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石医学汉雨生:一管血能发现22个癌种

热点资讯2022-12-21 00:06:31智慧百科

燃石医学汉雨生:一管血能发现22个癌种



这件事现在听起来比较玄幻,在2016年时就更玄幻了。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谭丽平

编辑|米娜

头图来源|中企图库

12月10日~11日,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第二十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暨第二十二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隆重举行。会上,燃石医学创始人、CEO汉雨生用900秒的时间分享了自己创业9年的经历。

从汉雨生的演讲中,你将获得以下核心要点:

1.2013年,中国并没有太多的所谓的精准医疗,肿瘤晚期的患者治疗基本上是以放化疗为主。但只有1/4的患者会从中受益,也就意味着,3/4的患者其实是花了钱,遭了罪,到最后还是没有效果的。

2.肿瘤的精准医疗在2016年左右,变成了一个强刚需,市场指数级地往上井喷,行业内的各个玩家都非常兴奋;另一方面,大家也比较头疼——一个新的技术来到市场上,它并没有明确的监管获批路线。

3.在2015年、2016年很重要的决策之一,就是我们相信严格的合规是未来。

4.美国有一个创业者想用一滴血去测人类所有的疾病,但最后以失败告终。因为在一滴血里面含有的人类各种物质确实是不够多的,但一管血做多个癌症的早期发现却是有可能,且靠谱。

5.我们必须得接受这样一个医疗级别的消费品,它一定是既贵且慢。

以下为汉雨生演讲内容实录(有删改):

各位企业家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燃石医学的创始人、CEO汉雨生。很高兴参加今年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暨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

今年主办方给我的作业是用900秒总结我们9年的发展。把3000多个日夜浓缩到900秒,确实有点挑战。所以我提炼了几个关键词,9年1个想法、2个决策、3个市场。

今天的燃石医学已经是一家上市公司,我们2020年和2022年分别在纳斯达克和伦交所上市。我们覆盖的3个市场包括患病人群的精准医疗以及药企合作的服务和无症状人群早筛早检。在患病人群的精准医疗方面,主要是有伴随诊断和微小分子残留两块,累计已经服务了超过50万患者。在药企合作这方面,我们从2018年到现在,已经和60多家国内、国外的一些大型药企合作,为他们的药物,尤其是靶向药的研发和上市提供了巨大的助力。在无症状人群早筛早检方面,我们是致力于用一管血早期发现多个癌症,并且原始的产品性能,已经可以比肩国际一流企业。

这一切起源于9年前的一个想法。那时候我在北极光创投做医疗行业的投资,当时正看好的一个方向是肿瘤的精准医疗。在2013年时,中国并没有太多的所谓的精准医疗,肿瘤晚期的患者治疗基本上是以放化疗为主。我们以一个肺癌的晚期患者为例,当用化疗去治疗的时候,1/4的患者会从中受益,那意味着什么?3/4的患者其实是花了钱,遭了罪,到最后还是没有效果的。但也是那个时候,我们看到整个世界上大型药企的研发管线都开始往靶向药来集中。我们当时看到在研的靶向药大概有几十种不同的基因靶点,也就是说,可能过几年这些药物的靶点都会逐渐的成药。我们能看到,这些靶向药都需要各种类型的检测,而这些检测实际上在当时的技术下是没有办法完成。基于高通量测序的精准诊断就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反观在2013年,国内肿瘤的高通量测序并不成熟,甚至到处于没有起步的状态。国内的高通量测序还主要集中在科研市场以及新生儿的无创产前市场。我作为一个还算有冲动的年轻人,当时,我就想为什么我自己不去做这件事情,为什么我不去做一件这么有意义的事情,去改变整个肿瘤治疗的格局?所以就促使了我想自己去做一个高科技企业,从创投人变身为创业人。

整个行业的早期发展还是非常野蛮生长。所谓的野蛮生长是什么?一方面我们看到肿瘤的精准医疗在2016年左右,变成了一个强刚需,意味着市场快速增长,行业内的各个玩家都非常的兴奋,因为看到市场指数级地往上去井喷。另外一方面,大家也比较头疼——一个新的技术来到市场上,它并没有明确的监管获批路线。所以这时我们该怎么办?我们是该继续地野蛮生长,还是我们应该以终为始地去做合规、做入院?

