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请注意:您的熊孩子今后可能会被“驱逐出校”了

热点资讯2022-11-09 10:31:47智慧百科

家长请注意:您的熊孩子今后可能会被“驱逐出校”了

教育孩子,是个大问题。

不仅家长脑袋疼,教师头大,学校也抓耳挠腮。所以众口一词: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其实大人更难管[捂脸])。孩子不好管,原因无他:一是不敢管;二是管不好;三是没有方法。

都是一个孩子,全家上下几代人,都围着一个转,捧还捧不够,怎么舍得下狠心去教育?所以很多人就把希望寄托到学校,让老师去管理。这也正常,学校毕竟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正儿八百的教育机构。只是学校里好孩子不少,孬一点的也有,“熊孩子”也随处可见。这部分孩子,水泼不进,软硬不吃,谁见谁瞪眼[笑哭]。


学生都是宝贝疙瘩,是“小尼姑的脸蛋”(阿q的话)——家长打得骂得,老师不敢打也不敢骂。虽然也有家长"授权“,那是场面话,当不得真。教育的高压线——“”不能体罚学生“百分百对,必须保护学生免受身体痛苦和恐惧。但另一方面,适度的惩戒也必不可少。教师进行罚站、罚作业、罚扫地、活动隔离,也是一种惩罚。只是这种方法是学校的“潜规则”,虽然大江南北,长河上下的老师屡用不爽,但没有制度、规章的支持,只要家长投诉,教师就得认栽。

这下好了,从3月1号开始,学校拿到了“尚方宝剑”——教育惩戒以部长令形式出台,教师的腰杆可以站直了[呲牙]。


不是开玩笑。以前只有高中阶段才可以让学生回家反省,现在这个权限已经下放到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换句话说,即使小学高年级(5-6)的学生,如果经学校教育屡次不改的话,对不起,家长领回家反思一周吧。小孩可能会觉得没啥(回家还能玩[笑哭]),家长就要了老命——不说大人上班、孩子在家谁看管的问题,7天不上课,拉下的功课怎么补?以前学校最多喊家长来,不能把人赶回去,最多是罚站、罚劳动。现在手段升级,直接停课、回家自习吧。“熊孩子”多是学习差生,耽搁一节、一天的课可能没啥,一周不上课,语数英基本上一个单元就过去了。加之高年级功课难度大,凭孩子的学习水平,这漏掉的地方将永远是知识“洼地”,成绩掉队毫无疑问。


关键是停课没有规定次数。也就是说,只要学校觉得改正效果不佳,可以勒令学生多次回家,一个学期回去N次也并非不可以。如果真这样,孩子的学习基本就废了,除了转学、高价上辅导班补课,别无他途。

一个老师如果尝到费时费力教育“熊孩子”,还不如赶回去一走了之的甜头。下次就不会再费那么多口舌教育,也懒得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直接上纲上线,让家长领走反省了事——在我们这儿,越简单,越粗暴的“一刀切”方式,越受欢迎。


虽然,教育惩戒也给了学生和家长的救济渠道,可以向校委会进行申诉,甚至可以提出行政复议。权利是给你了,但效果如何,就是另外一回事。更何况,复议期间不影响惩戒的执行,申诉完了,处罚也结束了。


惩戒规定将过去一些教育方式明确化,说明这些手段得到普遍的认可,譬如惩罚劳动,打扫卫生等。惩戒令说得很委婉,叫做“公益劳动”,学校有什么公益劳动嘛,无法就是除草、扫地、擦玻璃、倒垃圾、拖厕所。“熊孩子”们以后可能会频繁接触这些“公益活动”,从小被“培养”劳动意识(是不是和教育某些大人的方式有点像呵[呲牙]),而学校不会受到任何指责,因为这是法规所给予的“正当手段”。

不受指责的还有教师的“冷惩戒”:限制或暂停学生参与学校(班级)组织的户外、集体活动。就是大伙儿都去疯、玩、浪,就没你的份儿。这对受惩戒的孩子来说,绝对是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的打击。隔离不了几次,心灵脆弱的孩子一定会哭天抢地。


不管怎么说,随着教育对象的变化,教育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把“教育戒尺”重新还给老师,让教育手段多样化,也是一个进步。至于效果怎样,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

教育惩戒令正在施行。

本文标签: 教育  教师  学校  老师  熊孩子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