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潘妮妮】
【内容提要】
最近日本有一个国内新闻,说是东京池袋区某一个餐厅,一群古惑仔为了庆祝同伙出狱,搞了个100人左右的大party。那中间不知道怎么就打起来了,打到后面有人报警,但是等这个警察到的时候,大多数人已经走掉了,然后打架过程当中有一人轻伤。
发生这种事情当然是很糟糕的。但是就日本黑社会的日常来说,可能也不算什么特别爆炸的新闻,但是这个新闻热度却非常高。之所以这么高的热度,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朝日新闻专门提了一句,说这个古惑仔团体的主要成员构成都是当年中国东北的日本遗孤的后代。
这下雅虎的日本网民就来劲了。我就摘录一下最前排的评论,给大家感受一下。
最高赞的评论有5万赞,这个网友讲话非常的阴阳:
几天前就有中国人在池袋的餐馆里面互相丢拉面打架的新闻,这种简直就是在中国新闻里面才会发生的事情,居然发生在日本。日本政府怎么能不想点办法呢?现在政府搞什么放松入境限制,延长滞留期,这些政策以后一定会贻害无穷的。你们这些亲中派的议员都是怎么想的呢?
然后在这一条之后,就有那种战术排名在第二和第三的评论,看着还算正常,主要是在讲警察应该怎么加强措施来对付黑社会。不过这两条的赞数就刚刚2万出头。
接下来就是第四条,一个赞数有13,000多的评论,直接攻击遗孤的后代。大意就是认为日本当年接受遗孤回国就是一个错误的政策。这些人虽然是日本人的后代,但是本质上他们就是中国人了,所以注定要成为反社会的力量。
这条新闻写得很有意思,这些评论读起来也很有意思,可能真的是满足了一部分日本人的心理。我自己就特别想知道同意高赞评论的日本网友们想过没有:第一代日本归国的遗孤确实回国的时候年纪已经很大了,很难适应日本社会。但是为什么他们的后代很多还是没有能够适应日本社会呢?为什么这些人去当了古惑仔闹出事来?
所以今天我就想来聊聊这个日本遗孤问题的前因后果。
从“移民”到甩锅
从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开始,日本就开始由国家主导向中国的东北地区进行移民。
第一个阶段是在1931年之前,那叫做“试点移民”。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就开始搞武装移民,军队侵略到哪里就把移民铺到哪里。而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后,他们就把中国东北当作自己全面侵华的大后方。那同时也为了解决日本国内严重的人口和粮食问题,就开始搞所谓的叫“国策移民”,就是给日本各个地方下移民指标,把贫困农民打包组成所谓的开拓团送到东北去,强占中国农民已经充分开垦的良田。
到1945年,日本一共在东北建了955个开拓团,移民的总数达到了27万人。但是后来,日本政府机关和关东军就抛弃了这些人,要不就是强迫他们自杀,强迫他们“玉碎”,要不然就是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而因为关东军把很多的桥梁和铁路都炸断了,所以很多人也没有办法。
最后这群人里面统计说有8万人死亡或者是下落不明,而其中有大约接近5000名的日本孤儿被中国人收养。这些小朋友的父母当年至少也是抢了东北人田地和粮食的,他们做更过分的事情都有,但是东北人民还是收养了这些小朋友。所以在涉及到人命攸关的这种关键问题上,千万不要怀疑中国的国民道德水平。而这些孩子都是直接的战争受害者,日本政府当然是对他们有义务的。但对于这些遗孤,日本政府开始的时候也是非常不愿意负责任的。
影视剧资料图
