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电视都要VIP,重点其实不在收费

热点资讯2022-09-04 10:01:32未知

看啥电视都要VIP,重点其实不在收费

“我想看个中央一台,它居然要VIP才能看到”,日前,湖北一妈妈想给孩子看《开学第一课》,打开电视却发现,许多频道都被VIP标签锁住,无法观看。此事经传播后,网友纷纷讨论其合理性。

许多人认为,看电视要收费,特别是连看央视也要收费太过离谱,并开始怀念童年时期一家人其乐融融看电视的场景。但记忆呈现的未必是全部,早期的模拟电视时代,看电视确实是不需要额外花钱的,自上世纪90年代有线电视大规模兴起后,看电视就要交费了。2004年12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广电总局印发《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管理暂行办法》,指出,有线电视用户应按时缴费。对于不缴费或不按时缴费的用户,有线电视网络经营者可以停止或暂停服务。至少在那个年代,电视就已经不是纯粹的免费产品。

引起广泛讨论的视频,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视频中电视屏幕右上角显示了带有电话号码的账户名,中间位置有系统提示:您的钻石VIP已经过期。这位妈妈可能是没有注意自己的VIP已经过期,才有如此吐槽,毕竟,已经过期的潜台词是此前开通过。具体是哪一方面出了问题,还有待媒体深入了解。

要讨论的是,从基本收视维护费到各种VIP,关于电视收费的争议是今天才有吗?其实不然,2004年确定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标准,是建立在推进“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即落实国务院要求,在2015年,基本停止播出模拟信号电视节目。相比于模拟信号电视,数字电视的频道数量和信号质量更多也更好,据大众日报2010年8月25日报道,当年济南计划将数字电视用户收视维护费从每户每月28元下调为26元,这实际上是降费,但却引起了一些市民的质疑,因为那时模拟电视用户居多,而收费标准是每户每月13元。如果转到有线电视,每月需要多出13元。所以很多人觉得这实际上是涨价了。

这从一个侧面也再一次说明,从模拟电视到有线电视再到网络电视,看电视收费很常见,不管是维护方还是内容平台。可以说如今也正处在电视产业升级换代的时间节点,比起有线电视,网络电视有更丰富的内容供应,市场化进程下,涌现了更多内容播出平台,多元化产品的实质是为内容付费。也许作为观众,对一个视频平台播出的100部作品都不感兴趣,但只要被第101部作品吸引,就只能向平台付费,因为视频平台是市场化的,或是自己制作或是购买版权,如果没有平台,观众可能不会有机会看到这部作品。比起传统的基本电视频道,视频平台VIP更像是提供了一项个性化服务。

不过,借由这位妈妈所引起的全网吐槽,也应该看到,当前的网络电视还有诸多不便利。概言之,就是对中老年人太不友好。在媒介演进的过程中,电视曾经是门槛极低、受众极广的产品,打开电视并不需要额外学习什么,但网络电视改变了一切,需要使用多个遥控器、多次操作才能真正看到节目,操作不当还容易掉入各种视频APP提醒开通VIP的通知漩涡。这些前置流程会影响老年人的使用,甚至把他们赶向手机终端,从这个角度,网络电视的升级迭代需要降低操作门槛,在基本节目和VIP视频之间划出更清晰的界限。互联网行业总说用户体验,而老年人恰恰是一个极大的电视用户群体。

同时,即便是从模拟电视向有线电视的过渡中,国家发改委和广电总局也明确提出要遵循服务成本与社会承受能力相结合的原则。这一点,网络电视产业不妨通过此番舆论吐槽好好思考一下自身的定价策略。

延伸阅读:

“优酷投屏收费”的话题冲上热搜!投屏也要收费了?律师解读

“还能不能投屏了?”

7月21日晚,“优酷投屏收费”的话题冲上热搜,不少网友发现,当自己尝试将《庭外》等作品进行投屏观看时,系统却显示必须升级为电视大屏用户才能实现,“试看六分钟,升级酷喵VIP看全片”。

这个话题迅速在网络平台引发讨论。不少网友认为,自己已经付费购买了手机端VIP会员,为何要为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的投屏功能另行付费?也有网友认为,利用投屏功能实现大屏共享,本身就是在“薅羊毛”,平台填补漏洞,有何不可?

