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规律:晒娃止于小学,之后晒娃,晒的是家长自己和家庭实力

热点资讯2023-01-13 10:30:28智慧百科

朋友圈规律:晒娃止于小学,之后晒娃,晒的是家长自己和家庭实力

网络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别人的动态。大家或多或少都存在希望被羡慕的、被认可的心态,所以会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好事。

尤其是很多家长都喜欢晒娃,其中自然是带着喜悦和自豪感的。但是对于这种举动,人们心里也存在许多不同的声音。有个规律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

晒娃止于小学,尤其是四年级以后,这类家长会更低调

“人类幼崽”的天真可爱,总是有着不可替代的吸引力,偶尔晒一晒,叫人觉得挺有趣。但是,如果家长频繁地分享日常的琐事,或许很多亲朋好友看完会不解或者反感。



经常被刷屏,仿佛成了“故事会”现场,这让不少人纳闷:至于天天把学生的状态拿出来分享吗?有人却发现,这里很少出现“大孩子”。

例如,某论坛上有这样的提问:为什么朋友圈里好像很少看到四年级以上的学生?笔者还特意去问了一位保持联系的老师。

原来他早就认同这样的规律:晒娃止于小学,尤其是四年级以后。你可能会发现,以前频繁“发圈”的这种家长,不知不觉就低调起来。



很实在的原因是,学生们在初期阶段多半比较听话,即使调皮也不是真的跟家长“对着干”。等到小学以后,他们迎来叛逆期和青春期,家长本身都可能感到“头大”。

晒班主任的批评,还是晒子女跟自己争吵场面?再说说学习成绩,小学生的考试模式比较特殊,尤其低年级,分数拉不开明显的距离。考100分不足为奇,却能让家长望子成龙。

高年级时开始展现出差距,很多缺乏实力的小学生露出真实水平,家长眼里的“学霸人设”立不住,自然就不爱晒了。



小学之后能继续晒娃,晒的往往是家长自己和家庭实力

总之,学生上小学的阶段,总是比较容易找到让人喜爱的“点”。退一步,哪怕成绩不突出,颜值不突出,多半也能表现出可爱的样子。

从小学高年级阶段开始,学生经受了几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同“驯化”,天真自然的本性会变得收敛。

家长再想晒,通常只能寻找“现实视角的成功”,比如考试名次;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单纯地从子女第一次学走路、第一次背书包的画面中获得价值感。



而很多能在小学阶段之后,还继续晒娃的家长,往往晒的是自己和家庭实力。笔者看到一位网友的回答,分析得很有道理,再次引用一下。

第一,学生的相貌不再那么可爱,很直接地暴露着家长的长相,或者说至少有一方在“拖后腿”。打扮也能体现出家长的品位。

第二,学生的性格不再活泼,变得拘谨内向甚至压抑,反映着家庭关系。明眼人会感受到,这类家长在家庭教育方式和对后代的关爱程度上存在明显的问题。



第三,学生的生活方式,展现的就是家庭的生存状态。上学时有的家长“随手一拍”,学生的精致打扮和好车的背景,就体现出良好的成长环境;底层家庭完全不一样。

第四,学生努力的初衷和存在的意义,暴露着家庭的教育水平和获取资源的能力。有的同学只有成为“小镇做题家”才有出路,有的同学可以培养爱好、忠于理想。

所以说,越是到学业阶段的后期,就越能体现出家长和家庭实力的差别。他们的衣着相貌、神情体态、学习习惯、兴趣特长等细节,就像折射家庭状态的镜子。



把握晒娃的尺度,其实是对学生的尊重

提及晒娃人们的观点会出现很大分歧,有的家长比较喜欢分享学生的日常,会认为别人没资格质疑。有人则很反感很小的事情也要发在网上。

笔者认为,家长最需要考虑的不是自己和外人的感受,而是学生本人是否喜欢这样做。偶尔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子女的肯定,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家长的爱。

但是现在很多同学,本身就不喜欢家长把自己的照片,公开给那么多他不熟悉的人看。还有家长喜欢“揭短”,就更容易引起矛盾了。



把握频率和尺度,本质上是对学生的尊重和负责。尤其是当代儿童和青少年比较重视人格独立和边界感,家长的思维也要跟着调整。

【话题】你如何看待晒娃行为?


本文标签: 朋友圈  家庭教育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