在2015年、2016年很重要的决策之一,就是我们相信严格的合规是未来,院内,也就是入院的检测是趋势。所以我们在患病人群的检测上面,我们做了两个动作:

一个是跟监管单位去积极沟通,推进肿瘤高通量测序的试剂盒获批。也正是因为我们做的这些动作,在2016年的时候拿到了第一个创新通道,并且在2018年的时候获得了第一个试剂盒的获批。

第二个,是入院。2016年,燃石整个账上也就有1亿元人民币,但是我们拿出来3000万元去做入院团队的建设和整个配套设备的合作。在当时我们的同行看来,这个动作是有点太奢侈、太浪费了。因为入院在当时并不是一个高速增长和大体量的东西。实际上,我们在等待了将近3年之后才看到入院模式高速增长和井喷。入院这件事情给我们创造了非常高的企业壁垒,也就是我们的产品是客户认可的,我们的数据、数据质量以及我们的合规性是做到行业内No.1。正是这些核心壁垒给了燃石非常大的竞争力,到现在我们在院内肿瘤NGS检测里面占据了60%的市场份额。

第二个关键决策是我们想用一管血做多个癌种的早期发现。这是在6年前的一个决定。2016年的时候,我们看到表观遗传学和高通量测序以及机器学习三个新的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是有可能让一管血测多个癌种,早期发现,并且能进行组织溯源。

大家可能觉得这件事现在听起来比较玄幻,在2016年的时候就更玄幻了。因为那个时候大家知道,美国有一个创业者想用一滴血,不是用一管血,去测人类所有的疾病,但最后这个创业以失败告终。因为在一滴血里面含有的人类各种物质确实是不够多的,没有办法完成这个检测,但一管血做多个癌症的早期发现这件事却是有可能,且靠谱。

但是在当时确实存在着非常多的不确定性,技术路线之争也非常的多,而且这类的研究有一些特点:第一,投入的时间会非常长,可以比拟一个新药的投入研发的时间;第二,需要投入超大体量资金,燃石从2016年起,在多癌种早检上累计已经投入了超过10亿元,在未来可能还会再投入10亿元。而即使这个产品最终获证上市,我们可能还需要长期的市场教育以及等待老百姓健康意识觉醒。

在2016年做这样的决策是非常有挑战的,好在随着我们研发的推进,我们的技术从单癌种扩到3癌种、6癌种,乃至到现在的9癌种和22癌种。我们有越来越多高质量的数据发表,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中国顶级的医生加入到多癌种早检的研究中来。我们在上海中山医院、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和四川华西医院,都分别开展了超万人的临床实验研究。

我们希望在业界一起的努力下,中国的中晚期肿瘤患者的比例能大幅的降低,我们希望能从80%降到30%。如果是降到30%意味着什么?我们早期患者的比例会和西方发达国家相同。我们都知道,肿瘤是一个早发现、早治疗效果好的一类疾病,所以也真心希望燃石的这项技术能给中国的健康事业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

未来我们还是做好了准备,与不确定性同行。第一个是全球经济下行给企业带来的挑战;第二个是新冠疫情肆虐给我们带来的影响。而且我们也知道,我们做的产品是非常耗时、耗力、耗资金,但是我们必须得接受这样的一个医疗级别的消费品,它一定是既贵且慢,也就是你花钱要花很多,而且市场觉醒需要时间。但一旦这个事情做好,我相信它会让中国肿瘤治疗的规范都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最后,我们知道900秒的时间很短,9年的时间也不算长。作为一家医疗企业,我们还很年轻。我也想用一句话来总结今天的分享,以终为始,与不确定性共生,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今天我先分享这些,也期待有机会和大家线下相聚。祝愿各位伙伴们身体健康,诸事顺利。谢谢大家。

本文标签: 汉雨生  肿瘤  肿瘤治疗  癌症  高通量  癌种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