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者:中国40年没参战,却被美国说"好战"

热点资讯2022-10-30 19:30:35智慧百科

美学者:中国40年没参战,却被美国说"好战"

“美国精英政客对于所谓的‘民主’几乎毫无兴趣,他们只关心美国的力量……他们推翻自己不喜欢的政府并扶植想要的政权。只要有军事基地,美国就不在乎别的事情。”

10月29日,奥地利广播电视台(ORF)网站发布了一段对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的采访音频。他在访谈中直言,美国常把自己包装成“民主使者”,但美国政治精英其实根本不关心“民主”,他们打着“民主”旗号的举动只是为了确保霸权地位。

萨克斯指出,不要被“民主”的花言巧语蒙蔽,“只要有美军基地,美国就不在乎别的事情”。他表示,中国在过去40年里没有参加过任何战争,美国却说中国“非常好战”,这就是“文字游戏”。



奥地利广播电视台报道截图

这段采访录音是萨克斯在9月28日参加的ORF主持人雷娜塔·施密特昆茨(Renata Schmidtkunz)的一档播客节目内容。该访谈则围绕“战争与和平”的主题回顾了西方国家在过去几十年里的变化。“战争与和平”是ORF在今年推出的一系列播客节目,主要讨论俄乌冲突及国际法等问题。

谈及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世界,施密特昆茨指出,美国总是声称自己有能力“传播民主”,但实际上,美国入侵阿富汗等国家并没有带来“民主”,反而摧毁了当地社会。她询问萨克斯对于美国这一行为有何看法。

对此,萨克斯直言,美国政治的实质就是精英政治,而主导美国政治的高层政客对于所谓的“民主”几乎没有兴趣,他们只关心美国的力量。

“美国希望自己的军队进入黑海,随着北约东扩进入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美国正在东亚建立联盟来对抗中国。这都与美国的实力有关。”萨克斯说,“美国自1950年起就是一个霸权国家,从1898年起就掌握了美洲的霸权,它会推翻自己不喜欢的政府并扶植想要的政权。不要被‘民主’的花言巧语蒙蔽,只要有军事基地,美国就不在乎别的事情。”



资料图:杰弗里·萨克斯

施密特昆茨随即指出,一些人会说,他们宁愿生活在美国而非俄罗斯的统治之下。她询问萨克斯,“美国是如何做到在对民主毫无兴趣的情况下,又让人们相信自己代表‘民主制度’?”

萨克斯则回应说,这不过是美国玩弄的“语言游戏”。他援引塔夫茨大学的统计数据称,自1990年以来,美国已经实施了超过100次军事干预,堪称全球“最军事化的国家”,可西方国家却罔顾事实,始终把矛头指向俄罗斯和中国。

“中国在过去40年里没有参加过任何战争,我们却说中国‘非常好战’。同时美国正在世界各地发动战争。”萨克斯说,“但这只是语言游戏,我们有时甚至不值得为这些言辞争吵,因为它们是如此的空洞。”

他同时指出,美国精英政客从不承受战争的压力,他们会巧妙地操纵公众支持战争,少数政客的“地缘政治游戏”才是构成美国力量的关键,与所谓“美国价值观”无关。“我们总是谈论美国价值观,什么是美国价值观?看看美国国内发生的事,我不太喜欢美国价值观,因为美国有那么多社会挑战和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此外,萨克斯还表示,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今天中国或者印度的崛起都是正常的变化,西方国家应该学会接受现实,不要总是想着用西方价值观来统治世界,不要再坚持自己的“主导”地位,不要再鼓吹“中国威胁”,“这样有助于我们集中精力共同关注人类的命运。”

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萨克斯一直对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持批判态度。9月29日,萨克斯在希腊雅典参加一场论坛时表示,许多人默认“民主国家”是善良的,但在整个19世纪期间,全世界最残暴的国家是当时所谓“民主程度”数一数二的英国;从1950年至今,全世界最残暴的国家一直是美国。

来源:观察者网 陈思佳

延伸阅读

朔尔茨将访华有些人绷不住了?德媒:从美国手中解放出来

德国总理朔尔茨11月4日访华终于官宣。近期,关于此访的各种消息铺天盖地,特别是一些德国媒体反复炒作是否允许中资企业入股汉堡港码头一事,大肆渲染“德国对中国加大依赖”“中资入股危害德国关键基础设施安全”,好像是要专门给朔尔茨访华添堵。



漫画图

企业投资欧洲港口原不是什么稀罕事,近年来不少国家港口为吸引投资纷纷向中企伸出橄榄枝。此次中企要作为小股东入股的“福地”集装箱码头,也不过是汉堡港最小的集装箱码头。但一些德国人偏偏要将一个互利合作项目炒成事关国家安全的“大戏”。不得不说,在美国对华“脱钩”“民主对抗威权”的鼓噪下,着了美国道、中了美国毒的欧洲人还真不在少数。但欧洲也不缺敢说实话、公道话的“人间清醒”。



资料图

近日,德国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人之一、《商报》前发行人施坦加特(Gabor Steingart)在《焦点》杂志发表的评论文章《应同中国进行港口交易的五点理由》就很有看头,讲明了事,说清了理。听听他怎么说。

