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果喜欢读书,愿意读书,我们做父母的当然会非常支持。可是,有些时候,读书也要看年龄,法律没有规定,但现实生活却有限制。
大学毕业5年考研三次失败,换来一张新学位,却还是找不工作
一个亲戚的孩子叫小哲,他大学毕业已经5年了,按说早就应该参加工作了。可是,他还是一直在家里“自学”。毕业的头两年,小哲不出去找工作,因为他打算考研,父母非常支持他。
几次我去他们家里,他的父母走路都是蹑手蹑脚的。明明是上午九点最正常的时间,父母却说:“他晚上温书时间长了,现在正在睡觉,我们可不能打扰他休息”。
有多少书,白天不能看的,晚上看书熬夜,白天呼呼睡大觉,就凭这样的作息规律,大概率也是考不上研究生的。
父母最是疼孩子,总是觉得孩子最辛苦,却不想想,他到底有没有晚上真地学习到深夜。
小哲考了三次研究生,最终也没有获得一次上岸的机会。他的父母总是说,这孩子足够努力,就是运气不好罢了。如果是足够努力,大概早就在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了。
后来我听说,这孩子真是又回到大学读书了。他以28岁的“高龄”,去到一所双非大学学习,免试入学。读两年的时间,再多拿一个本科学位的毕业证。当然,这学历也不是白来的,学费也是很高的。
他的父母欢天喜地的,以为儿子多年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总算是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可是我看着他已经头发花白的父母,却不好意思说,这个新学位读下来,对他找工作也没有多少帮助,大学在毕业的时候,他就30岁了,还要不要继续读研究生呢?
我不得不佩服小哲的父母,为了孩子能得到一个研究生的学位,到享福的年纪还要努力赚钱供孩子读书。
可是儿子还在继续读书,还不知道何时是个头。不得不说父母为了孩子,真的是尽心尽力,但是我却觉得这样只是让孩子有了啃老的理由。
想要追求高学历,其实是贪图啃老的舒适区
有一位大学生曾经和我说,她觉得自己最幸福的生活,就是大学四年的时光。大学里,没有高强度的学习压力,父母每个月打过来的生活费,比发工资还要及时。拿着这些钱,没有房租,没有加班,没有工作压力,就是纯粹地享受生活。
所以,有许多的大学生,他们说自己没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考研究生的动力完全就来源于自己,不想这么早结束自己的学生生涯,想要继续再享受几年这样的时光。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何芳曾经说过,社会在不断转型,大学生就业难,也促成了“考研热、读研热”的社会现象。
打着考研的幌子,不想出去工作,想要在舒适区啃老。法律并没有规定,你多大就不能再读书了,但是现实生活却是有限制的。
古人说,三十而立,一个人30岁就应该有自己的事业了,如果你还在读书,父母都多大年纪了,他们还能够供养你多少年呢?所以说一旦孩子过了30岁,家长就不应该再支持孩子考研了。即使孩子要考研,也要他一边工作一边考研,自己负担一切费用。
关于屡战屡败后要不要考研,大学生有多年的学习经历,知识渊博,他们不明白这样下去是没有好结果的吗?其实,他们心里很清楚,只是不愿意付出努力,也不想丢了大学生的面子,想要继续维持自己高大上的形象罢了。就像一个脆弱的人,给自己设置了一层壁垒,不愿意走出来罢了。
大学生应该勇敢地走出来,面对真实的自己和现实社会。
大学生不愿意走出校门,不想走出家门,首先要打破自欺欺人的心理。有很多大学生,他们假装自己很努力、很上进,其实只是做给外人看的。不过是自己欺骗自己,心安理得地啃老罢了。
所以,自己有没有真正奋斗过,奋斗的方向是不是正确,需要你自己去认清楚。
大学生要有合理、现实的奋斗目标。
我见过二战考研的大学生,他第一次考研的成绩只有一百多分,英语考试成绩更是惨不忍睹。本来大学毕业以后,也应聘了几次工作,工资是可观的。可是嫌弃工作量太大的,他不愿意干,工作清闲的,他又嫌弃工资少,更不愿意干。
眼高手低,挑肥拣瘦,没有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更没有一个吃苦耐劳的态度。总是抱怨现实的不公平,却从来不会考虑自己刚毕业,经验不足,阅历不足,对公司企业的工作,有多大能力胜任。
大学生学历低是事实,大学生找工作难是现状,本身 一个职场小白,就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更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定位。
你会是一个薪资待遇最低的新人,但是你不会永远是一个新人,奋斗的过程很辛苦,但是,总会有收获的甜美。
认识自己,定好目标,成长是你自己的,突破自己的舒适圈最重要,一步步努力走下去,总会有回报的的。
互动话题:你身边考研的学生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