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剧里的‘脱水‘画面’,和我看书时想象的简直一模一样!”“竟然真的拍出来了,狠狠震撼了!”
18日晚,腾讯视频等出品的电视剧版《三体》,开始揭晓原著中的第一大重头戏——三体游戏,再创开播以来小高潮。
“脱水浸泡”“巨型单摆”……诸多名场面神还原,一个宏大壮观又危机四伏的“云”三体世界,就此展现在观众眼前,也让一众原著粉喜大普奔,发出了心满意足的叫好声。
当晚,“三体脱水”话题空降微博热搜榜一,再度引发网友对剧版还原度高的热议。
“三体脱水”空降热搜
从刘慈欣开始连载《三体》算起,距今已有16年。但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中国科幻第一IP”的影视化之路异常坎坷——电影版自7年前官宣后便“下落不明”,一个月前刚出的动画版也引发无数争议。
这时,筹备了7年的电视剧版《三体》低调上线。公开资料显示,剧版《三体》由中央电视台、腾讯视频、三体宇宙、咪咕视讯、灵河文化出品。
好在剧版没有辜负观众们的期待,15日晚开播后,刷屏式热搜袭来,首播口碑滚烫出炉,好评远超预期,播出效果颇佳。
首播日当晚的部分热搜话题
腾讯视频官方数据称,上线1小时后,《三体》在该平台的热度值突破2.5万,成为其开播热度最快破2万的剧集,同时也占领豆瓣、猫眼全网实时热度排名NO.1的宝座。
另据灯塔专业版发布的数据,《三体》自开播以来,连日稳坐“电视剧正片播放榜”榜首,19日的市占率达到18.46%。
开播当天,原著粉们如释重负,甚至还有些狂喜:首波释出的四集内容完全忠于原著,“他是懂改编的!”
“忠于原著”获好评,适当改编增添角色温暖
与动画版不同,剧版改编的是《三体》第一部的内容。
在四光年外,外星文明“三体”因为三颗无规则运行的太阳而遭遇百余次毁灭与重生,不得不逃离母星。而恰在此时,他们收到了对人性绝望的地球人叶文洁发来的地球坐标,于是在用超技术“智子”锁死地球人的基础科学之后,三体舰队向地球进发。
剧中故事就从2007年,导致地球基础科学研究出现异常扰动,世界范围内多位科学家相继离奇自杀,引发各国军方注意说起。
案件相关信息都指向了一个名为“科学边界”的组织,联合作战中心请来了与该组织有过接触的纳米物理学家“汪淼”(张鲁一 饰),请求其潜入组织与刑警“史强”(于和伟 饰)联手调查,但遭其婉拒。
可没多久,事情变得邪门起来了。
汪淼先是在丁仪那儿做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台球撞击”实验,五次碰撞结果均相同。
不过丁仪让他想象台球被撞出不同运动轨迹的情况。这些不同运动轨迹的情况,可以视作实验失败的各种结果。
做实验总有失败的时候,这无可厚非,但令人后背一凉的是,这种毫无物理规律的错误结果竟然可以“推导”得出。
这就是丁仪未婚妻杨冬崩溃的原因之一,她发现自己在对撞实验中实验失败所得出的数据,在早于实验完成之前,竟然就已经分毫不差地被“预测”出来了。
这意味着,实验结果是可以被操控的,物理学再也无法总结出规律,即“物理学不存在了”,这个结论让汪淼大惊失色。
