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工业互联网时代,当一台台OT设备逐步“上网”,即打破了传统工业相对封闭的环境。
企业内部工业网络、管理网络与互联网打通,导致大量网络安全威胁从外网向工业内网延伸,这意味着网络攻击可直达生产一线。
试想一下,如果企业的“柔性生产线”一旦遭受网络攻击,导致生产参数篡改甚至产线停摆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巨大损失。事实上,近几年针对工业网络的各类攻击事件越来越频繁,特别是勒索攻击正在成为大型制造企业的头号网络威胁,不胜其扰。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近日,Fortinet中国区技术总监张略在2022工业互联网安全发展峰会上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表示,IT和OT融合已是大势所趋,OT原来封闭的网络走向开放,这不可避免会引入一些新的安全风险。这些安全风险和IT领域面临的风险,是一个可以类比的情况。IT领域所用到的安全防护体系,就是一体的弹性可扩展的安全防御体系,OT当中其实更加应该如此。
他提到,从设备数量来看,IT行业的设备等级是百万级,OT行业可能会到亿级甚至十亿级。而OT设备的硬件或软件历经的年代更加久远,甚至20年跨度的设备可以一同工作,而IT环境下基本是五到十年左右的设备一起工作,所以OT的安全体系需要更加有弹性和适应性。
安全威胁日益增大
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2012年,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GE)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提出工业互联网概念后。中国于2015年5月明确了9项战略和重点任务,包括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通过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201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不断提速。据工信部披露,2022上半年,重点平台的工业设备连接数超过7900万台(套)。另据中国信通院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
与此同时,近年来全球工业企业遭受网络攻击的现象持续加剧。
丰田汽车公司因零部件供应商受到病毒攻击,导致系统瘫痪,其在日本的14家工厂总共28条生产线被迫暂停;特斯拉的无钥匙进入系统爆出重大安全漏洞,攻击者10秒内可解锁一辆Model3或ModelY;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位于墨西哥的一家工厂遭勒索软件攻击。
我国工业互联网安全形势同样严峻。
第三方数据显示,2021年国家工信安全中心完成全国工业控制系统威胁诱捕网络部署工程,全年共捕获来自境外105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实施的扫描探测、信息读取等恶意行为超过600万次。2021年,国家工业信息安全漏洞库(CICSVD)新收录工业信息安全漏洞1504个,高危及以上漏洞964个。
工业互联网的安全威胁为何日益增大,甚至频频遭到攻击?
Fortine北亚区首席技术顾问谭杰告诉观察者网,首先,如今的工业企业都强调智能制造、柔性制造以及互联网+等,以往的封闭环境会逐渐开放。例如车企会做车联网,企业工厂也会与云计算相连。而开放的网络环境,意味着IT需要面对的安全威胁,OT一样也会面对。
其次,制造业的价值比较庞大,甚至决定一国家综合实力,与互联网连接后,最容易成为黑客攻击的对象,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因为其中的诱惑太大了。
第三,产业链紧密相连,导致OT安全更容易牵一发动全身,一旦产业链中的某个企业遭受安全威胁,很容易扩散到上下游。因此无论国内国际,企业在做安全防护的时候,不但对自己有要求,对产业链相关企业也会有统一的要求,所以出现了各种国家和行业级的合规要求。
网络攻击直逼生产一线,该怎么办?
“和IT不同,OT安全事故造成产线停摆带来的损失是以秒计算的。工业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意味着OT设备逐步上网,企业内部工业、管理网络开始与互联网打通,大量网络安全威胁将开始从外网向工业内网延伸,网络攻击直逼生产一线。”Nozomi亚洲业务总监杨锐表示。
在分享自己2019年处理的一则汽车行业OT安全事件时,Fortinet资深安全工程师庄喆皓表示,OT攻击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事前、事中和事后。纵观整个攻击事件,如果将生产线停摆的时间计算在内的话,OT攻击的时间跨度短则一周,长则数月。
IT和OT融合背景下,企业如何从IT安全的逻辑出发解决OT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凸显。施耐德电气工业自动化与信息安全业务负责人裴渊斗表示,OT安全和IT安全应该采用同样的方法论,从流程、政策、技术几个方面一起入手建立信息安全防护的体系。
Fortinet中国区技术总监张略表示,IT和OT之间在可用性、实时性、组件生命周期、补丁更新频率、安全测试承受力以及用户安全意识方面都存在差异。而这些决定了OT安全策略可以从IT安全策略出发,但绝不能完全照搬。
谭杰则向观察者网表示,OT做内生安全还是有较大欠缺的,不可能通过内生系统的安全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需要一个比较强大的外部安全体系,像Fortinet这样的安全方案供应商,像西门子等OT系统厂商,以及一些OT专业的产品厂商,再包括客户可以配合起来,一起打造强大的外部安全体系,提升整个工业互联网的安全水平。
随着近年OT攻击事件频发,企业的安全意识开始上升。IDC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有超过76.9%的企业认为,安全政策对于企业使用工业信息安全产品会带来正向影响。
谭杰指出,中国以制造业立国,头部OT企业无论从自身的业务角度,还是从配套安全体系方面都是世界领先的。但其他企业在OT安全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无论从意识上、人员配备上还是成本投入方面,还是有很多的欠缺。跟头部企业相比,距离仍然较远。
张略则提到,目前国际上较为成熟的企业在OT安全投入的资金占总产线价值的比例约为5%,而国内企业的数据为1.5%-3%。
“第三方加入是行业必然方向”
以往,设备的OT安全通常由传统OT设备企业全权负责,不过随着行业的发展,近年来一批类似Fortinet的企业以第三方的身份加入到行业中。
张略向观察者网等媒体表示,在安全策略方面,目前传统的OT企业还存在知识鸿沟。很多企业非常懂工业但不懂IT,然而现在的安全风险,绝大多数是来自于IT网络,“我们听到很多勒索病毒,很多基于漏洞的攻击,也是IT传统领域中的攻击。这也是为什么第三方企业应该把擅长的IT安全的这部分,赋能给整个系统。”
作为OT设备企业,Nozomi亚洲业务总监杨锐表示,第三方的加入是行业的必然方向。“和IT安全发展历程一样,20年前的IT安全生态是由IT设备企业驱动的,但是如今看来,IT安全行业的垂直细分领域已经很多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第三方在负责运营。”
第三方数据显示,2021年,在全球OT安全领导厂商中,Cisco(思科)以市场份额18.3%占据第一,Fortinet(飞塔)、Palo Alto Networks(派拓网络)分别以9.5%和7.7%位列第二第三,而老牌OT设备企业Siemens(西门子)仅以6.8%的市场份额位列第四。
另据IDC数据,2021年中国工业信息安全市场规模为4.29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3.95亿美元。
与谭杰的观点类似,杨锐也认为,正因未来OT行业的设备数量级将以“百亿”作为量级,所以OT安全所涉及的领域和市场要远比IT安全行业多。在这样的背景下,没有一家服务商能够把所有问题全部解决,全方位合作才是大趋势。
“OT设备商需要思考旧的基建该如何接入客户已经组建的网络,新的基建该如何提前布局,在这一过程中,我认为这是一个百舸争流的时代,企业各有各的长处,而最重要的是要帮助客户解决安全风险。”张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