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去世了,深圳电子业一颗巨星陨落

热点资讯2023-02-11 01:44:20智慧百科

他去世了,深圳电子业一颗巨星陨落


屡屡临危受命,拯救实体企业是他的荣誉勋章,他用一生完美诠释了深圳企业家精神。

采写 | 南都·湾财社记者 严兆鑫 卢亮

编辑 | 子矜

一个对企业一辈子充满激情的老人,在这一天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生活和事业。1月26日,赛格集团原董事长、创维集团原董事局主席王殿甫先生因病去世,享年87岁。1月30日,王殿甫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深圳市殡仪馆举行。

王殿甫的家人向记者透露,王殿甫逝世后没有公开的遗愿遗志,丧事一切从简。

这位曾经多次临危受命的沙场老将,曾掌握着近10家上市企业的命脉,并让北京广播器材厂、赛格集团、创维集团重获新生。 他是深圳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奠基人,是“中国电子一条街”华强北的主要创始人 ,亦是 中国电子工业早期 的 开拓者之一。 屡屡临危受命,拯救实体企业是他的荣誉勋章,他的一生完美诠释了深圳企业家精神。


资料图片(南都记者胡可 摄于2015年)

回顾王殿甫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企业家精神的核心贯穿始末。本文试图记述王殿甫重要的人生阶段,以纪念这位中国电子行业发展的见证者、深圳电子行业曾经的领军人物的逝去。


让电视机走进千家万户

王殿甫逝世后,原深圳市电子商会常务副会长程一木发了一条悼念朋友圈忆起旧事。 从电子工业部时代算起,历经深圳市赛格集团、深圳市电子商会,他与王殿甫已结缘近四十年。

程一木初次见到王殿甫,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电子工业部的一次会议上。

“当时在酒店会议室,有一个人走进来,个子不算高,穿着件黑大衣,刚来就站在门口跟一屋子的同志大声打招呼,说‘同志们辛苦了!我是王殿甫’,接着就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名片,挨个儿发给大家。”

程一木回忆,当时王殿甫已是时任北京广播器材厂的厂长,还担任过电子部办公厅主任,他的名字在行业内已如雷贯耳。

据悉,王殿甫1979年进入北京广播器材厂,之后一干就是11年。 彼时,北京广播器材厂资金困难,如何从根本上解决5000多名职工的生计问题,是摆在王殿甫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对改革开放之后的农村进行观察后,王殿甫敏锐地发现,农民对看电视有着极大的需求。然而,当时中国的电视覆盖率仅有27%。

“我们当时中央到地方建发射塔覆盖电视信号,那么全国就需要成千上万个发射塔,有了信号覆盖,人们就更需要购买电视机,这就是客观需求。”2006年,王殿甫在一段演讲中曾回忆起这段经历。

当时,市场对电视的需求潜力巨大,而当年的北京广播器材厂,正好拥有研制和生产广播电视的优势。方向一明确,王殿甫就大刀阔斧地行动起来。

在靠近当时中苏边境的黑龙江嫩江县,王殿甫向县长、县委书记提议,改革开放之后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能不能把电视引入这里?得到支持之后,电视发射塔建成,并在1982年5月开播了彩色电视。

“当时嫩江县商场里的电视机全部被抢光了。县长在会上报告,改革开放的农村看到了电视,千年古树开了花,北京的电视送到了家。我们到嫩江县开现场会,这个经验一介绍以后,又推广到全国各地,就这样在全国实现了电视近80%的覆盖。”王殿甫在一次演讲中回忆道。

在王殿甫看来,这是一次成功地挖掘出市场潜力,并创造了先导市场的经验。在回忆起这段经历时,王殿甫把它视为市场营销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结合。“既解决了国家电视覆盖的问题,也为后来彩电产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这就是市场营销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相结合。创新地打造了一个产业,同时也为另外一个产业铺平了道路。”


