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认识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坚持既定的防控策略和方针,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
文 | 漫天雪
11月18日,张文宏医生出席在海口举办的第六届海南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他在会上发表了演讲:
在我们国家有效的防控策略下,病死率已经非常低,但是改变不了病毒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所以病毒的变异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极快的传播速度。所以有人会问:那病毒的变异带来的速度逃避我们的疫苗、逃避免疫屏障,会不会到了快得像闪电一样?换句话说,今天我们到这里,只要我跟你见过一面你就必被感染,空间交叉也会被感染?
其实,所有的自然界都有自己的进化的一个最终障碍,这个障碍就是自然界的生物有自己的规律,这个规律使今天的病毒变异逐渐进入了一个稳定期。所以最近大家发现,到了奥密克戎以后,我们所有的毒株再出现变异,但是一直维持在奥密克戎这个家族里面,不再跳出去,而且彼此之间对我们人类造成的损害也在逐渐降低。
所以病毒变异逐渐进入稳定期,是所有病毒变异最终在全球稳定生存之后的统一规律,这个规律在艾滋病当中也是如此,在流感中的亚型其实很多时候的变化也是如此。
真是久违了张医生!他的微博,定格在今年3月24日,上海封城前夕,他被骂成汉奸卖国贼精美分子。那时还经常看张医生的微博,他总是在忙完一天的工作后半夜发微博,给我们科学的指导和信心的保障。
信号已经很明显了,张文宏医生能出来讲话,讲话能被放在网上,就是最明显的信号。了解中国舆论生态的人,不难理解这一点。
前几天,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在接受采访时也说了一段话:
奥密克戎成为主流毒株以后,无症状感染者明显增加了,重症的明显少了,都提示这个病毒的致病力在减弱,但是传染性在增强,下一步它怎么再变异,我们还是密切检测的,现在要彻底消灭它,我个人认为是比较困难了,但是希望它越变毒性越低。
从两位专家的话,我们可 以谨慎乐观地猜测一下:放开,就在今冬明春。
奥密克戎病毒流行以来,传播性在增强,但是致病力很低,这已经成为科学界的共识,而且有明确的数据支撑,大部分人也都认识到了这样的事实。
据11月18日广州市疫情防控发布会的消息: 18号广州市新增8713例本土感染者,其中无症状8444例,轻型及普通型269例,情况稳定,无重型、危重型患者。本轮疫情广州阳性感染者累计已达65000例,但是死亡多少呢?0。危重症患者多少呢?2例。而且这2例均伴有多种严重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经积极治疗后,目前病情基本稳定。
再看上海。2022年7月3日0时至2022年11月18日24时,累计本土确诊226例,治愈出院233例,在院治疗17例,死亡0例;无症状感染者1455例。现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0例。
数据已经清晰无误地揭示,这个病毒虽然传播快,但是对人类已经非常友好,重症患者很罕见,而且基本都有基础疾病,死亡率是0。我们也可以大胆地推断,即使有重症,以三年来积累的经验和防治水平的提升,都可以转危为安,假如今后冒出零星的死亡病例,必然是因为有严重基础疾病,而不是因为奥密克戎本身。
我们不能把因奥密克戎而死,与死亡时体内有奥密克戎病毒混为一谈。就像不能把一个因车祸死亡的人还患有鼻窦炎,归结为因鼻窦炎而死一样。这是看待前期欧美、中国香港乃至全世界疫情数据必须明确的关键点。
我很早就写过文章,《消除恐惧是走出疫情的第一步》,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这个病毒的状况,做出最具常识的判断。这需要科学专家出来普及医学常识。如果从4月上海发生疫情时,就有正反两方面专家的科学普及和解读,民众对奥密克戎的认知应该不会差,也可能不会有后来一轮接一轮、一城接一城的管控。
可惜的是,当张文宏用香港数据说明病死率极低,且集中在年长者,与疫苗接种密切相关时,收到的是一堆谩骂,此后,因你懂的的原因,他就再也没有了声音。
