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署超2000亿元大单,这俩大国关系升温,美国急了?

热点资讯2022-12-15 12:44:52智慧百科

签署超2000亿元大单,这俩大国关系升温,美国急了?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刘沐轩

如果谈到2022年全球能源价格波动的最大获益者,那无疑是沙特。

据《财富》杂志统计,沙特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是2022年全世界最赚钱的公司,营收已经超过4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万亿元),超过科技巨头苹果。沙特阿美官网的声明也显示,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了1303.4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68%,石油日产量达到1440万桶。


沙特阿美公司是2022年最赚钱的公司(图源:《财富》杂志)

但今年以来,美联储6次连续加息,让美元资本加速回流美国,其他资产大幅贬值。而随着近期市场对于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加剧,国际油价已从最高接近130美元/桶的高价位,跌回至俄乌冲突前的水平。对沙特而言,美国和美元俨然已经从可预测的稳定环境,演变为阻碍他们赚钱的风险要素之一。

于是,作为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国的沙特,看向了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的中国。

12月8日,中沙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沙特阿拉伯王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协议》,涵盖中沙扩大石油贸易和石油生产设施投资等一系列合作。据沙特媒体报道,该协议涉及的总金额达到1100亿沙特里亚尔(约合人民币2042.4亿元)。

虽然本次在各官方文件及声明中,均未出现就石油人民币结算达成协议的相关表述,但毫无疑问的是,中沙两国的商贸合作升温,显然是美国不愿看到的。

与美国渐行渐远的沙特

长期以来,美国和沙特都维持着稳定的盟友关系。

在这段关系的早期,美国扶植起了沙特的石油工业,同时也依赖沙特的廉价石油,而沙特则需要美国的武器和技术。作为与美国达成安全协议的一部分,沙特将遵循仅以美元出售石油,并将出口石油所获得的收入扣除进口开支之后,主要用来购买美国国债。

但随着沙特的经济实力和地缘政治影响力提升,这个国家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并成为了石油生产国组织(欧佩克)的主导者之一,几乎控制着全球近40%的石油供应。

如今的美国虽然靠着页岩油产业的兴起,逐渐摆脱了自身对沙特石油的依赖,但却从石油市场的买家变成了卖家,与沙特形成竞争关系,因此也更加需要沙特来维持全球石油价格的稳定环境。


沙特阿美的前身就是一家美国企业。(图源:社交媒体)

因此,每当国际油价出现大幅波动时,话语权的天平就向着沙特倾斜一点,而今年则成为了一个转折点。

美国在年初的俄乌冲突爆发后,选择带头对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俄罗斯实施禁运和价格上限,直接推高了国际油价。明知后果的拜登本想按照以前屡试不爽的套路,命令沙特增产来稳定油价,却遭到了明确拒绝。主导石油的沙特王储萨勒曼不仅拒绝增产,还拒绝谴责俄罗斯。

油价上涨让美国的通胀一路飙升到40年来的最高水平,成为拜登任内的最大危机。最终,在竞选时曾扬言要把沙特变成“贱民”国家的拜登,被迫在今年7月亲自出访沙特,与王储萨勒曼当面商谈,但仍然是空手而归。

此后两国的关系就维持在冰点,美国“软磨硬泡”也干涉不了沙特对于石油生产的决定。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当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欧佩克+组织决定从11月起大幅减产时,美国政府官员曾要求沙特等主要产油国推迟一个月实施该计划,却再次遭到拒绝。

在11月举行G20峰会期间,拜登表示拒绝与沙特王储萨勒曼会面。对此,沙特方面并没有作出明确回应,而是在一个月后与中国签署了里程碑式的合作协议,包括绿色能源、信息技术、云服务、交通、建筑等领域的34项投资协议。萨勒曼还表示,沙特仍将是中国“值得信赖和可靠的合作伙伴”。


拜登出访沙特,被评价“空手而归”。(图源:社交媒体)

