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基辅,赢在战场上的,却输在了战略上!历史漩涡中的基辅之战

文化历史2022-08-12 08:25:32佚名

决战基辅,赢在战场上的,却输在了战略上!历史漩涡中的基辅之战



“我一出手,世界将为之屏息!”

这句二战时期的名话,几乎成了“俄罗斯大帝”普京的写照。

时下,大帝挥鞭,乌拉震天,俄乌之间掀起的这场战争,掀起了又一轮地缘风暴。

而处于风暴中心的基辅,明里炮火纷飞,暗里大国博弈。

基辅,牵动着全球的目光,人们都在暗暗揣测,决战基辅,到底谁会赢?俄罗斯,还是乌克兰?

笔者有个一家之言:不论战果为谁摘得,但从战略上来说,俄罗斯要赢,赢在战场,乌克兰要赢,则赢在时间。

如果我们把目光,由当下,溯及历史,会在二战的风云中,找到另一场“决战基辅”,而那一场的战局,或也可为我们拨开如今的地缘迷雾,提供启示。

那一场战争,便是发生在1941年苏德战场上的基辅会战!



第一、历史漩涡中的基辅之战

钩沉历史,以史为鉴。

在1941年的这场基辅之战,发生在苏联与德国之间,但和我们预想的不同,这一次的战局,并非是苏联惨胜德国,相反,而是德国大胜苏联。

一场战争下来,苏军被俘虏66万,可以说是德国在整个二战过程中,最大的局部胜利。

但惨败的苏联,却因这一次的失败,在另一个战场上赢了——这个战场是无形的,它是时间的战场。

战争的战场上输了,时间的战场上却赢了,是不是听着有点云山雾绕?且听我慢慢道来。



早在基辅之战爆发之前,希特勒与他的指挥官们,便厘定了进攻顺序——先是乌克兰,再是列宁格勒,也就是今天的圣彼得堡,最后打到莫斯科。

乌克兰这个地儿,真是好啊!

乌克兰黑土地上的谷仓、顿涅茨的煤炭和铁矿、外高加索巴库地区的油田……纳粹德国庞大的战争机器,缺的就是粮食和资源,打乌克兰,也是势在必行。

然而,希特勒不会想到,事情,就怪在他对乌克兰的垂涎上!



第二、战场搏杀的基辅之战

斯大林对基辅之战下的命令很简单:死守,死守!

这个“死守”不只是字面意义上的死守,而是现实战争中的死守——苏联西南方面军,不许后撤一步,与基辅共存亡!

读史,要历史唯物主义地看,放在当时的现实处境中,苏联可能打赢基辅之战吗?

仓促应战,后勤尚且都跟不上,怎么能打得赢武装到牙齿的德国铁军?

这等于是让苏联西南部队,从卫国战争中,直接消失!



而在另一方,炮塔上涂有很大“G”字标记的P-Ⅲ型坦克,与炮塔上涂有“K”字标记的指挥坦克——古德里安与克莱斯特,这两位装甲之魔,在基辅以东150英里的洛赫维察会师。

哪怕在人类战争史上,克莱斯特与古德里安,也是让人恐惧的战争杀神,而这两把装甲铁钳,是死死钳住了基辅的心脏。

之后的战事,没有任何意外,德军摧枯拉朽,由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上将带领的的苏联西南方面军,被掐住咽喉——

乌克兰平原、第聂伯河河湾,成了苏联西南方面军的毁灭之地。可德军的失败,就在欢庆基辅之战胜利时,悄然写下伏笔。



第三、时间战场上的基辅之战

基辅之战,苏联注定失败,这一点,斯大林并非不知道。

为何不保留有生力量,而让战士不惜代价,以卵击石、抵挡德军呢?

答案只有一个:时间,战略缓冲的时间!

70万苏联红军,并非不堪一击,在强大的精神旗帜下,他们以血肉之躯,顽强阻挠了德军战争机器的推进。

虽然战争注定是败局,但是失败,也拖住了德军的脚步。就这么一拖,就把德国进军莫斯科的时间,拖入了冬天。



而之后的历史,揭示了天象对人事的嘲讽——比铁血的德国战车更为恐怖的,是莫斯科凛冽的寒冬。

这场寒冬,终结了德国的战场优势,也终结了德军这一战争机器。

基辅,说到底,可以是历史漩涡的中心,但不会成为地缘博弈的核心。乌克兰,是一枚关键的棋子,但却不是下棋的佼佼者,这是历史给出的提示。

至今,仍然适用!



本文标签: 基辅  苏联  德军  战场上  俄罗斯  希特勒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