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职场妈妈要重回战场、大杀四方;当宝宝到了年龄要上幼儿园;当因为各种原因宝宝暂时要离开妈妈的时候,要接触陌生人、进入陌生环境时,他们常表现出不安、焦虑的情绪,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通常最早出现在宝宝8-10个月左右,12-24个月是分离焦虑的高峰阶段。
8-14个月的孩子会拒绝让妈妈离开自己的视线,不想让妈妈去上班,即使是妈妈上个卫生间,也会在门外大哭、拍门。
大一点去上学时,因为要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接触新的环境和新的朋友,孩子会本能地感到不安和焦虑。所以每年九月开学时,幼儿园总会有一段时间哭闹声不绝。
除了宝宝,家长们这时也特别难受,“躲藏”在园区内外的各个小角落,看着哭泣的宝宝挪不动腿。
那么,这种分离焦虑会对宝宝有什么影响吗?
分离焦虑在现有的观点中,都认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正常的发展阶段,也是孩子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适度的分离焦虑不会给孩子带来很多麻烦,只要爸妈做好耐心的陪伴和引导,给孩子充分的理解,帮助孩子适应和过渡即可。
但过度的分离焦虑,就需要引起爸妈的重视,及时帮助孩子进行调整。具体表现有:强烈拒绝和爸妈分开,一旦分开就反复出现焦虑、害怕、哭闹的情况,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等身体不适。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比方说孩子在幼儿园入园时,表现得很安静、正常,就像普通的大班小朋友一样。这时,也需要家长多加注意:到底是真的没有分离焦虑,还是没有表达出分离焦虑?
如果孩子本身容易适应新环境、情绪变化比较平缓,平时与父母分离时就没有太明显的焦虑表现,那入园时没有哭闹,家长是可以放心的:孩子就是分离焦虑程度比较低。
可若是发现孩子存在分离焦虑,只是没有用哭闹、纠缠的方式来表达,但同时出现了以前没有出现过的行为,比如吃手指、咬指甲、揪头发,甚至强烈反抗上学,这说明孩子存在分离焦虑,只是和其他孩子表达的方式不一样。
这种情况家长要及时发现,并引起重视,积极引导,避免因此引发孩子的不安全感,甚至影响一生。
如何和宝宝“和平分手”
孩子和养育人之间建立了亲密又深刻的情感联系,要分开时,产生伤心、难过、痛苦等情绪是再正常不过的。
那么,分别时刻,我们该怎么和宝宝“和平分手”呢?
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起“仪式感”。
分别时的仪式感,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对接下来事情的合理预期,让他们“心里有底”。
“分别仪式”有几点需要注意:
1. 即使接送人不同,分别仪式也一定要保持一致。
这容易让孩子养成习惯,更有利于接受未来每天的分开。可以结合宝宝的喜好,约定好道别仪式。可以是:亲亲脑门、击掌,或者简单动作组合成的“魔法操”等。
2. 进行道别仪式后,接送人以轻松愉快的心情离开。
情绪是会传染的。当家长面对分别时都非常焦虑,又怎么能期待孩子乖巧、独立、尽快适应幼儿园呢?
所以分别时,家长一定要避免过度的难舍难分和过多的交代注意事项。即使内心十分焦灼、担心,也尽量以愉快的态度面对孩子,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信任和放心。
3. 如果孩子要求早点来接,家长一定要重视约定。
幼儿园的孩子对时间还没有具体的感知,所以和他们约定“吃完午饭就来接你”之类具体的活动,会更让他们安心。
同时,一定要重视和孩子的约定。孩子本身就像一张白纸,会写下家长说的每一句话,会格外重视与家长的约定;如果家长时常随意更改、破坏约定,久而久之,不仅会损害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也会给孩子树立不好的榜样,得不偿失。
养育过程中,依恋和情感联系都是双向的,所以分离焦虑也不会只出现在孩子身上。所以入园和分离,是家长和孩子双方需要一起适应和调整的过程。
这也是家长和孩子在心理联结上的一次道别:孩子将走向更社会化的集体生活,会更加的独立,家长也应当相信孩子可以适应新的环境,接受孩子将不再格外依赖自己的事实。
希望天下每一个小宝贝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也希望每一个父母都能和宝贝“和平”度过人生的每一个重要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