“拜登政府对中东的态度让沙特感到担忧,沙特认为加强与中国的关系将成为日后与美国谈判的筹码,”华盛顿国际战略与研究中心沙特问题主任奥尔特曼表示,沙特急需考虑如何“把鸡蛋放进不同的篮子中”。

目前,中国是沙特最大的贸易伙伴,沙特也是中国第一大石油供应国。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1中沙双边贸易总额达到873.1亿美元,同比增长率达30.1%,2021年中国自沙特进口原油8757万吨,占2021年沙特原油出口总量的25%以上。

对此,市场分析机构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的联席主任勒夫特也认为,面对俄罗斯和伊朗原油大幅降价,一方面沙特有着强烈的动机加深与中国的能源关系,另一方面以人民币结算石油也符合双方的利益。

在今年5月至7月期间,俄罗斯曾成为中国第一大石油供应国,沙特直到8月才重新夺回“头把交椅”。勒夫特表示,“双方都意识到他们过度依赖美元,如今美国随时可能不再是任何一方的朋友,那么他们也就没有理由继续以第三方的美元进行双边贸易”。

美国“自食其果”

1971年,时任美国财长康纳利曾经在G10峰会上道出一句残酷的真相,“美元是我们的,麻烦是你们的”。

但对此,瑞士信贷的著名分析师佐尔坦在2022年3月指出,由于美元近年来越来越频繁地被用作“武器”,自损了其作为世界货币的信用,未来将可能变成“大宗商品是我们的,麻烦是你们的”。

佐尔坦的言论不无道理,因为美联储可以印钞票,却印不出石油和小麦。

稳定的地缘政治环境是保证美元稳定担任世界货币的先决条件之一,而美国为了维持对自身有利的地缘政治环境,选择对俄罗斯实施制裁,这使得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飙升,最终传导回美国本土。

全球性的通胀意味着各国货币都变相贬值,只能大量需求购买力相对稳定的美元。但为了抑制美国国内一度飙升到9.1%的通胀率,美联储今年不断加息,被各国急需的美元又被收回了美国的腰包。

这样的结果,就是非美元资产贬值,除美国外的不少发达国家被“收割”,而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则是更难偿还以美元为主的债务。一些国家比如斯里兰卡的通胀率飙升至60%,被迫宣告破产,甚至连美国自己都陷入了“两难全”,既没压住通胀,也难避免衰退。


除东亚以外,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通胀率都常年保持在两位数,是美国的两倍。(图源: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

全世界进一步意识到,美元和美债也不够安全,最安全的反而是原始的物物交换。这促使各国迅速将原本是美元的外汇储备,兑换成黄金和粮食、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而且还要运到自己国内成为储备资产才安心。

与此同时,大宗商品的交易也得尽量避免使用美元,防止在交易过程中被“截胡”。

遭到美国直接制裁的俄罗斯和伊朗,在今年4月宣布可以用本国货币结算贸易,印度也在7月推出卢比结算机制,中国和沙特尝试人民币结算机制也是出自相同的担忧。

佐尔坦提出,一种货币有四种价格:面值、利率、汇率和大宗商品价格。前三种价格都是一国央行能够直接出手干预的,但左右大宗商品价格的能力却分散在俄罗斯、沙特等主要资源生产国的手中。“如今,大宗商品、黄金和虚拟货币等资产,共同构建起了一个与美元体系并行共存,却不再需要美元的新体系。因此在这一体系中取得优势的沙特,才有足够的底气能够与美国‘分庭抗礼’。”

对此,美国财长耶伦也曾不断强调,“一些国家想从对美元的依赖中解脱出来是不可能的”,“谁想要取代美元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储备货币,都需要很长的时间”。

没人能否认,美元仍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作为全球经济的主要储备货币。但事实上,创造出受大宗商品影响的新体系、损害美元原有主要体系的主体,恰恰是想独善其身的美国。

本文标签: 美国  拜登  石油  萨勒曼  沙特  俄罗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