建起世界钢管混凝土结构第一高楼

1992年,深圳迎来发展的转折点。在王殿甫看来,自己的人生转折点,也发生在1992年。那一年,邓小平南巡之后,电子工业部响应号召,在深圳成立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他也跟着从北京调任至深圳。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深圳经济特区已经凭借诸多优惠政策,吸引了各路人马和投资商前来深圳落户。其中,开办最多的正是电子企业。

忆起那段时期,程一木回忆说:“当时内地的电子企业基本上都是国企,由各省市电子局主管。而深圳的电子行业企业所有权十分复杂,有部委所属央企,有各省市在深圳投资的企业,有广东省属国企、深圳市属国企,还有外企,后来又有民营企业。他们基本没有统筹的管理,从深圳市角度需要一个大公司来统筹整合这些资源。”

赛格集团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1986年初,深圳一百多家电子企业整合后成立深圳电子集团(1988年更名深圳赛格集团),适应了当时改革开放初期行业管理的需要,促进了电子行业的发展。

1993年,时任赛格集团董事长的马福元退休,接替他的正是王殿甫。

彼时,王殿甫已年近六旬,但接掌的赛格集团情况却并不乐观。上任时,赛格集团的负债率已高达113%,最主要的三大项目赛格中康、赛格日立及深爱半导体全部处于亏损状态,集团下的123个中小企业也大部分亏损,经营相当困难。

程一木回忆,除了三大项目,当时赛格还在筹建一个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项目,但也正处于国外技术封锁等种种条件限制的危急关头。

危机时刻,王殿甫决定抓大放小,一年之内关停并转卖了100多个中小企业,全力拯救四大项目。

“四个项目中最典型的就是深圳中康玻璃有限公司,当时是深圳最大的合资企业。我经手时,中康总投入20亿,每天的管理费用就花掉100万,但是成品率却不到9%。所以当时有人就叫中康废玻璃公司。这样一个企业,在烧了半年以后,资金链就断了。”2006年,回忆起这段经历,王殿甫依然感慨无限。

面对大量棘手的问题,王殿甫彻夜难以入眠。中康一旦停火,意味着20亿国有资产化为乌有,至少1500名职工要面临失业。

思虑再三,王殿甫决定要救活中康。向时任主管工业的副总理邹家华表态后,王殿甫聘请来总经理庞大同,既抓内部改造,又抓外部市场,终于在1994年结束之时,产生了1.2亿元利润。

程一木在赛格集团工作十余年,全过程经历了赛格集团的王殿甫时代。在他看来,如果说马福元时代开创了赛格电子市场,并使之初具规模,那么在王殿甫时代,赛格电子市场就是真正进入做大规模的阶段,并直接带动了华强北中国电子第一街的形成和发展。

“赛格广场可以说是华强北的标志性建筑,这就是在王殿甫时代建起来的。当时在资金很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盖起了大楼,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深圳第一高楼。”程一木说。


赛格广场也是王殿甫自诩为“胆大包天”的杰 作。

王殿甫生前曾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坦言,“这是全世界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第一高楼。我当时选择这个工艺,专家说最高的只有20层,我们盖到70多层,干了件世界第一的事。不仅如此,它是我们国家自己的设计师设计的,也是中国自己的队伍施工的。没有特区,我绝对不敢建这个广场。”

回想起赛格往事,程一木感慨,正是王殿甫的激情,激励着所有的赛格人,“他有着老一辈企业家特有的魅力,讲话慷慨激昂,充满激情。当时他最爱和我们一起唱敢问路在何方,告诉我们路就在脚下。”

赛格广场的建成,不仅为赛格集团的发展带来了收益,更带动了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的大繁荣,为深圳华强北赢得了“中国电子第一街”的美誉。


拼搏7年,2000年,在王殿甫离开时,赛格集团产值达100多亿元,旗下已有4个上市公司。


“掌舵者”与他拯救的“船”