还没缓过神来,很快汪淼又惊恐地看到,每一张由他拍摄的照片都出现了一个不断读秒的“幽灵倒计时”,且来历不明。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玩意随后直接投射到了汪淼的眼睛上,他所见之物无不带有倒计时。
1186:06:38
1186:06:37
1186:06:36
汪淼只觉得活见鬼了,睁眼闭眼都是这串让人惊心动魄的数字。
在他依言关停纳米材料实验后,倒计时消失了,但更让他崩溃的“宇宙闪烁”出现了。一系列人力所不能及的“神迹”阴魂不散地追着汪淼,殊不知这都是“智子”搞的鬼。
万幸在他差点崩溃时,一直关注其动向暗中保护的史强适时出现,两人随后组成搭档对此事展开调查。
目前播出的前8集内容,按照原著粉的话来说,简直是“抠书式还原”。
剧版把握住了原著的精髓,台词、场次几乎全部按部就班,时间线遵循原著叙事推进,观影体验堪比“照着答案批作业”。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主创团队在经过多番讨论后最终认定了“尽可能贴近原著”的创作方式,“原著的大部分读者已经非常相信小说本身提供的结构和内容,再去做更多的修饰是多余的。”
在大体上遵循原著的基础上,剧版的改编思路是适度加入人物行动动机、补足人物弧光细节,让观众更有代入感,从而对剧中的故事信服。
比如说,原著中汪淼第一次与叶文洁见面,是因为丁仪拜托他代自己去探望这位曾经的“准岳母”。
剧中则将两人的初遇改在了杨冬的葬礼上,汪淼作为业界同行出席。
他本打算向叶文洁转赠他拍到的杨冬的照片,让老人家留作纪念,却发现照片上出现了奇怪的数字(倒计时)。于是汪淼向叶文洁表示,自己下次再带着重新打印的照片上门拜访。
这为两人在叶家的见面和深谈做了一个更为合理的铺垫,也顺其自然地引出汪淼开始看见倒计时的相关剧情,同时整体节奏和逻辑都没有被破坏。
剧中大篇幅地描绘了汪淼发现倒计时乃至“宇宙闪烁”给他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和颠覆认知的恐惧,但没有忘记给他设计一个触底反弹,向死而生的高能情节,以一扫此前剧情所带来的压抑感。
坚信“邪乎到家必有鬼”的史强,给了汪淼当头一棒,将他硬生生从“信仰坍塌”的深渊里拽了出来。
回到家,女儿又上前跟他玩耍,这让疲惫不堪的汪淼从家庭温暖中汲取力量,终于露出了紧绷几日以来的第一个笑容。
汪淼打开电饭煲,女儿那句甜甜的“爸爸,你的眼镜花了”,简直是神来一笔。
对啊,一切都不过是三体人用智子蒙蔽了你的双眼,模糊了你的视线,让你感到害怕罢了。
此时此刻,汪淼才终于从虚幻不可触及回到了烟火人间,不再被倒计时造成的假象困住。
重启纳米实验的瞬间,眼睛里的倒计时也重新显现,但汪淼面不改色,眼里满是坚毅,坦然笑对未知的一切。
就像小时候学走路,摔倒了就站起来,追求真理的道路绝不会因为摔倒而停止,对真理的坚持也绝对是正确的。
这一回,是汪淼“抢”回了开关键,倒计时的启动由他主宰。
进一步体现倒计时再也不能左右汪淼的心绪,剧里还做了个有意思的设计:
对于倒计时开始习以为常的他,甚至拿它当厨房计时器使,提醒妻子鱼煮熟了,一秒不差。
嘚,汪淼变“淼表”了。这智子不得骂骂咧咧:你礼貌吗?
