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英国内政大臣苏埃拉·布雷弗曼(Suella Braverman)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她将辞去内政大臣一职。这也是一周内,特拉斯政府失去的第二位内阁大臣。
财联社10月20日讯(编辑 夏军雄)当地时间周三(10月19日),英国内政大臣苏埃拉·布雷弗曼(Suella Braverman)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她将辞去内政大臣一职。这也是一周内,特拉斯政府失去的第二位内阁大臣。
布雷弗曼在推特上公布自己的辞呈之前,就已有媒体报道了她辞职的消息,还有媒体报道称她因违反国家安全规定而被解除职务。唐宁街10号(英国首相府)否认了布雷弗曼被解职的消息。
而在布雷弗曼的辞呈中,她表示,自己违反了政府规定,不得不辞职。
布雷弗曼的辞呈,来源:推特
布雷弗曼在信中称,她使用个人邮箱向一名议会同事发送了一份官方邮件,这在技术上违反了规则。
有消息称,前交通大臣格兰特·沙普斯将接替布雷弗曼,出任内政大臣一职。
布雷弗曼还在辞呈中表达了对特拉斯政府的担忧,她表示:“很明显,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动荡的时期。”
特拉斯:我是一个斗士,不会轻言放弃
由于特拉斯的经济新政引发了市场巨震,她不得不将财政大臣克沃滕革职,以保住自己岌岌可危的首相职位。
尽管新任财政大臣杰里米·亨特几乎推翻了所有减税方案,但英国民众以及保守党内部对特拉斯的不满情绪并没有平息。
英国舆观公司(YouGov)公布的最新民调显示,大约83%的保守党议员认为特拉斯表现不佳,55%的人认为她应该主动辞职。尽管如此,特拉斯并没有辞职的打算。
特拉斯周三在下议院接受质询时表示,她是一个斗士,而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
在质询会上,反对党工党党魁基尔·斯塔默(Keir Starmer)火力全开,他表示,公众无法信任一个承诺都维持不了一周的人,并嘲讽特拉斯的政策为幻想经济学,是她破坏了经济。
而特拉斯则辩称:“由于经济形势的原因,我不得不做出调整政策的决定。”她补充道,全球利率正在上升,经济预测也在恶化。
根据保守党的规定,特拉斯在一年内不会受到领导地位的挑战。但一些保守党议员认为,如果保守党就继任者达成一致,特拉斯可能会被迫辞职。
不过,到目前为止,保守党内部没有明显的领跑者。前财政大臣里希·苏纳克、下议院领袖佩妮·莫当特以及国防大臣本·华莱士都有支持者,亨特也有支持者,很多人认为他已经是事实上的首相。
一些人甚至支持鲍里斯·约翰逊回归,而外交大臣詹姆斯·克莱弗利则表示,他理解同僚们为什么愤怒,但推翻另一位首相是错误的。
延伸阅读:
特拉斯认错后 采访她的记者:街上的狗都知她处境危险
题图
10月17日晚,在英国伦敦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处在舆论“风暴”中心的英国首相特拉斯接受BBC政治新闻编辑克里斯·梅森 (Chris Mason)的专访。
一间书房内,摆着两把没有扶手的靠背椅,两人对面而坐。梅森拿着一个厚厚的笔记本,特拉斯空着手。梅森在抛出第一个问题时似乎就没打算给特拉斯留退路,“首相,当下的混乱局面是谁的责任?”
特拉斯皱了皱眉,“好吧,首先,我愿意为所有已经犯下的错误承担责任,并说一声对不起。”“我原本打算帮助人们应对能源账单和高税收,但是我们操之过急了。”
史上“好感度”最差首相
在镜头前,特拉斯努力表现得坚定且自信,除了眨眼似乎过于频繁,以至于有网友在采访视频下方评论,“她为什么眨眼这么频繁?”另一名网友回复,“可能是紧张吧。”
结束采访后,梅森写下他在唐宁街10号的感受,“整座大楼里弥漫着紧张的情绪”,“特拉斯自己知道,她的团队也知道,甚至这条街上的狗都知道,她的处境很危险。”
英国民调机构舆观调查网(YouGov)10月14日进行的民调显示,特拉斯的民众好感度为负70%,为该机构有民调记录以来好感度最低的首相。在同一项民调中,因“派对门”丑闻被迫辞职的英国前首相约翰逊最差纪录是负53%。
“民意已经不在保守党这边。”英国反对党工党党魁基尔·斯塔默(Keir Starmer)说。工党影子财政大臣詹姆斯·穆雷(James Murray)表示,数百万英国人因为特拉斯的经济政策遭受了损失,一个道歉并不能弥补伤害。
保守党党内也出现了要求特拉斯辞职的声音。据英国i新闻网(iNews)援引一名不愿具名的保守党议员的说法,可能已有多达100名保守党后座议员写了针对特拉斯的“不信任”信,要求就是否罢免特拉斯进行投票。
英国吉尔福德市保守党议员安吉拉·理查森(Angela Richardson)对《泰晤士报》说,特拉斯已经不再适合继续担任首相。布里真德市保守党议员杰米·沃利斯(Jamie Wallis)直接写信给特拉斯,要求她为了“人民的稳定、安全和繁荣”而辞职。
“保守党内部动荡不安,许多成员认为保守党将输掉下一次大选,他们将怪罪于你。”梅森向特拉斯提出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你是否还坚持(当首相)?”