最近,德国围绕是否允许中资企业入股汉堡港集装箱码头的讨论异常激烈。将“制度竞争者”拒之门外成了当今的时代精神,至少美国会对此感到满意。

美国人正敦促德国人打破迄今为止的对华政策,山姆大叔在大西洋彼岸朝德国人喊话:我们需要你!德国自民党和绿党,还有梅尔茨(基民盟主席)和施潘(基民盟副主席)则对美国频频点头示好。



漫画图

在围绕中国入股汉堡港集装箱码头的讨论中,施潘的话语听起来像是拜登和特朗普的干儿子。他说:“我们从新冠疫情和能源危机中得到的一大教训就是要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一、朔尔茨支持自由贸易的立场孤掌难鸣

华盛顿的“征召令”一下,梅尔茨、林德纳(自民党主席兼财政部长)、哈贝克(副总理兼经济与气候保护部部长,绿党)纷纷响应。对所有党派而言,同中国的“伙伴关系”俨然已成为“依赖”的代名词,危机四伏。



资料图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德国军方突然发现到处都存在着“依赖”和安全漏洞。近来,高速公路立交桥乃至集装箱码头都成了事关国家安全的基础设施。

11月初,朔尔茨将在西门子老板、工业联合会主席和大众总裁的陪同下前往中国。朔尔茨仍在保持低调,他任汉堡市长期间确立了维护自由贸易的立场,但显而易见的是,保持这种立场越来越难。

将“制度竞争者”拒之门外已成了当今的时代精神。购买商品时看重的不再是价格和质量,而是生产商的政治观点是否符合西方的价值观。

二、美国是对华遏制政策的受益者

对华遏制之风俨然已经从华盛顿刮到了柏林,德国引以为傲的中小企业们,突然之间被要求对出口商品进行申报,全世界都弥漫着保护主义的气息。



资料图

美国从对华遏制政策中获取的经济利益显而易见。如果美国加强同北美自由贸易区内的加拿大、墨西哥,以及作为北约成员国的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友好国家的贸易,就会形成一个近乎封闭的西方经济循环。

在这里,美元占据主导,华尔街制定游戏规则,硅谷定义技术标准。

但德国的国情与此不同。经历了纳粹暴政和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后,德国开始致力于取得国际谅解和发展全球贸易。德国前总理勃兰特的“以接近促转变”政策很快被阐释为“以贸易促转变”,成为德国对外经济关系中的黄金准则,而且这种准则不仅仅适用于东方阵营。

三、德国不应耻于谈利益的五点理由

现在就为“以贸易促转变”政策唱挽歌还为时尚早。刚刚卸任的德国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迪斯在出席最后一次股东大会时,对美国、以及同样被政治问题困扰的DAX企业(指构成DAX股指的30家德国主要企业)高管们表示,

我们不能通过“阵营对立”解决问题。

政府和反对党的政治家们至少应该认真听听经济界人士的想法。

现在德国和欧洲到了确定自己独立立场的时候了。以下五个充分的理由将告诉你,为什么德国不应该耻于谈论利益并且应该抵制美国的“脱钩”政策。

第一,旨在实现和解的“以贸易促转变”政策同时也改变了德国。德国在纳粹时期一直实行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战后,德国依靠出口导向型模式和面向世界的企业重新融入了世界。对陌生文化同样持自由开放的态度,使德国人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和愉悦的文化体验。



资料图

第二,德国经济肩负着对国家的责任。德国要支撑其全世界最昂贵的社会福利体系,必须依靠在国外开展经济活动。亚洲的人工成本优势和占德国经济比重极高的社会福利体系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换句话说,德国社会福利体系的岁月静好是靠中国的长三角地区来支撑的。

第三,外国和外企的直接投资不仅给德国注入了资金,也带来了订单。如果德国政府禁止中资企业作为小股东入股汉堡港,中国的部分货轮将来可能就会转到鹿特丹、阿姆斯特丹、安特卫普等港口卸货。汉堡将损失一个投资者以及可观的营业额。



资料图

第四,出于政治原因退出一个国家的市场,会使数十年来积累的资产打水漂,就像我们在俄罗斯所经历的那样。退出中国市场对德国经济而言就相当于在自毁长城,尤其将会给大众、巴斯夫、蒂森克虏伯等企业,以及作为德国“隐形冠军”的家族企业的营收带来负面影响。

第五,将经贸关系政治化、将安全考量置于价格关系之上,受影响的首当其冲是消费者。出于安全原因,无论是对所有商品还是仅对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商品加价,都将人为导致供应紧缺和价格上涨。美国的“脱钩”政策是导致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



资料图

四、结论

朔尔茨访华时,应该把同党派的克劳斯·冯·多纳尼(前汉堡市长)的著述《国家利益》带进机舱好好读一读。



资料图

这位已经94岁高龄的社民党人在书中写道:“德国政治家不应在对华政策上动揺。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是美国利益的基本底色。美国向来有以人道理由掩饰其权力利益的传统,德国人不应被迷惑。”

考虑到这点,欧洲人要做的不是与美国分道扬镳,而是要把自己从美国手中解放出来。

本文标签: 美国  施密特  俄罗斯  西方国家  萨克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