日本官方的正式说法是把他们叫做“中国残留孤儿”,这本身就有很强的甩锅的意思。首先他们是算中国人还是日本人?这个表达就很暧昧。早年在日的华人还因此抗议过。其次就是用“残留”这样的词,其实说白了就是被抛弃的孩子,而且甚至他们很多都不是孤儿,他们有些人的父母跑回了日本,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把自己的孩子给丢了。
1949年到1953年,当时的日本保守政府为了安抚国内的民意,想做点所谓的政绩出来,就通过日本共产党和日本红十字会,希望中国配合他们送日侨归国。
当时中国从人道主义和中日人民友好的这么一个角度出发,就给予了很积极的配合。而且从那个时候开始就积极帮助寻找和调查这些遗孤。而日本当时的保守政府就比较可恶,一方面是利用了中国的善意,但是另外一方面自己却在阻挠在日华侨回国。
而到了1953年,由于日本政府这个时候彻底开始走上极端的反华和反共道路,所以遗孤归国这个工作就只能停下来。
1959年3月,日本政府干脆就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公布了《关于未归还者的特别措施法》,对于还在中国没有回国的日本人,不管有没有生存资料,一律宣布为战死死亡。等于把身份都给注销掉了。
资料图
拖出来的问题
虽然日本政府这么做,但是日本民间对于遗孤回国工作还是比较积极的。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这个工作又重新开始了。那客观来说,70年代到80年代,在中国的日本遗孤想去日本探亲的愿望是比较强烈的。
首先因为血缘关系在那里。其次两国的经济状况有很大的差异,而且人对于这个新的环境肯定是有一定的向往。所以中国政府当时也帮助组织了很多批赴日寻亲团。
但是在日本政府方面,当然它积极性就不可能很高,因为1959年的时候,明明都把你们宣布“死亡”了嘛,怎么又来了?直到1981年以前,日本政府一直都主张这是个人问题,你们想要回国的,自己凭本事,不要指望国家给任何的政策。
但是在进入80年代之后,日本社会的舆论压力很大,因为很多日本人认为说这些遗故都是侵略战争的受害者,而对于日本政府来说,认真对待他们也是一个很好的反省战争责任的机会,还有很多人认为说日本现在已经很富裕了,但是还有这么多同胞在中国过穷日子,所以应该让他们回来享受好生活。
从1981年开始,日本政府也开始给了一些政策,不过这些政策后来就一直变来变去的。1981年的时候,日本规定说只有在日本找到亲属来证明身份,而且亲属同意你回国的才能回国。那这个政策就限制的很死,符合条件的人很少。
后来则改成了身份保证人制度,但是这个也是埋了雷的。就是说这个遗孤的亲属你要同意他回国,而且你必须要包办他们的回国手续,还有一系列的义务,你要帮助他们解决回国的费用,要照顾他们回国之后的生活。
这实际上就是把国家战争的责任的锅,丢到了民众和基层社区的头上,你们基层民众自己去交流,政府不管。
而到这个1994年的时候,在舆论的压力下,日本政府才搞了一个所谓的“自立支援法”,就是不再甩锅给亲戚,而是国家提供一定的援助,而且国家认定的遗孤就可以归国。
不过这个时候其实没有归国的遗孤已经不是很多了,所以这样前前后后大概有2500名左右的遗孤回到了日本定居。
由于这个时间拖得非常久,所以这些人的年龄当然都不小了,已经没有办法再学习流利的日语和新的工作技能,他们的生活习惯也很难改变。因此他们对周围社会的融入程度也不是很高。
历史资料图
长期以来日本对待遗孤的方法,总的来说就是出了问题才管,而不肯给一个整体的政策。随着很多归国遗孤的年龄增长,他们就迫切需要日本政府建立相关制度,为他们提供养老保障。
在2003年,有600多名遗孤向日本东京、名古屋、京都和广岛四个地方的法院起诉日本政府,认为日本政府的主要责任在于没有在比较早的时候就及时采取措施帮助这些遗孤归国,导致他们错过了适应日本社会的机会,而且在他们归国之后也没有提供足够的援助,所以最后要求日本政府赔偿每个人3300万日元。但是2007年1月,东京地方法院就驳回了诉讼请求,认为日本政府在遗孤问题之上不存在民事的赔偿责任。
