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烧药供不应求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热点资讯2022-12-22 00:06:35智慧百科

退烧药供不应求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产能完全不缺,但释放需要时间,过渡期的当务之急是禁止抢购囤积,让真正需要的患者能够拿到药


文 | 李廷祯 刘丁

最近两周,新冠病毒感染者快速增加,但扑热息痛、布洛芬等退烧镇痛药大面积断货。不仅药店等零售渠道断货,医院也开始断货。

北京某三甲医院一位医护人员向《财经十一人》透露:“目前我院不缺注射类、饮片类药品,但口服处方药还是很缺,特别是布洛芬缓释胶囊依然断货。中成药大部分也缺货,金银花、柴胡都缺货,唯有连花清瘟不缺。”

这一背景下,“2块钱20片”的良心价,让东北制药 (000597.SZ) 一夜间赢得万众掌声。一些地方政府为缓解购药压力,要求销售方化整为零,将整盒药物拆成“每包六粒”,供居民实名制限量购买。

《财经十一人》的调研显示,作为全球最大的退烧药生产国,中国医药工业产能充裕,但由于此前产能闲置,调整生产能力需要时间,目前的供求紧张形势仍将持续一个月以上。

过渡期内,当务之急是禁止抢购囤积,让真正需要的患者能够拿到药。


中国扑热息痛产能超过全球一半

感冒发烧使用的解热镇痛药物,制剂林林种种,但主要的化工原料药就是几种,其中以扑热息痛和布洛芬为主,见表1。


“扑热息痛”是Paracetamol的中文音译,即对乙酰氨基酚,是全球最常用的非抗炎解热镇痛药,被WHO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基本药物标准清单》。

2022年7月,扑热息痛生产商之一的河北冀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递交了IPO招股说明书申报稿。该申报稿透露,全球扑热息痛的产能约为19万吨,供应商主要有山东潍坊鲁安药业、河北冀衡药业、Mallinckrodt Pharmaceuticals(马林克罗制药)、安徽丰原药业(000153.SZ)等等,国内主要公司扑热息痛产能,超过全球总产能的一半,见表2。


2021年,全球扑热息痛销量约为14.85万吨,较2020年减少了14.10%,产能利用率不足80%;但因为涨价,市场规模却同比增长了22.59%。

而国内,一方面因为扑热息痛的上游原料对乙酰氨基酚发生短缺,另一方面因为严控“四类药品”(退烧、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的销售,导致2021至今,国内扑热息痛产能利用率严重不足,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冀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产能利用率,有很强的韧性。在2020年高峰时刻,产量可以达到设计产能的156.28%。

换言之,2.5万吨的扑热息痛设计产能,满负荷生产可以达到3.9万吨的产量。

中国共拥有近十万吨扑热息痛设计产能,若能满负荷生产,产量完全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中国布洛芬产能有足够弹性

我们再来看布洛芬的供需基本面。

布洛芬,即Ibuprofen (异丁苯丙酸) ,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努拔风”,国人认为头疼感冒是多是中了风寒,故以此命名。

这也是一种解热镇痛类的非甾体抗炎药,其作用强而副作用小,于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和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安乃近一起,并列为解热镇痛药四大支柱。

全球布洛芬产能主要集中在美国SI Group、德国巴斯夫、印度Strides Shasun和IOL CP,以及中国的山东新华制药 (000756.SZ/00719.HK) 和湖北亨迪药业 (301211.SZ) 等少数公司手中。

《中国布洛芬原料药市场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布洛芬国内需求量仅为1722.60吨,但总产能1.4万吨,约占全球产能1/3,产品主要用于出口。其中,新华制药产能8000吨/年;去年刚上市的亨迪药业产能3500吨/年,IPO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把布洛芬产能扩大到5000吨/年。


从表4可以看出,2020年亨迪药业的产量达到了4239吨,是设计产能的121%,亦是弹性十足。

亨迪药业的招股书显示,布洛芬原料药的上游产品异丁基苯,需要从印度两家公司进口。该产品的生产技术难度并不高,但两家印度公司因为研发和生产历史较长,已经形成了全球供应的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这是国内布洛芬原料药增产的一大掣肘。

《财经十一人》从新华制药和亨迪药业的证券部了解到,两家公司都有大量海外订单,必须保证海外长协大客户的供应,不能违约,其产能无法全部用于国内市场。

2022年上半年,新华制药和亨迪药业的海外收入占比,分别为33.41%和54.82%。

两家公司均表示,已在加班加点保供应,产能会陆续跟上。


应对疫情需要多少退烧药?

需求完全随疫情发展而变,很难准确预测,但我们可以做一个粗线条的分析,按最大化的需求量,来倒推产能是否够用。

假设全中国14亿人口都有可能感染,所有人都需要服用扑热息痛或布洛芬,按一日两次、一次一片,5日药量计算,那总需求为140亿片。

一般而言,每片热镇痛药含有0.3克扑热息痛或布洛芬,那这两种药的最大需求量为4200吨左右。

若这4200吨药中,四分之三为扑热息痛,四分之一为布洛芬,即扑热息痛的需求量为3150吨,布洛芬的需求量为1050吨。

考虑到重复感染,按每人一年感染两次计算,药量翻倍,则扑热息痛的需求量为6300吨,布洛芬的需求量为2100吨。

这个需求量,相对于中国十万吨扑热息痛和1.4万吨布洛芬产能而言,可谓轻松应对。即便考虑到不得违约的出口需求,既有产能也完全能够应对自如。

此外,虽然这两种药是此轮疫情推荐率和使用率最高的退烧药,但退烧药并非只有这两种,其它的西药和中药也有类似疗效。

根据国家药监局数据,中国已经上市的退热、止咳、抗菌、抗病毒等四类药品共有194种,涉及批准文号约9000多个,其中扑热息痛有效批文号986个,布洛芬有效批文号558个。制剂企业数量众多,加工能力巨大。


产能跟上需求得花三四十天

出现商品短缺无非两个原因,一是需求过大,二是供给不足。

虽然药企不缺产能,但产能均衡分布于全年,不可能一个月拿出一年的产量,而疫情发展却是一日千里,药品需求集中爆发。部分国人大量囤药,更是加剧了供求矛盾。

化工药物的生产,内控和政府监管都非常严格,安全环保卫生,每个领域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所以,即便产能有弹性有潜力可挖,扩产也必须得到监管部门的批准。

由于此前严控管四类退烧药,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都已经大幅压缩了解热镇痛类药物的生产计划。面对突然爆发的需求,他们必须从生产环节的第一个环节抓起,先备料,再调配工人,同时检修停产的设备,这些都需要时间。

在原料药企业完成上述所有生产流程后,才能把原料药通过物流企业发给制剂企业,这些企业再完成同样的生产流程,才能产出成品药供应医院、药店和其它渠道,最终抵达千家万户。

一位药企老总估计,走完上述几个流程,总共需要30-40天。

12月20日,国家药监局副局长黄果表示,“对于已经上市但需要扩大供给的,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将采取靠前服务,加快药品上市后变更审批程序,允许企业采取委托生产等多种办法,快速增产扩能”。

作者为《财经》研究员,《财经》记者尹路对本文亦有贡献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