涨杀跌的自我克制、和不在顶峰相见而在低谷相逢的审慎择时。

2000年,巴菲特没有告诉贝索斯的是:

不是所有人,都拥有巴菲特的负债端。

本文标签: 私募  巴菲特  资产管理  公募基金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