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女高管患脑癌,写下遗书放弃手术去了南极,今与肿瘤共存

热点资讯2022-09-28 19:00:34智慧百科

2014年,女高管患脑癌,写下遗书放弃手术去了南极,今与肿瘤共存

2014年,生日当天,范宇拿到了一份诊断书——她的头部长了两颗肿瘤。

做手术,风险太大;不做手术,只能活一年。

她选择将生命最后的一年全部留给自己,不做手术,写下遗书。

最后,她不但没有离开,反倒过得丰富多彩,甚至遇到了真爱——她的肿瘤,几乎“自愈”了。



资料图

从前的她十分健康,为什么会得上这种病?她又是如何从死神手里溜走的呢?如今她过得怎么样?

一、她事业有成,儿子有出息,却突然得了绝症

范宇是一名70后单亲妈妈,是当年北京高考的文科状元,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穿过六年的警服。

她后来去做了央企高管,也负责过很多重大项目,甚至因为工作出色,获得过省部级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


资料图

2014年10月25日,范宇迎来自己的43岁生日,就在前一天,她刚刚拿到长江商学院EMBA的毕业证书。

然而,没有鲜花也没有蛋糕,她收到的唯一的礼物,是一份来自医院的诊断书。

诊断书上说,她的脑袋里长了两颗肿瘤,右边的是良性的,左边像鸡蛋那么大的,是胶质瘤。



资料图

胶质瘤,通俗点讲,就是脑癌。

那时的她,怎么也想不通,自己怎么会得了这样的病?

在生病前,她体温一直偏低,从不发烧,虽然总是失眠头晕,但是忍忍也就过去了。

这是北上广都市白领的一个通病。



资料图

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人们经常彻夜难眠,半夜三更入睡已是常态。

他们习惯于穿梭在钢铁丛林之间,神经紧绷是他们的生活日常,“完美主义”是他们的行事准则。

以至于他们照顾到了所有人的感受,却没有照顾好自己。

“我那时就像是一个机器,习惯于那种方式,习惯于那种节奏,也不会觉得累,就觉得这应该是我的生活。”

医生告诉她,因为肿瘤的位置特殊,做手术的风险不可预估。



资料图

半身瘫痪、不会说话,下不了手术台——这些都是可能的风险。

但是不做手术的话,她只能活一年。

范宇没有思考太久,她选择了保守治疗。

但是和作出选择时的豁达不同,她曾和千万个绝症患者一样,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

否定,恐惧,抑郁,痛苦,最后妥协。



资料图

在得知病情后,范宇更是睡不着觉,她每天哭了睡,睡了哭,茫然和痛苦塞满了她的内心。

“为什么偏偏是我?”这样的问题像个梦魇,缠着她度过每个夜晚。

忽然有一天,她开窍了:“难道我最后的时光都要在哭哭啼啼中过下去吗?我不甘心!”她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她要全部实现。

在那之前,她还有一个牵挂——十五岁的儿子。

“我走了,儿子怎么办?”



