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以下简称锂电)是支撑新型智能终端、电动工具、新能源储能等产业发展的基础电子产品。
11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稳定发展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共提出五方面举措,包括:坚持科学谋划,推进锂电产业有序布局;加强供需对接,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强化监测预警,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加强监督检查,保障高质量锂电产品供给;优化管理服务,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等。
国内锂电产业链供应链阶段性供需失衡严重
锂电池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及隔膜等组成,是支撑新型智能终端、电动工具、新能源储能等产业发展的基础电子产品。
《通知》指出,近来随着下游需求及产业规模爆发式增长、疫情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国内锂电产业链供应链阶段性供需失衡严重,部分中间产品及材料价格剧烈波动超出正常范围;上下游对接不畅,部分领域出现囤积居奇、不正当竞争;部分环节产能盲目扩张,低质低价竞争时有发生。
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之所以出台这个文件主要是因为锂价太高了。”
记者注意到,以电池级碳酸锂为例,近期的价格较去年年底已经翻倍。2021年以来,碳酸锂价格总体大幅飙涨,其中电池级碳酸锂由年初的5.35万元/吨大幅涨至年底的28.20万元/吨,较2021年初上涨427.10%。截至2022年11月10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为58.50万元/吨,较2022年10月初的52.25万元/吨上涨11.96%。
墨柯对每经记者分析,锂价上涨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一可能是美元贬值,因为锂资源在国际上是以美元来计价的,美元贬值对应的单位产品的价格就会往上走。其二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非常迅速,而锂资源的供应又非常集中,需求增长太快肯定也会带动涨价。此外,产业链企业中的头部企业由于可以向下游转嫁成本,与锂资源方的博弈动力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墨柯认为,如果所有锂资源的需求方,比如电池企业、新能源汽车企业等能够协同合作,当然是可以适当地抑制锂价的不断上涨。
严格查处锂电产业上下游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行为
《通知》提出,要坚持科学谋划,推进锂电产业有序布局。
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及时了解本地锂电制造及一阶材料(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质等)、二阶材料(电池级碳酸锂、氢氧化锂等)产业发展情况,按照“十四五”制造业系列规划和《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要求,实事求是制定本地区锂电产业发展政策。
同时,指导锂电企业结合实际和产业趋势合理制定发展目标,在关键材料供应稳定、研发创新投入充足、配套资金适量充裕的前提下,因时因需适度扩大生产规模,优化产业区域布局,避免低水平同质化发展和恶性竞争,建立创新引领、技术优先、公平竞争、有序扩张的发展格局。
在“加强供需对接,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通知》提出,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引导上下游企业加强对接交流,推动形成稳定高效的协同发展机制。
鼓励锂电(电芯及电池组)生产企业、锂电一阶材料企业、锂电二阶材料企业、锂镍钴等上游资源企业、锂电回收企业、锂电终端应用企业及系统集成、渠道分销、物流运输等企业深度合作,通过签订长单、技术合作等方式建立长效机制,引导上下游稳定预期、明确量价、保障供应、合作共赢。
同时,落实《“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等要求,完善废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查处锂电产业上下游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不正当竞争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墨柯对记者表示:“囤积居奇确实不利于这个行业的发展,因为目前锂资源的销售,包括碳酸锂、氢氧化锂的销售,有不少是通过中间商来做的。这两年来确实有不少中间商在囤积居奇,想牟取更高的利益,这确实是可以通过行政手段来加以严厉打击的。”
“另外也可以采取一些市场化的办法。”墨柯说,比如政府部门可以定期发布供需的总体数据,这样就可以让整个行业比较清楚地了解到碳酸锂、氢氧化锂生产了多少,卖出了多少,还剩下多少在中间商或者炒作的游资手中。
“如果这些总体供需数据能够公开,囤积居奇的现象应该会收敛很多。”墨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