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环与阴影同在。
作者 | 于婞
编辑丨武丽娟
来源 | 野马财经
刚刚在《2022年胡润全球富豪榜》蝉联“内蒙首富”的杜江涛最近旗下公司不太省心,一纸《刑事判决书》,把近来愈发低调的他又一次以不太好的姿态推到了大众视野中。
近日,杜江涛实控的君正集团(601216.SH)发布了一则关于全资子公司收到刑事判决书的公告。公告显示,因犯非法采矿罪,君正矿业被判处罚金250万元,退缴的违法所得3706.5万元予以没收,上缴国库。
子公司非法采矿,投资者反应平淡
其实事件发生距今已经有9年之久。被发现的起因是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开展了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工作。
整治过程中,君正矿业被发现在2013年的一项综合治理项目中,所实施的治理区域与内蒙古自治区原煤炭工业局批准的《乌海市煤矿采空区灾害综合治理总体规划》(简称《总规》) 中划定的治理区域存在部分面积差异。
该差异区域为君正矿业拥有矿权之间的缝隙地带,属于间隔区域,也是本案的案涉区域。公诉方认为,君正矿业在此区域作业是扩大了采矿范围。
2022年1月6日,乌海市海南区人民检察院向乌海市海南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经审理认为,君正矿业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在未取得采矿许可证的情况下,超出灭火工程和采空区灾害治理工程批复范围,擅自开采煤田,其行为已构成非法采矿罪。
其中,作为君正矿业公司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何勇以召开班子会议方式,决定以单位名义对案涉区域内煤炭资源进行开采并组织实施,构成非法采矿罪。公诉机关指控君正矿业、何勇犯非法采矿罪的罪名成立。
因此,法院一审判决,君正矿业犯非法采矿罪,判处罚金人民币250万元;何勇犯非法采矿罪,免予刑事处罚。同时,君正矿业退缴的违法所得3706.5万元予以没收。
由于事件已经过去9年,君正集团认为本案具有复杂的历史成因和政策背景,存在争议的缝隙地带是环保工程治理过程中无法跨越的间隔区域。
按照《总规》确定的“集中连片治理”划分原则,当时公司认为该缝隙地带应当被划入治理范围,但由于《总规》编制人员工作疏忽,导致该缝隙地带未被划入治理范围,即形成本案的案涉区域。
不过市场对这一负面消息的反应并不激烈,公告后的第一个交易日,12月16日,君正集团报收4.13元/股,小幅度上涨0.24%。一个周末过去,12月19日,君正集团报收4.04元/股,跌2.18%。总市值340.9亿元。
股价反应平淡,投资者也对此不以为然。有投资者认为:“退缴的违法所得 3706.5 万元,早就缴纳了,现在是罚款250万元,算是石头落地了。”
甚至还有投资者认为:“250万对资产400亿的公司,相当于一万块钱丢了一块钱,毛毛雨了。”
来源:东方财富股吧
至于子公司非法采矿对君正集团有什么影响?君正集团认为,本次判决为一审判决,判决尚未生效。公司需要进一步咨询矿业专家和法律专家,并就现在依然存在的环保行政要求请示当地政府,再决定后续安排。因此最终判决结果尚存在不确定性,公司也暂无法预计本案对公司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的影响。
一个过去将近10年的事件如今又被翻出处罚,可见时间并不能抹平过错。公司还是要从中汲取教训,合法经营、开采,切不可为了眼前利益为未来埋雷。
子公司多次行政违法
作为君正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君正矿业成立于2006年8月,主要从事生产销售白灰、矿石;煤炭开采、销售等工作,其法定代表人、总经理为何勇。
事实上,仅就这一家子公司来看,近两年被通报的行政违法行为已不止这一起。
2022年7月4日,君正矿业被乌海市海南区能源局合并罚款820万元,主要是其在2021年的半年时间,相继发生了2起排土作业事故和1起伤人事故,共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
2022年4月13日,君正矿业因不按照规定装载、配载货物、擅自放行超限超载货物运输车辆,被乌海市交通运输局罚款1万元。
2021年5月20日,因生产经营单位作业现场管理类违法,君正矿业被乌海市能源局罚款2万元。
如此行政违法行为还不止这些。河北泰科律师事务所张福昊律师认为,子公司违法的,母公司法人不需要负责任。《公司法》第十四条规定:“公司可以设立分公司。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公司可以设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可以看出,子公司是有法人资格的,可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同时也可以独立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子公司的运行存在违法行为的,应当由子公司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
今年前三季度营收158亿
君正集团2003年创建于乌海市,是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中国化工企业500强和内蒙古自治区60户重点企业之一。
