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丨“邻居”处好了,治理更顺畅

热点资讯2022-07-20 14:50:30未知

半月谈丨“邻居”处好了,治理更顺畅

“邻居”处好了,治理更顺畅

半月谈记者 汪伟 李铮 于也童

辽宁省沈阳市一些社区通过在党政机构、社区商户、居民间构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政商民互动关系网,推动形成下有所呼、上有所应、横向有沟通协调的治理模式。

十几名干部咋服务好几千户居民

“社区干部十几名,面对几千户居民,没个一年半载,事都干不完。”这是社区治理普遍遇到的难题。半月谈记者在沈阳市部分社区走访发现,当地持续重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邻里关系,并以此为抓手,做实楼长、单元长、商户队长等自治岗位,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两邻”治理模式。

——商户队穿针引线,重构邻里关系。半月谈记者在沈阳市沈河区杏林、红巾等社区看到,单元长、楼长手中都有一张卡片,拿着它在社区商户购物,可以享受优惠。

长期负责推动“两邻”工作的沈河区滨河街道党建工作站站长高云说,面对陌生邻里关系,拉近居民感情,要培养一批“居委会大妈”似的“热心肠”。“我们组织社区商户,以让利方式鼓励大家参与自治,鼓励做好事。”

——“党政群”汇聚群力,做实治理关系。红巾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建国说:“真正把大家聚在一起的,是这套体系真能帮老百姓办事。”

半月谈记者发现,当地交通、城管等部门工作人员都在社区组建的微信群里。楼长、商户队长把收集的问题发到微信群里,相关部门接单办理。杏林社区党支部书记樊月说,微信群建了不到一年,为居民、商户解决近500件烦心事。

药王庙街,从西向东,几百米的路程,杏林社区商户队长孙洪涛有时走上一个多小时。“通过给大伙办事,相互熟悉了,见面就要唠上几句。”孙洪涛说,反映问题、解决问题,这种获得感前所未有,“现在我琢磨着咋能干得更好”。

——党建牵头把总,把准发展方向。从商户队到居民群,越来越多的群众组织建起来了,且愈发活跃。高云说,所有社区在建群之初都强化党的领导,确保组织运转不偏航。例如,商户队成立“联合党支部”,不吐槽、不抱怨,而研究怎么化解矛盾。

三重效果显现

扩大治理队伍。“有事先找我。”这是杏林社区7号院,70岁的楼长陈红常挂在嘴边一句话。楼宇门破损、下水道堵塞等事情,楼长组织群众解决,协调不了的就发到群里由相关部门解决。

许多事情突发都能看到楼长冲在一线。沈阳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他们依托社区“两邻”治理机制,构建起全民皆是突发事件预警员的应急体系。“相比各种监控,硬性管理,邻里之间互帮互助是更好的预防方法。”

优化营商环境。“下水道反水了……”看到孙洪涛替商户在微信群反映问题,沈阳城市公用集团工作人员迅速回复。15分钟,就有人来疏通下水道。

沟通协调多了,政商关系也多了理解。在红巾社区,一些商户因楼层超高需要交纳额外的供暖费,提出集体上访。商户队长景亚栋一面安抚商户,一面联系供暖办。最终,供暖办主任出面向商户解释政策,成功化解矛盾。

提升凝聚力。今年春节前,沈阳下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雪,在楼长、单元长组织下,很多居民主动出来清雪。商户也想到社区里一些出行不便的低保户,他们拿出香肠、蔬菜等,组织人免费送菜到家。

一些社区外商户被这种模式吸引。了解到这种治理模式的聂海龙,经营着一家物业公司,他主动要求加入红巾社区商户队,“虽然不在社区,但感觉这个商户队真能为老百姓干点事”。


沈阳市五里河街道开展走访慰问空巢老人活动

半月谈记者发现,“两邻”治理模式展现出较好治理效果,但仍待“破壁出圈”,亟须建起“办事直通车”体系,解决“办不了大事”的难题。一些社区书记说,社区有些问题,区一级党政部门解决不了,需要层层上报,甚至涉及多个部门。推广这套模式,需要在市级层面成立社区发展治理领导小组或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并形成信息报送直通机制。

(刊于《半月谈》2022年第12期)

本文标签: 半月谈  孙洪涛  楼长  党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