由此,汪淼也改变了史强对他的看法。后者打心眼里认可了这位勇敢的战友,把手机里给汪淼一开始备注的“怂”字标签给删去了。
为表达愿意与这位战友交付真心和全部的信任,史强甚至往身上挂了一个炸弹计时器,陪着汪淼一起倒计时。
这个举动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两人:你是火鸡科学家,那我就是火鸡科学家的保镖。不管倒计时的尽头究竟是什么,你永远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的恐惧有我来承担一半。
这一系列改编都是基于原著剧情和人物设定,合乎逻辑与情理地发散升华,获得了许多观众的大加赞赏,“大刘说他的角色都是推动剧情的工具人,但在这次的改编下,他们都有温度了。”
主角全员“演技派”,形象差距靠演技弥补
更锦上添花的是,凭借《觉醒年代》“陈独秀”一角拿下白玉兰奖视帝的于和伟,此次也再次用演技征服观众,将史强表面上是接地气的“莽夫感”,实际上粗中带细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刚公开角色名单时,这个选角曾引发不少质疑。毕竟在原著中,大史可是个“五大三粗、一脸横肉”的壮实糙汉,与思想精深、气度儒雅的“仲甫先生”形象相去胜远。
而于和伟凭借精湛的演技,放大自己和角色身上贴合的特质,弥补形象差距,硬生生把观众的评价从“他怎么能是史强”掰成了“他就是史强”。
制片人白一骢在《解码三体》中曾透露,于和伟在形象上的确与史强不算贴合,剧组最初的演员名单里,他也不是排在前列的备选者。
但最后于和伟却几乎是最早确定下来的选角,而且主创团队里几乎没有人对他展现出来的史强形象有所异议,他的表演说服了所有人。
此外,尽管目前出场并不多,但陈瑾饰演的“叶文洁”也几乎获得观众的一致认可。
不动声色的微表情和细腻的台词变化,展现了一个冷漠疏离的退休物理学家的形象。而在其波澜不惊的外表下,又是阴谋丛生,暗流涌动。
给孩子们买菜做饭的叶文洁是寻常老人的慈祥模样;而话锋一转说起学术问题,一开口就是业界大佬的权威风范;更不用提,当她话里藏话意有所指时,绝对冷静所带来窒息感扑面而来。
另一个给观众们带来巨大惊喜的则是由林永健饰演的“常伟思”将军。
“整个人类世界都是偶然,现在我告诉你,结束了,做好思想准备吧”,沉稳顿挫的台词一下子把压迫力拉满,妥妥的本剧名场面之一。
然而大家都忙着玩他的梗……
甚至包括他自己……
剧集播出至今,演技方面备受争议的是王传君扮演的“丁仪”,虽然他在形象上符合了《球状闪电》中对丁仪的部分设定,但不少观众认为他的诠释,与其说是对科学上有着狂热心态的科学奇才,更像是放荡不羁的文青艺术家。
对此,制片人白一骢在微博上为演员解释称,丁仪的未婚妻去世没几天,因此他“不会是一个正常科学家”的形象。
更让观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还有一段丁仪的原创感情戏。
未婚妻杨冬实验失败,信仰崩塌。结果同为顶尖科学家的丁仪,他宽慰人的方式竟然是求婚,“或许答应我的求婚,实验就顺利了,不行你就多试几次。”
这段剧情不在正片里,而是放到了片尾处
科幻作家@宝树
剧版《三体》出品方之一,三体宇宙的CEO赵骥龙表示,剧版主演名单是和合作方一起商量确定的,大家最关注的还是还原人物气质,同时邀请实力派演员出演,形成最后的主演名单。
演不了主角,演个几秒“路人甲”也是好的。于是在演员表里还出现了一个很喜感的场景:
知名制片人侯鸿亮,著名编剧、制片人梁振华,导演费振翔,人气作家江南、唐家三少等人都成了“特约出演”,过了把《三体》瘾。
这可能是史上平均身价“最贵”的“龙套”演员阵容了……
左为知名制片人侯鸿亮,曾担任《琅琊榜》《伪装者》《山海情》《父母爱情》等制片
右为知名导演郭靖宇,作品有《铁梨花》《勇敢的心》《唐朝诡事录》等
科学场景实景拍摄增添真实感,满满“彩蛋”让细节党舒适