资料图

儿子在画画上很有天赋,那时,他刚刚作为艺术交换生,踏出国门。

在和孩子视频通话时,范宇忍不住向儿子说了一些自己的情况,只是她挑挑拣拣,没有说那么严重。

她认为,不管怎么样,他是个男孩,需要一些承受力。

看着儿子的反应,她放下心来。



资料图

儿子听到母亲说的话后,没有说什么,只是满含热泪,不住地点头。

范宇知道,从那一刻起,儿子开始真正地长大了。

范宇的收入本来足以支撑这个两口之家,但是在得知自己不久于人世后,范宇打算把房子卖掉,为孩子积攒学费,为此,她甚至写下了遗嘱。

安排好孩子的事情,她开始专心于自己,范宇给自己列了一条人生清单。

有些事看开了,并与自己和解,收获往往美不胜收。



资料图

清单里写着:学画画,做美食写菜谱,留给儿子(和未来的儿媳),背包旅行,运动,谈一场真正的恋爱,感恩他人。

这些都是范宇一直想去做,却没有机会去做的事。



资料图

小时候范宇很喜欢画画,但是一直没有机会。

列出人生清单后,她找了一位美院的老师学油画。

更重要的是,在范宇的人生清单里,她写下了“谈一场真正的恋爱”。

这个愿望实现得太快,以至于所有人都不看好。



资料图

二、向死而生,邂逅真爱

2015年,确诊八个月后,闺蜜晶晶问范宇:“你现在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

范宇万念俱灰,随口答道:“南极。”



资料图

因为她觉得,世界的最尽头就是南极,那是不可能到达的地方,等自己去了那里,或许也是自己的最后一刻了。

没想到,闺蜜居然当真了。



资料图

2016年底,晶晶给两人报名了前往南极的旅行团,拉着范宇向南极启程。

为此,范宇还写下了一个“生死状”。



资料图

因为她的病情,旅游公司不可能接受她上船,医生也不建议她走太远。

所以发生的风险需要她自己一力承担。

在南极,范宇被眼前的美景感动得热泪盈眶,她冲着冰川大喊:“我这辈子知足了!”

晶晶连忙说:“不知足,但常乐。这辈子我们要去的地方多着呢。”



资料图

范宇满含热泪,站在南极大陆上,她听到冰川断裂的声音,这冰川在世上已经生存亿年,她还听到飞鸟和鱼的声音,那是一种空灵的、充满生机的声音。

从办公室走出来的范宇领悟到,在大自然面前,人是多么渺小,人的那一点点痛苦又是多么渺小。



资料图

此时,她的心中突然有了别样的牵挂,不是父母也不是儿子,而是他。

从前的范宇,坐在摩天大厦里,和洪宏星完全不可能有交集。

洪宏星来自台湾,是一名职业搏击手,他常常出现在各大卫视节目上,做主厨。



资料图

洪宏星的人生信条,就是不断地冒险,不断地突破自己。

表面上看,两个人大不相同,甚至洪宏星还比范宇小了九岁。

然而,人生的不可能,就这样发生了。

从前,范宇忙于工作,就连儿子的饥饿感,也是外卖和门口的餐馆解决的。

实际上,她十分热爱美食。



资料图

确诊脑癌后,范宇给自己腾出了更多的时间,她开始研究美食,还努力钻研营养学的课程。

她开始研究癌症患者的食谱,自己动手做一些色香味俱全的食物,而且把它们记录下来分享到社交平台上,顺便做了个美食博主。

2016年6月,在参加一档美食节目时,范宇遇到了正在做主厨的洪宏星。



资料图

他们有着很多共同点:单身,独自养大一个儿子,热爱运动,热爱美食,热爱生活。

那时,在洪宏星的眼里,范宇的状态非常好,一点病人的样子都没有。

就这样,趣味相投的两个人走到了一起。

在交往的过程中,范宇无时无刻不在纠结,到底应该选在什么时间点告诉洪宏星自己的情况?



资料图

不知不觉间,他们已经交往了三个月,两个人的感情越来越深。

更重要的是,范宇发现洪宏星就是自己要找的那个人。

一天晚上12点,范宇一反常态,开了一瓶红酒,她一直是滴酒不沾的。

她拿着高脚杯,和洪宏星碰了一下,说了一句让洪宏星毛骨悚然的话。

“我们谈谈。”

洪宏星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紧张极了。



资料图

因为即将启程前往南极,范宇要和洪宏星分开二十多天,她决定就在此刻把自己的病情告诉他。

对于洪宏星的反应,范宇已经做了很多设想。

“你去南极了,那太远了,我们不如分开”“我们不合适”“我们不现实”诸如此类,她都能接受。

可是洪宏星的反应却出乎她的意料,他说的话和自己预料中的一个都没对上号。



资料图

“就这啊?我以为多大事呢,我还以为你要告诉我你是个男的。”

洪宏星的父亲是一个舌癌患者,对于这类疾病,他看得很开:“我运气比较好,又遇到了一个而已。”

在知道范宇的病情前,因为范宇会掉很多头发,每当洪宏星扫地烦了,他就会开玩笑说:“你是在做化疗吗?为什么会掉这么多头发?”