除了遗孤本人之外,他们的配偶和子女也会陆续回到日本,同样也会面临融入的问题。那我想观众最容易想象到的就是在学校因为日语不好被霸凌。
日本社会一些有识之士也提出应该在学校给予遗孤后代一些特殊的帮助。但是根据后来的调查,接受遗孤后代的学校里大概只有十分之三可以提供一些特殊帮助,而有大约四分之三的学生是得不到任何的支持。
我估计这个时候可能有观众会说,这个就是个人选择,不能怪日本政府。但是我们再想想,这里其实就是日本政府一种既要又要的后果。一方面一直磨磨蹭蹭不肯承担战争责任,生怕对遗孤负责了,别的战争受害者都要来找他负责。但是另外一方面,又想要树立一个负责任有道德的好形象。那结果就是让这些遗孤回国了,但是又没有办法给予他们平等的权利,硬是在自己的国民内部搞出一种类似于种族歧视的感觉了。
一件怪事:日本的错,受伤的却是中国
既然遗孤问题是个日本政府弄出来的怪事,那我就再说一个怪事。有一个著名的小说,山崎丰子的《大地之子》。经常看我节目的观众应该知道山崎丰子是我非常喜欢的日本作家,但是这本《大地之子》看着就非常的别扭。
山崎丰子1980年代中期来到中国访问,那时还是中日关系的所谓蜜月期是吧?根据山崎丰子的回忆,似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学者们建议她写一部战争遗孤体裁的小说,后来地方上给予了她很多的协助,让她调查访问了很多的场所,其中有的场所当时还没有给外国人开放。这是山崎丰子自己的说法。《大地之子》这本小说从纯文学的角度来说,当然是很有水平的,但是这个内容我觉得就是挺别扭的。
《大地之子》剧照
这本小说的主角是一对遗孤兄妹,从小失散,一个上了大学成为优秀的科学技术人员,但是因为是日本人,所以从小到大都受到各种歧视还有迫害。而这个妹妹呢,是从小被人卖作童养媳,受尽了折磨,很年轻就死了,死前的心愿是能够踏上日本的土地。
这种人设显然就非常的不典型,因为绝大多数的遗孤实际上过的都是普通人的生活。小说的人设肯定也有为戏剧性服务的原因,但是我想更多是迎合了80年代日本社会对中国的一个刻板印象。
很多学者其实已经指出了这一点,就是本来日本遗孤问题是日本侵略战争的恶果,本来就是一个很好的反省战争的题材,但是阅读之后的感觉却让人觉得这些遗孤的悲惨人生,是因为小说里的中国的“落后”和“极端主义”所造成的,而不是日本的侵略造成的……这就给人一种感觉,好像是要唤起日本民众来从中国的手里拯救自己的同胞。
那也许就像山崎丰子她自己说的,她确实没有迎合中国的所谓中日友好的宣传,但是她对中国的这种印象,到底是她自己所宣称的自然的写作,还是受到日本国内舆论宣传的影响?那我想各位观众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可能有观众会说这是辱华,但是实际上我觉得这里背后的东西可能比辱华这两个字让人还要觉得难受或者说愤怒。因为站在山崎丰子的角度,她可能甚至完全没有考虑中国的感受。山崎丰子她自己对《大地之子》的评价很高,号称是她倾注了生命的作品,她希望让日本读者知道日本现在的繁荣是建立在牺牲战争孤儿的基础上的。
也就是说,山崎丰子认为当时的日本社会不够关心这些遗孤,对战争的反思也不够。所以她认为站在一个日本社会良心的角度,她应该唤起社会对这些人的同情。但是她唤醒日本人的方法就是描写这些遗孤被中国社会迫害的好惨……明明是日本国内的问题,是日本要反省战争责任,但是受伤害的却是中国,还有比这个更怪的事情吗?
而且更何况我们要想,山崎丰子在日本人当中,我觉得某种意义上还确实已经算是社会良心了,是一个很有人文主义,很有全球思想的那么一个日本人。但这样的日本人在描写中国的时候都是这个样子,所以我觉得还有比这个更为难受的事情吗?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