我们不站任何派,我们站科学。在事关所有人健康和自由选择的问题上,我们不应当怕有争论,让正反两方的科学家都表明自己的观点,用证据和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我们相信科学家的判断,以他们的判断为参考,自主地分析正确与谬误,至关重要的是,自主地权衡利弊、进行决策。
必须强调的是,用“躺平派”和“清零派”来区分疫情防控策略中的两派,一直都是极端武断的,这对双方都不客观,实际上是相互的污名化。这种武断的区分就像说美国的民主党就是大政府、共和党就是小政府一样肤浅而幼稚。当然,这种污名化因背后的你懂的原因并不对等,所谓“躺平派”、“共存派”一直备受指责,在舆论上处于下风。
问题的关键在于,风险判断,在何时何地,都是主观的事情。炮火 连天的战乱年代,照样有人出去觅食或者做生意,他难道不怕导弹落在他头上吗?怕啊。问题是,坐在家里等死,不如冒风险一搏,说不定还有生存的希望。人的每一次行动,必然有他主观的价值排序,他会选择一个价值排序较高的目标,放弃价值较低的目标。那么,宁愿感染病毒,也要先活下去,就是个人的主观排序。
自始至终,主张共存的人都从来没有说,放开了,所以所有人都必须出来,就不进行任何防控。没有 这样的话。假如一个人主观的风险判断是,这个病毒就是非常严重——哪怕他的思想很荒唐——所以减少外出把自己关在家里,任何人无话可说。这是他的自由。
同理,假如一家商场或者企业,认为病毒传播会危害自己的顾客,造成自己的利润下降财产损失,因此对所有光顾他的顾客实行测温、戴口罩、一米线等防控措施,也没有任何问题。你讨厌他这样做,因而不光顾他了,同样没问题。只要是基于财产权原则行事,都没有问题。
这才是“放开”“共存”的准确含义:由每个人基于财产权原则自主决策、自我负责、自担风险。你要 防控你防控,不要想着通过一种力量把别人控起来;我要躺平我自己躺平,但是我不能逼着别人也躺平。这都是个人的事。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完全支持20条里说的,“充分认识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坚持既定的防控策略和方针,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我更支持石家庄给市民的公开信中说的: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一句话,各自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判断和行动,互不侵犯财产权即可。不要总指望别人为自己付出代价。一刀切的封控,总是有代价的,领着固定工资或者退休金的人在网上支持,只不过是代价不由自己承受,耗费的大量资金,恰恰来自于他们整天谩骂的、三天两头被关门的企业。
现在,经历了多轮封控,几乎每一个地区谁都没逃过,许多人可能终于理解了凡事皆有成本的含义。那些有基础疾病的、失去收入的、孕妇、急性病患者、孩子发烧的,应该深有体会。当代价由自己承受的时候,人们才知道,将本来应由个人进行主观判断的事情交给统一指令,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这也是现在再也没有人喊“**加油”的原因所在了。自己不付出代价,让别人加油承受代价,是很容易做到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才终于明白自己加不动油了。
舆情和观念,也是这样转变的。当舆情和观念变化,政策必然变化。这是铁律。这就是我们整天强调观念传播的重要性之含义所在。
两位专家的发言,还给我们传递了两条重要的信息:
第一,致病率的确很低了,但是传播性还是很强,有人于是还是非常害怕怎么办?毕竟,哪怕是没多大危害,不感染总比感染要好。
张文宏医生说得很清楚:自然界有它的规律可循,病毒变异已经进入稳定期。也就是说,最坏的情况也不过如此。
第二,张伯礼院士说,这个病毒看来是消灭不了了。
其实,早就有人做出过判断,人类可能将与这个病毒长期共存。比如张文宏医生就说过。
好了,病毒消灭不了,危害也就这样,现在,交给每个人自主判断决策了。你若还觉得它不得了,把自己关起来,只要你自己承受代价,不要把别人关起来就行了,没有人有意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