如今,这句话他再也不敢讲了。

三、从前,作为一个职业女性,范宇从没体验过这种生活

亲戚朋友们都说,认识洪宏星之后,范宇像是变了一个人。



资料图

从前范宇有些小洁癖,可是她不仅和洪宏星一起参加障碍赛,还穿着干净的衣服在泥地里爬来爬去,翻越障碍。



资料图

零下三十度,最寒冷的季节,他们一起穿越内蒙古,徒步、越野、骑骆驼,在冷极村搭建冰房子。



资料图

还有更多范宇曾经不能想象到的事,在认识洪宏星之后,全都发生了。



资料图

范宇和洪宏星一起学潜水,一起从高空打开滑翔伞,一起参加户外越野赛,他们还会花一个月的时间穿越沙漠。



资料图

平时,两个人会一起在厨房里“消磨时光”,做健康餐,健身餐,偶尔还会开开荤。



资料图

范宇写在人生清单里的每一项,都得以实现。

并且星宇有了他们的“第三个孩子”——呐咓。



资料图

呐咓,在藏语里指的是岩羊,这种动物外表温和,富有生命力,常年行在陡峭的岩壁上寻求生机,星宇觉得,岩羊像极了他们自己。

呐咓的队伍,从开始只有他们两个人,到如今的近两千人。

队伍慢慢扩大的过程,寓意着他们的生机在传染着更多的人。

他们高喊着口号,一起运动,一起参加比赛。



资料图

洪宏星说:“我觉得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心,她都很棒。生命的态度永远不在它的长短,而是在于它的宽度。”

但是要问在这个世界上,洪宏星最爱的人是谁?

范宇会抢先一步回答:“他自己!”



资料图

因为同样的问题,范宇曾经问过洪宏星。

他听后,居然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我自己,你干嘛要这么问?”

看见范宇眼里掩饰不住的失落,洪宏星接着说:“如果我不先爱我自己的话,万一我出了些什么事,我又怎么能去爱你?”

原来,洪宏星一直在提醒范宇——要照顾好自己。

范宇懂了。



资料图

范宇更加珍惜自己在世间的每一秒,每隔三个月就会进行一次化疗。

在没有经过任何手术的情况下,范宇的恶性肿瘤面积缩小了35%。

直到2020年底,她那像鸡蛋一样大的肿瘤没有再长大,并且静静地待在范宇的脑壳里,像一个休眠的火山。



资料图

在死神无所察觉的情况下,范宇从一年的限度里走了出来。

范宇每晚睡前,还会摸着自己的肿瘤,和它聊会天。

她认为:“它在跟我相处,对我来说,它没有长大就是一个好消息。”

2020年,范宇做了一个开颅手术,将良性脑膜瘤取了出来,因为它长大了。

她的生命力,就连她的主治医生都惊叹不已。



资料图

2021年,因为疫情,她待在家里,也没有闲着。

范宇在院子里种了很多植物,静静地等待它们的盛开。



资料图

究竟是哪一个因素,让她从脑癌划定的时间线中走出来了呢?

四、接受自己,拥抱生活

生病以后,范宇整天郁郁寡欢,在朋友的帮助下,她遇到了一个心理专家,是个以色列裔的美国人。

当时,那位心理专家已经69岁了,但是她看上去容光焕发,温和、沉稳,没有一点锋芒。



资料图

见到范宇后,她像对待婴儿一样,把范宇轻轻地抱在了怀里,她告诉范宇:“没有关系,你不必那么坚强。”

于是范宇在她的怀里大哭了一场。

她问范宇:“你这几年是怎么过来的?你都做了些什么?”