2002年,王殿甫创办深圳市电子商会,邀请程一木担任秘书长,两人的交集更加密切。彼时,已近七十岁高龄的王殿甫仍然对工作保持着激情,给程一木留下了深刻印象。“即便退休了,商会成立后,王总几乎每天都来商会。而且他来是会做实事的,会自己领任务干活,做事非常投入。”

王殿甫的生命历程,在离开赛格后,注定要与创维携手。

作为深圳电子商会的会员单位,2004年,在黄宏生因故入狱,创维陷入群龙无首之时,这位老将再次出马,成为创维这艘“巨轮”的“舵手”。

在这次拯救企业行动中,王殿甫被推到了最前台,为创维带来了一场管理学的思维改革,帮助这家风雨飘摇的企业走出了黄宏生事件危机。

2004年底,王殿甫宣布成立独立委员会,召集香港证券界、财会界和律师界的知名人士加入,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创维也逐渐转向一种由“职业经理人”来管理的状态,并为中国职业经理人燃起希望之火。

在创维全国销售会议上,为了稳定军心,王殿甫带领创维员工齐声歌唱《国际歌》、《国歌》和《敢问路在何方》。“我告诉创维的员工现在要唱三首歌:《国际歌》,要知道‘要实现我们的幸福,只有靠我们自己’;《国歌》,因为我们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要‘用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敢问路在何方》,路在哪里呢?‘路在脚下’!我的目的,就是让创维的员工建立一种自力更生、战胜困难的精神状态。”

就这样,这位“掌舵者”驾驶创维这艘“大船”驶出危机。

谈及为何晚年依然激情不减,王殿甫总是笑着说,“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创维在职员工向记者回忆,虽然王殿甫已经退休,但始终关心着企业和员工。“疫情前的2019年,老领导还会回到创维年会上和老朋友们叙叙旧,是一位特别亲切、和蔼的人。”

他的每次拔锚和航程,都令业界侧目。2007年,王殿甫辞去创维董事局主席职务,本该完美谢幕,10个月后,73岁的王殿甫却再次踏上征途,担任新亚电子制程董事长。

电子制程是何许事物?新亚又是哪路英雄?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为何成为他波澜壮阔的生命征途里的新赛道?

“现在新亚是电子制程技术的代表者。我希望利用这个平台推动电子行业向高端化高质量发展。”2008年王殿甫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不讳言自己的意图:深圳有数千亿产值的制造业,我想先从深圳入手,推动她成为制造强市。


薪火相传的制造业“匠心”

老骥伏枥的心声里,朴素到极致的着装下,王殿甫形成中国企业家的独特秉性。

在一些公开演讲场合,王殿甫喜欢自我调侃是“80后”。这既是他对80岁高龄的乐观豁达,更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心态写照。

现如今,在年轻人挂帅的创业江湖里,在深圳这座量产企业家的城市生态里,倡导一种使命和担当的企业家精神,更加可贵。王殿甫,这位曾经多次临危受命的沙场老将,让多家知名企业重获新生,完成救赎。从他开始,中国的民营企业也进入了职业经理人掌舵的高光时刻,并由此促成中国企业家理念一次脱胎换骨的转变。

在他全心投入的制造业领域,正是有一批如王殿甫这样坚持“匠心”、“匠魂”的老一代制造业人,才能打开更广阔的市场,助力中国制造业走向世界。中国制造业的这一“工匠精神”,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薪火相传。

当下,“高质量发展”、“制造业当家”的声音在南粤大地振聋发聩。在不久前刚刚召开的广东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多名制造企业经营者代表也结合自身实际,谈目标、谈业务、谈思路,扛起时代担当,充分表达了积极参与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强烈愿望,展现了勇担使命、奋勇争先的企业家精神风貌。这与十多年前王殿甫所坚持的企业家精神,彼此形成了遥远的回响。

担当、破局,远见,情怀……王殿甫是当代中国制造业企业家“工匠精神”的代表之一。斯人已逝,幽思长存,将企业家精神镌刻在生命基因里,又深刻影响着后世制造业从业者,是他永远的荣誉勋章。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