投屏功能全面收费?或为试水

所谓投屏,是指利用技术方法将让一款设备的画面在另一个设备的屏幕上进行实时显示。由于电视端会员收费较高,长期以来,很多视频网站用户都会选择仅购买手机端的会员服务,并利用手机端App提供的投屏功能实现大屏观看。

而此次引发热议的,则是正在优酷热播几部作品。观众小莫告诉晨报记者,最近她试图投屏观看新剧《庭外》时,突然被提示要求升级会员,“当时我怀疑自己的会员过期了,后来又怀疑自己点错了投屏,后来才发现不对”。她担忧地表示,投屏是自己长期使用的功能,“未来会不会只有买电视端会员一条路?”



电视投屏

晨报记者查询后发现,目前优酷上的影视内容在使用投屏功能时并非都需要升级会员,仅有少量剧集跳出如此提示,“投屏需要升级”或为试水之举。针对“为什么投屏需要购买酷喵会员”的问题,优酷客服自动回复称:“优酷VIP会员权益不包含投屏,目前支持在手机、平板、电脑端观看,不包含电视端。如您需要在电视端观看,建议您升级或购买酷喵会员,感谢您的理解”。而针对为何仅有部分作品投屏需要升级会员时,平台也称“具体视频观看情况,请您以页面显示为准”。





资料图

那么,其他视频平台对投屏又有哪些要求和限制?记者发现,目前爱奇艺、腾讯视频、芒果TV等主要平台目前依然支持手机端会员利用投屏功能在大屏观看相关内容,仅有部分影视内容因版权受限而无法投屏,而非要求升级会员。爱奇艺自动问答解释称,“爱奇艺播放的影片是正规渠道购买的版权资源,受版权保护,部分端口没有版权导致无法观看,建议您在其他端口观看”。



资料图

当然,在投屏功能的使用上,不同平台也有自己的“小心机”。比如,爱奇艺明确要求,手机端会员想要在投屏时也享受1080P以上的画质,需要搭配电视端的“奇异果TV”或“奇异果”硬件设备使用,否则投屏时最高只能观看720P的画质。同样,腾讯视频也建议安装“云视听极光TV”,以保证在投屏时享受4K画质。



资料图

至于为什么用户偏爱投屏而拒绝购买大屏会员?这当然还是收费的差异。去年12月,爱奇艺调整会员价格,手机端黄金VIP会员连续包月为22元/月,电视端星钻会员连续包月的费用则为40元。同样,优酷在今年6月21日调整过价格,连续包月手机端VIP为25元/月,酷喵VIP连续包月则为35元/月。

侵害会员权益?有争议

要求升级会员后才能使用投屏功能,会不会是对手机VIP用户权益的损害?

有一种观点认为,《优酷VIP会员服务协议》中曾明确提示“优酷VIP会员服务可在手机端、平板电脑端、电脑端使用,不可在电视端使用”,如果从播出端考虑,投屏功能属于“电视端使用”,因此部分剧集需要升级会员才可以投屏的行为并没有构成侵权。

但也有观点认为,投屏功能的实现离不开手机端内容的支持,将之认为是手机端使用也并无不妥;利用投屏更是手机端用户长期的习惯,即便要调整,也要循序渐进。



资料图

对此,晨报记者咨询了北京市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合伙人李宇明律师。他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方面,以播放终端为依据,投屏功能确实可归入电视端;但如果从取得数据的第一手媒介角度考虑,投屏功能则应被认为是手机端服务。“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八条,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换言之,在对投屏功能的所属端有争议、有两种解读的情况下,通常应当从对格式条款制作方(即经营者)不利的角度进行理解,也就是从更有利于消费者的角度理解为手机端功能,这也符合我国法律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理念。”李宇明律师说。

另一方面,视频平台的VIP用户,即视频服务的消费者,同样受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

从投屏功能的实际履约情况看,各大视频平台都是按照用户购买手机端VIP服务、利用投屏的进行大屏观看的模式进行服务,“本次平台对投屏功能的改变,并不涉及会员条款的变更;那么,在条款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原则上我们认为,经营方不应当单方面缩小或限制消费者原来已经享有的权益。”李宇明律师分析认为:“在现有会员协议背景下,平台长期提供了投屏服务,消费者也接受了服务,形成了事实履行的法律状态;此时单方面宣布限制用户现在享有的功能和服务,尚存争议”。

尽管法理上或存争议,但不少业内人士也告诉晨报记者,尝试投屏升级会员,其实也是视频平台降本增效策略的一种体现,主要目的还是增加会员收入,从长期来看这可能也是大势所趋。

换句话说,视频平台尝试探索不同级别的会员收费无可厚非,但从“超前点播”等以往备受争议的案例看,仅凭格式条款或官方解释就想让用户买单,很可能适得其反。如何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如何循序渐进地让消费者形成付费习惯,将是各大平台必须直面的问题。

本文标签: 电视  有线电视  VIP  收视  维护费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