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朋友中,有两位起点并不高,但成功是通过考研改变的命运。
一位叫小A,第一学历只是大专,毕业后在一家很小的公司做了五年的行政工作,但是他坚持在这五年时间里读书、学习,最后考研考上了浙大的研究生。目前,他毕业后已经进入了一家知名的互联网大厂从事研发工作,年薪比当初翻了好几倍。
另一位叫小B,“双非”院校的本科,但是他也通过努力考上了某211高校的研究生,后来还考取了复旦的博士,目前在某高校担任副教授。
可见,人生是场长跑。翻盘的机会,并不只存在于起点的位置。
一、认清现实保护好雄心
职场上,我们需要承认一点,对于应届毕业生或者缺少突出业绩背书的求职者来说,HR看简历做初步筛选时的确会把院校放在一个首要的参考值。
这样的用人标准,虽然听起来是比较势利,但的确有其合理性。
首先,能考进好学校甚至名校的人,通常意味着学习能力比较强,学习态度和责任心也可以过关。
所以这也是为何有少数公司管理者非要看重求职者第一学历的原因,这是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出一个人的底层能力、基础综合素质的。
其次,从概率论的角度来看,同样是应届生的新人入职,985这些名校出来的毕业生整体素质、工作能力确实会强于非名校毕业生一些,虽然不是绝对,但普通来说有这个规律。
因此,从上述两个方面来看,我们不要不切实际地给自己打鸡血灌鸡汤,告诉自己这是一个“遍地奇迹的世界”,认清楚现实,才能真正打好一场有准备的仗!
对于希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普通学校毕业生来说,既要有不认命、敢做梦的雄心,也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去面对残酷的现实竞争。
二、学历不够能力凑
刚才A和B两位的例子,都是通过考研实现了“曲线救国”,为自己赢得了一张带有名校光环效应的名片。
这当然是一种路径,则是靠自己的硬核能力去通关职业生涯了。这里的一个难点在于:你如何让好公司或者大公司有机会认识到你的能力突出?
双非应届生通过应聘形式去大公司难度相对更大,但可以尝试的一种方式是在读书阶段就争取实习的机会,比如暑期夏令营、寒假实习生这种,甚至免费实习都可以。
去做实习生的难度,总比正式的应聘难度要小很多,假如你在实习阶段表现突出,在众多实习生中给领导留下了好印象,那么毕业时去应聘求职的成功概率就高了很多!
当年我做HR招聘时,就遇到好几位这样的实习生,他们进入公司的目的很明显,狠狠表现,争取给HR和部门领导留个好印象,然后等待毕业前应聘公司的岗位。
但凡他们能进入到面试环节,可以说拿到offer就是一步之遥。
三、以退为进,先在小公司磨刀蓄能
对于非名校生来说,即使无法进入理想的大公司,选择小公司也不是世界末日。
甚至某种程度上说,选对了小公司,收获还会更大。以退为进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策略。
在大公司里,往往一个萝卜一个坑,很多岗位需要的是你扮演好这个岗位的那颗“螺丝钉”,这就有了很大的局限性。
比如有些学了财务的毕业生,有幸进入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很可能就是这样的局面,所以进去以后几年下来还是会考虑跳槽。
为什么呢?不是待遇不好,是岗位发展遇到了瓶颈。
而小公司因为规模较小,通常每个人都要成为一个全能、高效的多面手,这对于了解业务全流程、培养大局观、锻炼综合素质是很有帮助的。
有些人还打算工作几年出去创业的,这些素质的培养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所以,学历不好只能进小公司未必就是坏事,终究我们未来在职场打拼的还是靠里子。先在小公司磨练,打造硬核实力,将来无论是跳槽去大公司或者自己创业,都拥有更好的机会。
各位,您被名校和学历的问题困扰过吗?又是如何走出来的呢?欢迎分享您的看法。
分享职场故事,交流职场经验,欢迎关注“丁路遥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