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陆慧慧的初见,是在她创立的位于绿华镇的桔苑农家乐专业合作社的配送基地里。一头黑色短发,微圆的脸颊面色红润,眼神里总是带着笑意。看到陆慧慧的第一眼,就让人觉得她是一个乐观外向、充满正能量的人。从她的话语中,更是能感受到她对生活和工作满满的热爱。在与陆慧慧将近两个小时的交流中,她表达的最多的就是,在崇明创业、为家乡做点事真的很幸福。
冲动
放弃稳定工作回乡创业
在许多老一辈崇明人眼中,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很重要。但陆慧慧却在30岁时做出了一个让周围人都大吃一惊的选择。
2010年,陆慧慧时任上海亚通股份有限公司的客运主任。那年是她在亚通公司的第十个年头,每个月拿着5000多元的工资,从事着让许多人羡慕的工作。上海长江隧桥的通车,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那段时间,大量游客涌入崇明,我恰好考了导游证,便兼职当起了公司下属旅行社的导游。”陆慧慧告诉记者,一次,她作为地接导游带了一批市区游客到西沙湿地游玩。临近中午,团里的全陪导游突然问她午饭去哪里吃?陆慧慧当时就懵了,计划中并没有说要安排午饭,对方的坚持让她犯了难。“当时绿华地区餐饮产业少之又少,游客又爆满,我最后只能托朋友在南门县城找了一处用餐点。”
作为土生土长的绿华人,陆慧慧通过这件事敏锐地嗅到了商机,也看到农家乐将成为很多旅游团队青睐的就餐方向。于是她放弃了稳定的工作,与当年的同事一起合资投入六十余万元,在老家绿华镇绿港村改建了原有的老屋,利用父母给她的2亩地,种植了新鲜的绿色蔬菜,以现采现做的方式,经营起一家以崇明农家菜为主打的农家乐。2010年9月份,“桔香园”农家乐正式开业。
“小姑娘脑子怎么想的?好好的城里工作不做,跑回来当农民。”“我母亲是坚决反对的,现在想来自己当时确实有些冲动,几乎把后路切断了。”陆慧慧笑着说,“但一条路,你不往前走,怎么知道是不对的呢。”
探索
从农家乐到乡村旅游度假地
谈及创业初期,陆慧慧直言,一开始的想法比较“肤浅”,只是想给游客提供一个吃饭住宿的地方。
陆慧慧的创业路前两年并不平坦。“刚开始没什么名气,我就穿着小围裙到西沙湿地去发名片,农家乐里洗碗烧饭的活也都是自己上阵。相比以前在公司做三休三的生活,真是天差地别。”陆慧慧回忆道。隧桥通车后的几年时间里,崇明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明珠湖景区旅游项目越来越充实。借着这股“东风”,凭着“桔香园”的美味菜肴和热情服务,陆慧慧的顾客也越来越多,每逢节假日,房间都被预定一空。
除了住农家屋、吃农家菜,游客来了还能做些什么呢?陆慧慧是个善于思考、喜欢学习的人,“崇明最吸引市区游客的其实就是不一样的农村生活,而且崇明农产品的口碑也很好,游客每次来都会带走一些。”
绿华镇是柑桔之乡,一到秋天,橙黄的柑桔就挂满枝头,柑桔采摘一定会受欢迎。2012年,陆慧慧成立了桔苑农家乐专业合作社种植柑桔,开始了农家乐和农产品“两条腿走路”的探索模式。在将客户请进岛,享受休闲农业乐趣的同时,将崇明绿色农产品送出岛。
酒香不怕巷子深,陆慧慧的“桔香园”越办越红火,还荣获“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称号,周围的村民乐意把房子租给她打理为民宿,她承包的农田也从2亩扩大到了几百亩,新鲜蔬菜的种植范围不断扩大,满足那些“吃了还要带回去”的游客。同时,丰富流转土地上的种植项目,让游客一年四季来了都有事情做。春天摘枇杷,夏天吃生梨,秋天品桔子,冬天采草莓……十余年来,桔香园从提供简单的农家餐,升级为可住宿、可采摘、可进行乡野拓展活动的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地。
求变
为业务注入新活力
2015年前后,崇明推进市区农产品专营店建设,陆慧慧也沾了光,在崇明妇联的牵头下,她在杨浦区陆续开了13家崇明姐妹农产品直营店,以组团的方式向外推销崇明地产农产品。
