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霸江湖全靠“左右互搏”,李河君是“疯子”还是“骗子”?

热点资讯2023-01-14 07:14:32智慧百科

称霸江湖全靠“左右互搏”,李河君是“疯子”还是“骗子”?

李河君去哪儿了?

最近,已经在公众视野消失了两年有余的李河君,再次回归了舆论的焦点。

这位曾经的新能源“首富”、汉能系创始人、汉能控股集团前董事局主席,曾经两年时间带领汉能薄膜股价大涨1800%,将汉能打造成全球光伏薄膜发电第一股,登顶中国首富。



又在2015年一场海外做空机构策划的血洗行动里,仅20分钟便蒸发近千亿身价。

大起大落的几年里,李河君也曾尝试过自救,且剧本公众们都很熟悉——要求1.5万员工强制性购买债券,大力推动起了“PPT造车”。

还画下了被简称为“421目标”的大饼:“400亿利润、2000亿销售额、1万亿市值,成为像华为、腾讯这样的伟大公司。”

只是后来的现实与理想出现了些微的偏差。

与亲密伙伴锦州银行一起在2019年暴雷之后,汉能便一蹶不振。

而汉能集团与锦州银行秘而不宣的各种商业关联,也在2019年锦州银行前董事长张伟骤然病亡后,成了李河君的“独家记忆”。

从未撕下的标签:疯子还是骗子?

2013年,杰瑞米.里夫金悄声来到中国。

彼时,老头子已经担任了十年的欧盟顾问,一本《第三次工业革命》撼动全球,每一次演讲都对世界各地的公共政策制定影响巨大。

而他选择在中国落脚的第一站,就是汉能——这不能不说是一次强力的背书。

毕竟在金融危机余温尚在的当时,光伏行业早已一片哀鸿遍野,资本不断撤离,企业纷纷破产倒闭,而汉能却敢逆势而上,大举并购了德国Solibro、美国MiaSolé、Global Solar Energy和Alta Devices四家世界最先进的薄膜太阳能企业。



而彼时,薄膜相比市场主流的晶硅,并无多大优势。直至今日,在地面光伏一败涂地的薄膜,在赖以维续的BIPV领域也仍面临着晶硅友商们的生存挤压。

但或许是李河君这种“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的激进风格感染了杰瑞米.里夫金,他在汉能作为东道主的论坛上盛赞随着中国企业在新能源应用领域的不断突破,中国极有可能成为亚洲的龙头,并带领亚洲及世界进入下一个伟大的经济时代,从而“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

李河君则在论坛上雄心勃勃地表示,“新能源不是补充,是一种替代”。

即使当时他的汉能已经被缺钱、操纵股价、关联交易、债务危机等众多负面缠身,人们纷纷质疑他“要么是疯子!要么就是骗子!”

称霸江湖,全靠“左右互搏”

如果说李河君第一次名满江湖,8000万身家豪赌出世界最大的民营水电站,靠得还是胆识。

那他杀入薄膜光伏,五年跻身中国首富的第二次传奇,则是完全的投机与冒进。

2012年,李河君将其控股的港股上市企业铂阳太阳能更名为“汉能薄膜发电”,汉能集团就此借壳上市。



仅仅两年后,汉能股份的市值便突破3000亿,市值超过中国所有其他太阳能上市企业的市值总和。

李河君则强势压下了彼时风头正盛的马云、王健林、许家印等人,以1500亿元的身价跻身中国首富。

但好景不长。

2015年初,汉能集团与其港股上市公司汉能薄膜之间的“不寻常操作”引发英国金融时报的质疑:

汉能先后在全国布局、计划投资近2000亿元的九大光伏基地,最大的客户竟然就是自己的母公司。

支撑汉能2014年高达85.1%的账面毛利润率,以及53.8%净利润率的主营业务,靠得是向母公司出售生产设备,再将母公司生产完的材料买回来后,给母公司的下游企业或别家企业安装。



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有61%的营收依靠向母公司汉能集团或者分公司销售产品。“汉能集团主要通过与上市子公司汉能薄膜发电集团的销售往来实现了令人羡慕的营收。”

两年来业务上所谓的高歌猛进不过是“左右互搏”的障眼法,“全球最大的薄膜生产商,同样也是最大的薄膜购买者。”