范宇把得病前后的经历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工作压力,得病的焦虑,旅行,恋爱,运动和冒险,还有对别人的鼓励。





资料图

心理专家静静地听完,对范宇说:“你做的对。”

经过心理上的释放,范宇知道了:真正的坚强,是承认并且接受自己的软弱和无助。

在出色地完成了人生清单上的事后,范宇发现,她不是变了,而是最真实的自己被释放了出来。

“人生其实没有什么界限,那种界限其实都是自己给自己设定的。”

在接受病魔的过程中,范宇的正能量事迹鼓励了很多人,她也得以接触到很多病友和他们的家人。

她切身体会到,癌症病人需要的,不仅仅是药物和医院。



资料图

很多时候,病人们内心的伤痛和无助很难得到帮助。

这种感觉范宇亲身经历过,她懂。

于是她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拍成了短视频,分享了出去。

并且她还会常常参加一些正能量的访谈节目,宣传自己的故事。

“很多人因为我们,开始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他们开始去相信爱情,这才是我们俩故事的意义。”

2021年12月初,范宇进了手术室,做了个伽玛刀手术,头顶留了四个洞。



资料图

因为定期检查时,医生发现她脑子里的肿瘤和血管已经贴合,血管壁上会残留肿瘤。

这个手术就是为了清除那些残留的肿瘤。

范宇说:“我要带着这个病,跟它相处一辈子,就像一场超级马拉松一样,我已经做好准备了!”

做完手术后,看到儿子的一幅版画,范宇非常震撼。



资料图

母亲得了这个病,儿子虽然从没说起过,但是恐惧一直像个阴影一样,笼罩着他,他一直都不敢面对。

因此,范宇还带他去看过心理医生。

医生说,等到哪一天他可以主动谈起这个病,你就可以放手了。

这一天,她等了七年。



资料图

儿子偷偷要来母亲大脑核磁肿瘤的照片,仔细研究后,画下了这样的版画。

他逼着自己盯着照片,直面母亲的痛苦,和自己的恐惧。

等到画成,他终于也学会像母亲那样,对疾病释怀,最后接受它。

2021年底,母子俩因为疫情原因已经有两年不能相见。

他在视频里笑得腼腆,认真地看着母亲说:“我希望您可以更为自己着想一些,在带给别人希望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自己,有时候一定要任性一些。”

听到他接下来的话,范宇再也压抑不住,哭了出来。



资料图

儿子已经在外留学近七年,他一直把母亲写给自己的信带在身边。

他抚摸着那些信,说:“我希望六十岁的时候,您还可以和我一起跑步画画听音乐,肯定有这一天,儿子永远爱你。”

五、生命的意义,在于它的长度,还是它的宽度?

生病前后,范宇的人生是两种状态。

从前的她是个都市白领,忙于生计,行走在车水马龙的现代都市中。

如今的她,乐观开朗温柔,醉心于拥抱自己、拥抱大自然。



资料图

有些事时间久了等不到,比如说“有朝一日给儿子好好做顿饭”,再比如说“等我有时间了一定要去哪里玩”。

所以洪宏星和范宇从来都是想到了一件事,就赶紧去完成它。



资料图

很多时候,癌症并不可怕,很多人是自己把自己给吓死了。

内心深处的惊吓,远比癌细胞更可怕。

最难的,是接受自己生了这场病,以及接受生病的自己。

范宇认为,自己从来没有战胜过癌症,而是实现了与它的共存。

人生,除了生死,别无大事,想做就去做,无需等待。

参考资料:

《向幸福出发》身患脑癌向死而生,击退病魔邂逅真爱

《幸福账单》2021.12.23

本文标签: 肿瘤  脑癌  手术  南极  胶质瘤  诊断书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