特拉斯称,她将坚持领导保守党直至下次大选。“我承认错误,且迅速改正了错误,我们现在需要向前看。”她说。
撒切尔的追随者
时间回到一个多月前,9月6日,特拉斯正式被任命为英国首相。英国刚刚经历了约翰逊“派对门”丑闻引发的政治动荡,又面临全球通胀危机、欧洲能源危机等多重危机,有预测称英国低收入家庭将无法负担冬季取暖费用,只能在寒冬中“瑟瑟发抖”。彼时,特拉斯被寄予厚望。
在党内竞选时,特拉斯曾被问道,她最崇敬的保守党首相是谁?她毫不犹豫地回答,玛格丽特·撒切尔。英国《独立报》称,特拉斯与撒切尔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她们都秉持保守主义观念,支持放松监管、简化行政系统、简化税收体制,同时反对福利国家、反对工会扩张。
拼接图:撒切尔(左)与特拉斯
美联社称,特拉斯带着撒切尔式的热情想要改变英国。她倾向于把自己塑造成行动派,她常把“兑现”一词挂在嘴边,“不要相信口号,要相信兑现”就是她的竞选口号。
也有许多英国政治观察人士并不看好特拉斯,他们认为,特拉斯与撒切尔或许观念相似,但两人关键的区别在于“能力”。
“撒切尔有一个清晰而连贯的政治愿景,她有智慧和政治能力将其转化为明确的政策”,英国诺森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马修·约翰逊(Matthew Johnson)在特拉斯就任前表示,“特拉斯或许在意识形态上与撒切尔相似,但她没有实现愿景的政治天赋。”
特拉斯在党内竞选中提出了“低税收、高增长”政治愿景,这一愿景被冠以“特拉斯经济学”(Trussonomics)的名号。特拉斯认为,通过减税,可以使得英国经济从“恶性的停滞”进入“良性的增长”,这一愿景获得了多数保守党成员的支持,并助她以57%对43%的得票率击败党内劲敌前财政大臣苏纳克。
“特拉斯经济学”中颇具争议的一点是,特拉斯认为即便富人是减税政策的主要受益者,但减税政策带动经济增长会逐渐令穷人也受益。苏纳克讽刺特拉斯的想法是个“童话故事”,当前的优先事项是对付通胀,在通胀结束前不应减税。
短命的“迷你预算”
特拉斯上任后任命她的密友克沃滕出任财政部长,他们共同将“特拉斯经济学”付诸实践。9月23日,克沃滕向下议院递交“增长计划”方案,这一包含了多项减税政策的方案被媒体称为“迷你预算”。
“迷你预算”包括将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税率从20%下调到19%;废除税率为45%的高收入所得税;撤销此前宣布将公司税从19%提高至25%的计划;搁置正在讨论中的卫生和社会福利税等。
资料图:克沃滕(左)和特拉斯
“迷你预算”发布当天,英镑应声下跌,英镑对美元汇率跌幅达3%,股市和英国国债均大幅下挫。英国天空电视台称,这是来自市场的抗议。
9月2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罕见地公开批评英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可能会加剧不平等。9月28日,全球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将“迷你预算”评价为“信用负面”,并警告称,这一方案“可能永久性地削弱英国的债务承受能力”。
英国《卫报》援引多位经济学家的分析称,依靠“迷你预算”实现计划中的经济增长“几乎是不可能的”,反而会带来更高的通胀和更严重的赤字。
英国财政研究所所长保罗·约翰逊指出,特拉斯为了降低税收,不惜增加政府债务,这与撒切尔的做法相去甚远。尽管撒切尔在政治愿景上支持减税,但她在1981年面临通胀和政府债务时,推出了加税政策以控制通胀和赤字。
在“迷你预算”问世仅20多天后,特拉斯本人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错误。“我们当前面临非常困难的环境,全球利率上升、乌克兰危机”,她说,经济政策的优先目标应该是稳定。她认为,“低税收、高增长”保守主义经济模型本身没错,错在执行上“过于着急且幅度过大了”。
在位时日无多?
在遭到市场和舆论的双重绞杀下,特拉斯“弃车保帅”,她于10月4日要求克沃滕辞职,紧接着让她在党内的对手之一杰里米·亨特接任财政大臣一职。
亨特担任财政大臣后,大刀阔斧地砍掉了“迷你预算”中的大部分政策。截至目前,“迷你预算”的8条主要政策中的5条已经被砍掉,包括与公司税、“富人税”等相关的最受争议的减税政策。
“这也许是英国经济史上最大的政策大转弯。”BBC称,亨特已经埋葬了“特拉斯经济学”,并给“棺材”钉上了钉子。市场反应表明,这一做法收效了,英国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双双回暖。
与经济趋于稳定相反,英国政治的新一轮动荡似乎才刚刚开始。尽管特拉斯坚称要干到下一次大选,西方媒体已经“急不可耐”地给她倒计时了。
“特拉斯的低税收自由主义梦想灰飞烟灭”,《大西洋月刊》写道;“特拉斯完了”,《纽约时报》称;“没错,特拉斯时日无多了”,西班牙《国家报》称。
政客新闻网(Politico)已经开始预测谁将是特拉斯的继任者,“新任财政大臣亨特会不会替代特拉斯?”“苏纳克似乎是合乎逻辑的继任者,但亨特却是经验最为丰富的一位大臣。”
保守党内甚至有人开始呼吁“前首相约翰逊回归”。近日保守党内部一项呼吁约翰逊重新担任首相的请愿活动已经征集了超过1万个签名。请愿书称,约翰逊是被一小群议员以不民主的方式赶下台的。
对此,政客新闻网评价称,英国政治变得越来越像一部“肥皂剧”了。路透社称,英国政治受到国内外的嘲笑,有些评论家将英国政治与意大利政治相提并论(意大利政坛以动荡闻名)。
记者 | 陈奕凯
编辑 | 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