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东方日升的储能,再也藏不住了
尽管东方日升前不久还公告称公司储能业务尚未形成规模,但其储能业务还是直接“出圈”了——而且,一出手就是从光伏产业已经相当成熟的澳洲起步,而且一干就是两座。据澳洲当地媒体RenewEconomy(直译为“更新经济”)1月24日报道,中国太阳能公司和项目开发商东方日升的子公司,正在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Riverina地区的Coleambally提出一个全新的四小时锂电池存储项目。该项目毗邻现有的Coleambally太阳能农场。这座储能电站的预期容量为100MW/400MWh,存储的电力将提供给澳大利亚国家电网。该项目将由四个电池系统模块组成,每个电池模块有一个电源转换系统(PCS)和一个变电站。
报告显示,该项目的寿命估计为35至40年。随着新南威尔士州从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的过渡,该项目可以视作解决当地可再生能源发电给电网带来波动性的平衡解决方案。
东方日升当地人员表示,Coleambally电池将储存足够的电力,以便在可再生能源产量低的时期使用。
从当地媒体披露的卫星图片及介绍中可以看到,该项目规划占地4公顷,项目所在地植被较为极少,据称也没有植物群会受到该项目的不利影响。
来源:NGH咨询
储能是保护澳大利亚电网免受风电、光伏发电波动冲击的最重要手段。相关研究报告指出,新南威尔士州的可再生能源转型,至少还需要超过2.3GW的储能支持。
大型电化学储能的优势在于,其稳定性、对电网的友好性,就如同燃煤发电一样。
2022年,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署(ARENA)已为澳大利亚的八座电化学储能项目分配了大约1.76亿澳元的受限资金。Coleambally项目并不在八座储能项目之中。但东方日升在当地的另外一个项目——位于南澳大利亚的Bungama是受益者。
这家当地媒体在2022年12月还曾报道,东方日升在澳洲的首个储能项目——南澳大利亚Bungama电池储能系统项目不久前已获当地批准开发,目前正在等待并网批准,将且采用并网逆变器技术。这是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署为大规模储能提供支持的重点方向。
除该项目之外,东方日升在澳洲还拥有西澳大利亚州的100MW Merredin太阳能发电场和昆士兰州的Yarranlea太阳能发电场。Merredin发电场在2022年被评为为澳大利亚表现最佳光伏电站。
02旗下光伏电站当选澳大利亚年度十佳电站之首
Merredin(梅雷丁)太阳能农场;来源:东方日升
Rystad Energy(瑞斯塔德能源)是一家独立研究和商业智能机构,为客户提供数据和见解,以推动更好的决策。 由Rystad Energy的分析师汇总的澳洲十佳光伏电站名单中,位于西澳大利亚的100MW Merredin Solar农场位居榜首,其容量系数为其交流电额定容量的30%。
其次是昆士兰州的橄榄球跑步太阳能农场。而且,昆士兰州在十佳电站中一举拿下5座。其中,Rugby Run(28.5%)由总部位于印度的Adani拥有,该公司因其有争议的煤炭开采业务而闻名。
第三名则是西澳大利亚杰拉尔顿附近的格雷诺河太阳能发电场一期项目,这是一个10MW的设施,也是澳大利亚的第一个大型地面电站。现在由Cbus Super,DIF Capital和Synergy拥有,其容量系数为28%。
另一个进入前十名的,是新南威尔士州的Moree太阳能发电场。该发电场排名第8,是第一个采用跟踪支架技术的发电场。自此以后,跟踪支架技术成为几乎所有光伏电站的标配。
除了昆士兰州的Rugby Run、Kidston、Haughton、Middlemount、Ross River五座光伏电站之外,西澳大利亚州的Merredin和Greenough Rive以及新南威尔士州的Moree、Griffith四座光伏电站分别进入了前10名,而南澳大利亚州只有Bungala 2入围。维多利亚州则名落孙山,无缘榜单。
03光伏电站运行效能评估机制,值得我们借鉴
2022年6月,华电英德英红仙桥80MW农光互补光伏电站遭遇水淹,该电站占地约余2679亩,总投资约4亿元。
我们一般用PR值来评价一座光伏电站。性能比PR值,又称为质量因数或系统效率,是评价光伏电站效率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是电站实际输出功率与理论输出功率的比值,反映整个电站扣除所有损耗后(包括辐照损失、线损、器件损耗、灰尘损失、热损耗等)实际输入到电网电能的一个比例关系。澳洲赶碳号认为,类似瑞斯塔德能源在澳大利亚的光伏电站评选,在中国完全也可以搞起来,不能只搞各家企业的光伏装机容量排名,招标采购花了多少钱,完成了多少装机,更要考核、评比每座电站的运营效率。说得粗糙一点,不能只管杀,不管埋,不能只考核装机指标,不考核出力贡献。目前,我国的大型集中式光伏电站运营商多以央国企为主。科学的、市场化的评选,既是对过往投资质量的体检,也可以促进国有资产运营质量提升,减少政绩工程、面子工程、GDP工程。
在去年,赶碳号关注过一起洪灾,某企业在一年中有一半时间下雨的广东英德建了一座光伏电站,不知当初选址是怎么选的,竟然建在了行洪通道上。电站刚并网发电半年,一场洪水下来,4个亿就这么冲走了。事情过去了大半年,也没见有什么后续追责、处理的公开信息。
再比如,最近一家风格有些激进的企业,在大西北上马了一个大风光项目。赶碳号听说,业内也有不少人认为,这个项目未来收益可能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