消息一出,汉能薄膜发电股价遭“腰斩”,跌幅达到46.95%,总市值一日蒸发1442亿港元。

随后,汉能主动终止与母公司的关联交易,香港证监会勒令汉能停止公司股份买卖,停牌超过三年后私有化黯然退市。

舆论的急转直下不但让汉能的股价跌至脚跟,其主营业务也随着公司名声的江河日下不断萎靡。

2015年当年,汉能薄膜营收仅为28.14亿港元,同比下跌约70.7%;毛利更是下跌约75.1%,公司累计全年亏损122.33亿港元。

彼时本前景光明、快速扩容的全球光伏市场上,汉能却就此逐渐缺位。李河君曾经寄予厚望的薄膜技术也在光伏晶硅技术的大潮中,被逐渐边缘化。

在当年汉能司庆纪念日的讲话中,李河君曾表示汉能的停牌,对所有人几乎都是一场灾难,唯一的赢家就是获得巨大利益的做空机构和做空交易者。

但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在他向香港证券交易所提交的文件当中,他承认自己在暴跌前持有汉能5.81%的空头仓位,并在汉能集团股东大会的前两天,做空了7.597亿股该集团股票,占该集团总股份数的1.9%,是汉能股票日交易量的5.3倍。



人们猜测,对于这一切李河君并非不知道后果,这场表面让李河君“跌落神坛”的黑天鹅事件,也可能是一笔早有预谋的“划算的交易”。

谁支撑了汉能的“资金饥渴”?

2021年7月,汉能总部位于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园的办公楼被拆,似乎已预示着这个曾经的光伏巨头走向了无可挽回的坠落。

在此之前,汉能并非没有尝试过自救。

新能源汽车、“防沙治沙”生态项目,概念牌一个一个打出,动辄几十亿的资金需求则令人咂舌。

已经债台高筑的汉能,仍在对资金张开着无尽的饕餮之口。

而将汉能“养刁”的始作俑者,与锦州银行难脱干系。



2015年,锦州银行赴港IPO,其向汉能提供贷款事件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被港交所要求补交与该集团的信贷细节等资料。

12月,锦州银行招股书披露该行与汉能的资金关系规模总计为94.61亿元,分为与汉能挂钩的受益权转让计划、锦州银行发行的非保本型理财产品、锦州银行发行的保本型理财产品三种,并承认其中附有信贷风险敞口净额27.7亿元。

同时,锦州银行原实际第二大股东的宝塔石化,与汉能集团关系也十分密切。

2018年,宝塔石化百亿空头支票无力兑付,债务暴雷,同年锦州银行的业绩也突然急转直下。

2019年5月,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及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向锦州银行辞任,称其在进行锦州银行截至2018年12月末的年度综合财务报表审计期间,注意到有迹象显示银行向其机构客户发放的某些贷款实际用途与其信贷文件中所述的用途不一致。

锦州银行就此暴雷。

2017年净利润还高达90.9亿元的锦州银行,此后两年却出现了45.38亿元、11.1亿元的巨额亏损。

同时,公司不良贷款率急速攀升,截止到2018年末、2019年6月末,锦州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飙升至4.99%、6.88%,锦州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近300亿元;

而在锦州银行暴雷前的2019年上半年,锦州市政府还曾与汉能签约,汉能移动能源产业园将落地锦州,总投资约163亿元,拟打造汉墙、汉瓦和砷化镓生产线,总产能规模1240兆瓦。

下半年锦州银行暴雷之后,汉能集团便迅速陷入资金链断裂、员工欠薪维权、经销商供应商拉横幅讨款等风波之中,直至正式破产。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6月11日,汉能宣布从香港资本市场完成私有化。就在锦州银行暴雷以及汉能薄膜退市之后,锦州银行原行长张伟被曝出差点从北京乘坐公务机离境出逃,飞机起飞前一刻被拦截。

5个月后,与李河君交往甚密的张伟骤然病亡,汉能集团与锦州银行之间的“秘闻”也被暂时封存。



直到2022年,辽宁营口市公安局启动对汉能旗下企业东泰科技装备有限公司及关联公司、人员涉嫌合同诈骗案的调查,并对涉案金额的审计项目发起招标,内容包括“对受害企业被骗23.868亿元资金涉及的100多家银行账户(银行对账单)进行跟踪核实资金来源、流向及用途,并出具审计报告”,“东泰高科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可进行2016年1月到2019年8月公司整体经营状况、资金收支情况审计”等。

到年末,李河君被辽宁锦州警方带走协助调查,多位汉能集团前员工表示消息属实。

汉能集团与锦州银行秘而不宣的各种商业关联,似乎终于将迎来揭秘的大结局。

参考资料:

《新能源替代的速度远超我们想象》,科技日报

《汉能李河君新演讲:说我做空汉能的人,不是没脑子,就是居心叵测》,华夏能源网

《汉能受困资金饥渴 暴跌前股东质押7.957亿股偿债》,第一财经

《百亿巨亏之后“枭雄”李河君》,经济观察报

《锦州银行与汉能“往事”再起风波,重组三年不良贷款率降至2.87%》,新金融深度


本文标签: 李河君  锦州银行  王健林  停牌  汉能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