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柳展雄,关注新兴行业,《新京报》《经济观察报》专栏作者
最近几天,印度对中国企业又搞小动作了,印度执法局在5日全国突击搜查中国手机厂商vivo。
印度政府部门早在今年4月曾对vivo启动了关于“所有权架构和财务报告方面是否存在重大违规行为”的调查,除vivo外,印度企业事务部已着手审查500多家在印中企的账目。
印度执法局文件截图
为什么要说“又”呢,因为印度搞这种事情不是第一次了。2021年底,印度税务部门对小米、OPPO等企业进行搜查;今年2月,在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对54款App下达禁令,理由是“国家安全威胁”。这次干脆赤裸裸开摆了,给中资企业扣上个“洗钱罪”“不当财务行为”,在商业领域,这基本上就是个口袋罪了。
这两年,产业链从我们国家长三角珠三角撤离,迁移到越南印度,这个话题热度很高。我来分析下,印度的经济到底能不能起来。
01
先讲讲,印度的产业结构。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在印度惹上麻烦的中资企业vivo、小米、OPPO和华为,大多跟手机通讯有关。
印度一直想把本国的手机产业做大做强,在功能机时代,印度曾有号称“牛奶”的本土四大手机品牌(Micromax、Intex、Lava、Karbonn,首字母组合为英语milk),2014年四大手机品牌占印度市场的一半以上。
后来,苹果掀开手机业界的新时代,印度本土品牌大溃败,到目前为止只剩不到5%的市场份额。
在印度市场,攻城掠地最厉害的中国品牌手机,还不是小米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而是一加。2019年,一加打败苹果和三星,占据印度高端手机市场三成。此后两年,一加手机稳居市场前二,不断挤压苹果的市场。
印度政府着急了,开出高关税+补贴优惠,双管齐下,来给国产企业加油助威。
2017年到2018年,印度对进口手机的关税从10%上调至20%,增值税调高到35%~40%。电子和信息技术部长表示,出台66亿美元现金激励计划,来扶植本国手机制造业,这个部长还放出豪言,将本国手机出口额从30亿美元增加到未来2025年的1100亿美元。
但是,印度老百姓就是爱中国手机,性能优越,价格便宜。从新德里机场,下了飞机,到处都能看到vivo、小米手机的广告。
印度的手机制造业到现在还没起色,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
于是,印度政府搞了个新招,宣布小米等企业的“进口商品价格”不合适。简单来说,小米从中国进口的手机部件价格报高了,超出常规价,利润被转移给中国出口商了。
这么个搞法,逼迫小米在印度本土开厂,把手机零部件生产线放在印度。等于说,中国已经很成熟的工业经验平白无故送给印度。
要知道,日本韩国台湾,当年都是从低端代工和血汗工厂起家,一步步转向高端产业。因为那会东亚穷,啥都没有,只有廉价劳动力。说难听点,血汗工厂是贫困地区富起来的一条路。
不搞血汗工厂也行,那就发展第三产业,旅游业之类的产业。但看看印度的旅游环境,脏乱差,强奸率高发,外国女性游客走在街上,被印度男人用色眯眯眼睛看,胆战心惊的。
印度的第三产业不行,制造业又想走捷径,想要一口气吃成胖子。对不起,世界上没有这样的好事,没有一个后发国家是轻轻松松完成工业化的。
02
印度的经济这么薄弱,这么菜鸡,还要从他的历史政治说起。
后发国家的工业化大致有两个模式,一个是东亚出口导向型经济,参与国际分工。
典型的样板日本,从一开始就融入欧美市场,做代工,拼装零部件。初期阶段毛利率低,赚钱少,但在这个过程中,底子打牢固,逐渐可以向高端产业发展。
到60年代,日本能自己制造电视机、音响和微波炉,还把商品反向输出到美国,1969年日本对美贸易有10亿美元的顺差。此后,日本彻底脱贫,从二战后的废墟中经济复苏,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还有个模式,搞贸易保护主义经济,政府把西方商品挡在国门外,一门心思追求齐全的工业门类,建立国产工业。说白了,就是低配版的闭关锁国。
长期以来,印度就是走这条路的。从独立建国以来,印度搞管制经济,独立自主产业,搞了半个多世纪。我们中国人下意识觉得,印度是民主国家,那他肯定跟西方关系好。
而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印度政府非常强调近代屈辱史,教科书向小孩子灌输英国殖民者的罪恶,甚至连英语教学也是严格限制的。甘地就明确说过,反对外语教学:“让数百万人掌握英文,等于让他们成为奴隶。”
