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是汉朝最鼎盛的时期,在汉武帝做皇帝是前汉朝有一段为“文景之治”。社会安定,百姓富足。但是汉武帝却把“文景之治”给搞砸了。
汉武帝在位的后期阶段,虽大汉王朝的疆域在其手中达到了极盛,却也造成了“海内虚耗,户口减半”的社会现状。不但是花光了大汉王朝靠休养生息而积累起来的六、七十年的财富,也让百姓们流离失所,陷於生活无着的境地。
以致后来,汉武帝下罪己诏,说:“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而继汉武帝之后的昭、宣二帝,也堪称为贤君,采取了一系列恢复生产、安定民生的措施,使一度陷入崩溃边缘的西汉王朝又再度兴盛了起来,史称“昭宣中兴”。
从“文景之治”到“汉武霸业”再到“昭宣中兴”,由此就可见,这汉武霸业背后的沉重代价。司马光也因此评价道:“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在明太祖朱元璋期间,其时,日本对大明无礼,朱元璋还是强忍怒火将日本列为永不征讨的国家之一。这并非当时大明欠缺征讨的军事实力抑或朱元璋有好生之德、不愿妄动干戈。而是其看出征讨日本无利可言,得其地不足耕、得其民不足使,所以征讨日本也不过是徒耗钱粮、徒流将士鲜血而已。
而汉武帝可谓是穷兵黩武,并朝鲜、吞百越、征大宛、破匈奴,这些业绩让后世的人看着,是觉得很过瘾。但是,却落不到实处。汉人的生存疆域,从秦始皇到清末,二千余年没啥大的变动。清末汉人居住在的所谓“关内十八省”+辽东的部分,就跟秦朝时的疆域版图大致相当了。
在这两千余年期间,虽汉唐时期都大力的开拓西域。但是却也只是在军事上的驻守而已,而非能迁徙内地的汉人去生活居住。汉人能够大规模地迁徙新疆,得等到解放后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设立了。
汉武帝北击匈奴也是同样的道理,其时的匈奴并不能构成对大汉王朝的致命威胁。在匈奴强盛的冒顿单于时期都莫能奈大汉朝何,更何况此,已较衰弱的伊稚斜单于时期。而大汉朝费尽心力地将匈奴人打压下去又能怎样?你大汉朝又不能迁徙内地的居民去居住,而徒使北方的草原上换了个主人而已。
北方草原上是:走了匈奴,来了鲜卑。走了鲜卑,来了柔然。走了柔然,来了突厥。走了突厥,来了回鹘。走了回鹘,来了契丹。走了契丹,来了女真。走了女真,来了蒙古。走了蒙古,又来了女真。。。
北宋王朝末年,也是费尽心思地想联合金人搞掉辽人。后在南宋期间又联合蒙古人搞掉金人。岂不知,这辽人要比金人、蒙古人要和善、文明得上百倍。费尽心思,搞掉了一个较为和善的邻居而换来了更为凶残的邻居,这又是何必呢?
在你还没有能力开发经营这些地方的时候,这些地方就是无用之地。汉武帝灭了闽越国,便将闽越国举国迁往江淮内地,而焚毁了闽越国的城池宫殿。我国能够大规模地开发福建地区,得等到唐朝的安史之乱以后了。
秦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南征百越之地,使得五十万秦军南征而未返。以秦朝的当时生产条件,又何曾具备开拓百越之地的能力。
中国的近代疆土大蹙,那是晚清政府的无能所致。若不是,清末的关内百姓大规模地闯关东、走西口,我们会失去的更多。我们要追溯对领土的固有主权,不必要追溯到那么久远,那毫无意义。若汉武帝是处於晚清的阶段,而大力开拓四方,其所付出的代价或是值得的。而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穷兵黩武,去开拓那无用之地却是不值当的。
而汉朝将匈奴人降服后,将其内迁到关内,匈奴人势弱时,其也表现的很乖顺。一旦,中原王朝的实力稍有不逮,匈奴人便露出了凶残的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