君正集团自成立以来,依托当地资源优势,业务涉及发电、石灰石开采、生石灰烧制、电石生产、烧碱制备、乙炔法聚氯乙烯制备、硅铁冶炼等环节,主要产品包括聚氯乙烯树脂、烧碱、电石、硅铁、水泥熟料等。作为内蒙古地区氯碱化工行业的龙头企业,拥有聚氯乙烯产品产能80万吨,烧碱产品产能55万吨,硅铁产品产能30万吨。
今年前三季度,君正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158.12亿元,同比增长18.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3亿元,同比下降15.47%。
从今年第三季度来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48亿元,同比增长13.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98亿元,同比下降29.88%。
根据近五年财报数据,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君正集团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良好,营收成长性较差,财务相对健康。
君正集团也在投资绿色环保产业
虽然子公司违法被通报批评,公司的主营业务也是传统的能源化工,但是君正集团也在积极投身绿色环保产业。12月16日,君正集团董秘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称,公司投资建设的绿色环保可降解塑料循环产业一期项目按建设计划正在有序推进。
该项目一期建成投产后,预计每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64亿元,利润总额约35亿元,可解决劳动就业4000余人,为乌海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除了环保,12月17日,由长江商学院举办的“无公益,不长江”第八届长江公益奖举行了线上颁奖典礼,君正集团董事局主席杜江涛荣获了年度公益影响力人物奖项。
据悉,杜江涛还有着另一重身份,那就是竹翠兰香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在这个理事长的头衔下,他做了很多对教育公益有贡献的大事, 如2020年在母校北京理工大学建校80周年之际捐赠8亿元;2021年8月,竹翠兰香公益基金会向家乡母校乌海市第一中学捐赠3.5亿人民币,用于支持家乡的教育发展……
杜江涛从乌海的一个普通牧民之家走出,因为巧妙运用家乡矿业优势蝉联“内蒙首富”10年,努力贴上“公益”的光环,但也曾陷入“泥泞”……
“内蒙首富”沉浮
杜江涛出生于1969年,今年53岁,闯荡江湖几十载的他几经浮沉,颇具传奇色彩。
由于出身普通,从小杜江涛深知“知识改变命运”,他发奋读书,高考时以全市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北京理工大学。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的市状元郝虹,后来成为了他的妻子。
1991年毕业后,杜江涛被分配到一家国营企业工作。两年后,不满足于现状的杜江涛选择辞去“铁饭碗”,重回学校充实自己,并顺利拿到了北京理工大学的硕士学位。
告别象牙塔后,杜江涛在北京成立了君正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以证券投资咨询为主要业务,是“君正系”的开山公司。凭着对市场和时势的精准判断,他通过大量购买三桶油的股票,赚足了甜头。
随后他回到故乡乌海,先后投资过硅铁项目,收购内蒙古黄河化工集团,同时充分发挥了内蒙古地区矿石资源丰富的优势,在火力发电、矿石、PVC烧碱等领域崭露头角,仅仅用了几年时间,便使君正集团的资产扩容至30亿。
2011年,君正集团正式上市,同时也开始了“君正系”通过资本运作进行系族扩张的投资之路。杜江涛一跃成为“内蒙古首富”,跻身胡润百强。也由此奠定了杜江涛成功登顶“内蒙首富”宝座并蝉联十年的殊荣。
杜江涛麾下的“君正系”,除了拥有从事能源化工的君正股份外,还有以生物科技为核心业务的博晖创新(300318.SZ)。
当然,除了这两家上市公司之外,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都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乌海市正威矿业、创联能源、鄂尔多斯宏丰煤矿5家公司与他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目前,“君正系”已经涉足了金融、化工、保险、互联网、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旌旗遍布。
如今,君正集团已形成国内较为完整的“煤-电-氯碱化工”和“煤-电-特色冶金”一体化的产业结构,成为内蒙古氯碱化工行业龙头企业。
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让公司获得煤炭资源配置,做老板的也是用尽手段。据“中国网财经”报道,纪录片《国家监察》中内蒙古上市公司的实控人杜某某疑似杜江涛。
此后杜江涛愈发低调,君正集团表示,杜江涛虽然是公司的大股东,但是他现在在公司已不任职。
商海沉浮数十年,杜江涛凭借财富和公益的光环被人关注,而后又隐身到了“君正系”这艘巨轮背后,低调前行。如今,“君正系”旗下公司在杜江涛起事的乌海市被罚款和追究刑事责任,这像一个隐喻,任何能量巨大的企业和个人,都需要遵纪守法,旧地图已经找不到新大陆了!
你关注过“君正系”公司吗?知道这位“内蒙首富”的故事吗?评论区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