在印度建国后的很长时间里,英语可以说,但只是当作纯粹的工具来用,在公共场合交流沟通使用(这也是不得已,印度的方言有上百种,印地语为母语的主体民族仅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他各地人说泰米尔语、泰卢固语、孟加拉语、古吉拉特语、卡纳达语等等,全国各地的政治家企业家凑一起开会,英文成了唯一的共同语言)。
如果一个人过分热衷学洋文,在家里跟亲朋好友说英语,那么他会被大家嘲笑为假洋鬼子。
印度主要有两个党,国大党,也就是甘地和开国总理尼赫鲁的党,以反抗大英帝国起家,建国后长期执政。国大党“以俄为师”,学了很多苏联的办法,印度模仿“重工业优先轻工业其次”的斯大林模式,政府还连续订立了12个五年计划。
所以,印度很长一段时间,并不是搞西式自由放任资本主义,国家对企业管得很死,《工业法》规定,所有企业在建设投产、扩展生产线和更改产品之前,都必须获得政府的批准。也就是说,一家蛋糕店,增加品类,卖面包,也要经过繁琐的审核程序。
有人为新产品或生产改进提交了119项申请,都被官僚否决。于是,自发创新的企业家精神遭到了很大的打压。
国大党这套经济政策搞下来,工业门类是齐全了,但质量很差,印度有钱人买汽车、电视、电冰箱,都买外企品牌,本国生产的都是残次品。
政坛另一个党,人民党,成立于1980年,这个党相对主张市场自由化,保护商人的利益,对苏联那套制度没兴趣。
在国大党四五十年治理下,国家穷得不像样:硕大的贫民窟、肮脏的恒河、趴满人的火车。而印度人民党管理的几个邦(印度实行联邦制,地方自主权很大),经济有起色,其中势头最猛的是莫迪领导的古吉拉特邦。
2001年莫迪当选该邦的首席部长,到处招商引资,十年下来,GDP增长率达10%,创造了占全国五分之一的出口额。当时欧美媒体把印度古拉特邦和中国广东省并谈,两个地方都充满经济活力,都高度对外开放,都行政精简。
印度的产业巨头塔塔集团想仿照美国福特,制造一款大众实用性汽车,起初想在西孟加拉邦的征地建厂,繁琐的官僚审核扑面而来,塔塔集团表示:怕了,溜了。
2008年造车计划暂停,另找新厂址。消息传出仅5分钟之后,莫迪就向董事长发短信,上面写了一个词“欢迎”。
从80年代到21世纪头十年,印度人民党只是在地方上有些分量,到了2014年,印度人民党势力壮大,问鼎中央,莫迪成为全国总理。
在任期内,莫迪搞了一连串改革,统一全国税率,推进更方便的征地法案,鼓励年轻人创业,给企业家松绑,市场化改革风生水起。
03
表扬了很多人民党的优点,接下来就要讲讲缺点了。
印度人的大国情怀非常偏执,一直想在欧美之外,建立“从拖鞋到卫星”的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像莫迪这种已经非常右翼的市场自由派,在工业上还是有心病,想建设工业大国。
他刚当上总理的时候,就立了个Flag,“印度制造”计划,期望制造业占GDP比重,提升10个百分点,在2020年达到25%。
2004年,印度对华贸易保持着17亿美元的顺差,到了2006年,就变成了41.2亿美元的逆差了,2008年,逆差扩大到112亿美元,前两年印中贸易逆差为570亿美元。莫迪一直想扭转这个贸易局面,振兴印度制造业。
印度两个党,一个比一个要民族主义,人民党在核武器研发,联合国入常,南亚区域性霸权等方面,立场是铁杆鹰派。这种民族主义心态到了经济层面上,就是把国产体系做大做强,自力更生。
在折腾外资企业方面,人民党有着悠久传统,不只是最近几年对小米等中国企业百般刁难,他们对欧美企业、欧美产品也是这幅面孔。当年肯德基想打开全球市场,在刚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在改革开放的中国,所向披靡,唯独到了印度就吃瘪了。
肯德基在首都新德里拓展市场,费了很大劲,就开了一家店,然后1995年,还被人民党执政的市政府勒令关闭了,理由是卫生检察员在其厨房中发现了一只苍蝇。
这就非常搞笑了,以印度那种邋里邋遢脏兮兮的饮食卫生水平,真要严格执行管理,没几家饭店能活下来。
从肯德基到可口可乐,欧美多个响当当的巨头企业,愣是啃不下印度的消费市场。
印度的贸易保护主义太强悍了,任谁都撬不开。前两年,全球最大的自贸区RCEP声势非常浩大,莫迪一直犹豫不决,既想分一杯羹,又怕本国市场被外国商品抢占了,在最后当口,还是撤出了。
实行自由贸易,几乎就是伤害到印度的国本,今年,拜登政府对印度做了大幅度退让,搞了个“印太经济框架”(IPEF)。
印度有着充足的劳动力(国家一半人口是青壮年),有着丰富的煤炭等自然资源,但是在顽固的贸易保护体系里,不肯跟西方先进国家融合,经济活力受到抑制。
印度未来国力是否变强大,是否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就看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