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北京产权交易所的网站在一天内一口气挂出了12家企业股权转让信息。它们有几个共同点——背后均为保利发展,且均是与碧桂园合作的项目公司。
有媒体戏称双方“开年即‘分手’”,但接近两家房企的多位人士均向南方+房产频道记者表示,这只是项目层面的具体经营事项,不希望外界过多解读。
大规模转让
此次保利退出的12家项目公司遍布常州、南京、重庆、珠海、中山等多地,成立时间集中在2016—2018年,部分项目已经完成了开发和销售,按照公告披露的挂牌价格,合计大约有23亿元。
“保利从合作项目中退出,目的是确保项目公司经营平稳向好发展。”有接近碧桂园的人士向南方+房产频道记者表示,之所以通过产权交易网进行公示,主要是因为保利自带的央企属性,对于相关流程要求严格所致。而所公示出让的项目公司股权,碧桂园会按照程序进行竞标。
接近保利的人士也向记者表达了类似观点,不过对于碧桂园是否真能确定竞标回项目,上述人士未能回应。
携手拿地,合作开发,是不少房企常用的业务策略,保利和碧桂园有着悠久的合作历史。
例如在广州,几年前广钢新城大举开发建设,保利是其中的重要力量,其也与碧桂园携手在广钢推出“公园大道”楼盘项目。
而在佛山,碧桂园的“大本营”,两家头部房企也在南海丹灶共同开发了“保利碧桂园学府里”,南方+房产频道记者此前曾前往该项目踩盘和采访,当时有相关负责人曾介绍,碧桂园在该项目负责施工建设,而营销的负责人来自保利。
南方+ 张培发,葛政涵 拍摄
合作曾是大势
“合作拿地、合作开发是前几年土地市场的重要特征之一。”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向南方+房产频道记者表示,房企有做大规模的需求,但土地出让价格也比较高,再加上金融政策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就将合作拿地当成了战略扩张的方式。“本质上就是优势互补,借助资金、土地、资源来更好地推进项目。”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亦指出,合作拿地开发多出现在一、二线城市,房企扎堆竞争激烈,因此合作可以发挥出不同房企的不同资源优势。“比如有的开发商政商关系比较强,有的开发商拿地能力、融资水平比较高,还有的开发能力、上下游单位协调能力很强,另外还有营销力、品牌力等,大家合作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成本。”
广州亚运城是一个最为典型的合作开发案例,这个盘踞在广州东南部的天量大盘,曾陆续有碧桂园、富力、雅居乐、中信、世茂、中海等多家房企参与其中,一方面各家房企共同出资设置开发公司,另一方面在开发建设、营销售卖、物管服务等领域,各家再进行分工,例如早期富力负责设计施工、雅居乐负责营销和物管、碧桂园负责采购等。
但随着参与房企自身经营状况和战略规划的影响,亚运城的参与主体也进进出出,随着2022年初雅居乐和世茂的先后退出,如今亚运城项目参与方仅剩中海和碧桂园两家,股权占比分别为73.33%和26.67%。
南方+ 张培发,葛政涵 拍摄
真的不灵了?
在严跃进看来,如果是合作开发的一方选择退出,多少和企业资金状况有关,比如需要转让、盘活股权项目来回笼资金。“目前看不到两家企业间存在什么纠纷,而且两家都是比较优秀的头部企业,所以这种调整应该是符合双方预期的。”
前述接近碧桂园的人士也向南方+房产频道记者表示,对于这12家项目公司,双方股东已经共同协商达成一致。
与此同时,2022年克而瑞销售排行榜中,碧桂园和保利分别实现权益销售金额3569.1亿元和3068.0亿元,排在前两位,而此次出让的权益总计只有约23亿元,与这两家头部房企的销售、营收规模、资金水平、偿债能力相比,几乎相当于“蚊子肉”。
但在过去一年房地产深度调整的背景下,房企不论大小,都在面临资金压力、销售压力、运营压力陡增的境遇,因此即便“蚊子肉”,可能也是房企追求利润,优化现金流,减小损失的手段之一。
从消息面上来看,保利和碧桂园的合作仍在开展,例如在资本运作方面,去年9月保利资本和碧桂园创投还联合孵化成立了保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在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开发、综合能源管理服务上有所作为。就在2月6日,该公司还与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记者】葛政涵
【作者】 葛政涵;张培发,葛政涵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