“刚开始的销售成绩很好,业绩高的店单天营业额可以超过2万元。”陆慧慧告诉记者,“但随着盒马、叮咚等线上新零售平台的出现,我们的线下门店逐渐失去了人气。”
2019年,最后一家直营店闭店,这不免对她的农产品销售造成一定影响。2020年初,新冠疫情来袭,大量住宿订单被迫取消,农庄生意更是直线下滑。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陆慧慧没有坐以待毙,她主动给老客户发消息,得到答复是:“崇明的新鲜地产农产品在市区很有市场。”
“我一直都很相信崇明农产品的实力和潜力。”陆慧慧决定采取点对点配送的方式,直接把农产品送到市民餐桌。朋友圈里,“桔香园直送农产品”的消息传开,部分定点直销企事业单位通过微信群接龙,汇总员工采购需求,由农庄安排快递直接送上门。“我们卖的不是提前设计好的套餐,而是让消费者选择喜欢的品类自由搭配。新鲜屠宰的白山羊、芳香馥郁的崇明水仙、膏肥肉鲜的崇明清水蟹、醇厚浓香的老白酒,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
疫情初期,陆慧慧还主动向合作多年的医院客户伸出援手——为出征武汉的上百名医务人员家属每周免费送菜。此后,陆续有医院职工以个人名义来加她微信,口碑建立起来了,订单越来越多,陆慧慧的手机里一下子增加了上千位个人客户。
“通过朋友圈,我可以向几千个人‘打广告’,人家收到了我们的农产品、体验了我们的服务,一条夸赞的朋友圈又可以让更多人看见。现在每天的业务量相比疫情前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如今,“网上配送到个体客户”成了陆慧慧新的业务增长点,她的微信通讯录里足足有9402个人,这都是她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人气。
热爱
为家乡做点事很幸福
在不少老一辈崇明人的观念中,孩子能走出小岛,到大城市找一份好工作被认为是“有出息”,而对于那些留在崇明或回到崇明工作的孩子,则总略感遗憾。“但就算重来一百次,我还是会坚持那时的选择。”对于回乡创业这件事,陆慧慧从来没有后悔过。对她来说,在家乡创业让她觉得很幸福。
“不光是我在为家乡做事,家乡也在帮助我成长。”陆慧慧告诉记者,她经常参加镇上、区里组织的各种培训,每次都让她受益匪浅。第一次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第一节课教的口号“我是农民我骄傲”让陆慧慧记忆犹新,“起初喊着有些害羞,但慢慢的我真的很骄傲我是个农民。”
而最让陆慧慧感到骄傲的是她儿子的一句话,“妈妈,你现在是我最崇拜的人,因为你能为自己的家乡做一点贡献。”
相较于母亲对她放弃安稳工作、回乡吃苦创业的不理解,陆慧慧的儿子是个充分理解她的人,用陆慧慧的话来说,他们不像母子,更像朋友。“可能是受我的影响,我儿子也对农业挺感兴趣。”陆慧慧告诉记者,“虽然他大学学的是物联网工程专业,但他的毕业论文都是关于农业的。我在工作上遇到什么都会跟他分享,他也会给我提意见,之前我们还一起去参加了农业物联网的培训。”
去年6月,陆慧慧的儿子大学毕业,选择留在家乡崇明工作。“这完全是他自己的想法,我也支持。”陆慧慧说,“他现在会跟我分享他工作上遇到的事,我也能感觉到他的成长。”
“希望崇明的父母不要再给孩子灌输‘待在崇明是没出息的’这样的理念,理性看待崇明的发展,这是一个有无限潜力的地方。”陆慧慧认为,人的一生就如同一张白纸,需要靠自己来润色,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与其好高骛远,不如踏实地做好当下。“试着去重新认识自己的家乡,也许你会发现她更多的美好。能守在家乡这片土地上工作,其实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
来源:上海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