《三体》作为“中国第一科幻IP”,影视改编的难点,还在于既要在情节上引人入胜,代入感十足,又要蕴含适当体量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环境。
为了让创作更为真实,剧组选择以实景拍摄为主,有几场科学场景的戏份甚至在国内科学界引起热议。
实景拍摄的巨大电子对撞机
美术组当时去实验室采完风,头都快愁秃了:这个咱是真的搭不出来啊……
《三体》总制片人李尔云介绍称,好在相关科研单位最后提供了很大支持,剧组在多个科学场景实现了实景拍摄,比如对撞中心、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三体》是进入到这里拍摄的第一个剧组,也可能是最后一个。”
截图自中国科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中科院之声”
中科院高能所发布的一篇文章中也提到,剧中从良湘加速器上得到的粒子物理实验报告几乎可以以假乱真,那就是北京谱仪II的运行状态报告。
文中还透露,粒子物理学家刘倩教授是该剧的科学顾问之一,他受邀制作了剧中的一个“衰变道的实验细节”,“这是一个违反轻子味守恒规律的稀有衰变,它的发生概率不可能这么高,也不可能有这么干净的结果。”
“如果在现实世界观察到这样的实验结果,科学家真的会发疯。不过不是发疯到想死,而是开心到要疯——居然能观察到违背物理规律的新现象,可以发好文章了!”作者调侃道,“可以说,《三体》电视剧实打实地吸引了物理学家的目光,获得了科学家小伙伴们的认可。”
还有眼尖的观众发现,汪淼观察电脑上的宇宙闪烁曲线时,屏幕上显示的卫星轨道参数,正是中国人造卫星的“老祖宗”——东方红一号现在的轨道参数。
颇具浪漫色彩的一点是,大刘被触发对宇宙的好奇,正是始于他7岁时亲眼见证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三体》也由此诞生。
像这样的“彩蛋”越来越多,让观众在观看时充满惊喜。还有谁没发现这条“智子路”!
为了还原剧中2007年的时代背景,镜头中尚未落成的央视大楼、叶文洁给孩子们播放的《虹猫蓝兔七侠传》、XP系统的电脑、街上贴着2007年年检标识的桑塔纳2000和老帕萨特……也都是制作用心的另一佐证。
开分8分,但叙事、镜头语言仍有不足
19日,剧版《三体》豆瓣开分拿下8分,目前涨至8.1分。近13万人评分中,四星、五星评论居多。
虽然目前剧作的总体评价还算不错,但考虑到《三体》原著其世界观之宏大、想象之绚丽,影视化改编的确不易,即使是备受好评的“照搬原著”也没有逃过一定争议:
“好消息是导演确实是按原著拍的,坏消息是把原著混乱的转镜和神神叨叨一起拍了”,有原著粉认为,剧版《三体》实际上并没有讲好故事,而是照本宣科,导致最后呈现的效果,更像是“一群演员围在一起办了场读书会”。
同样,对没有看过原著的剧粉来说,在故事的理解上仍存在难度。
不少路人粉反映被“劝退”的原因,是大量科学术语、概念、悬念劈头盖脸地砸来,再加上多线叙事的同时又不断闪回青年叶文洁在红岸基地的回忆,观剧存在一定的理解门槛,一个没跟上就会看得云里雾里。
在科幻改编剧中,如何分配好枯燥的科学解释的比例,兼顾观众的接受程度往往会影响科幻剧作的达成度。
剧版《三体》的解决办法是,用通俗化的语言梳理信息,将艰涩的科学理论用意趣的方式展现,降低理解门槛。就像上文曾提及的用“台球对撞”来模拟粒子对撞实验,具象表达“物理学不存在了”的抽象概念。
在第6集中,“为何不可能伪造宇宙闪烁”的解释也获得诸多好评。
当然,还会有像史强这样的普通剧粉“嘴替”,充当翻译功能。
当丁仪介绍“科学边界”组织,讲了一大段用词相当晦涩的的内容时,史强be like:
汪淼又突突突地输出了一通“纳米飞刃”的介绍,史强梅开二度。
是谁在演我!
除了剧情内容,在IP影视化中,鉴于《三体》的科幻属性,原著粉还会多一层顾虑,担心书中大量关于科技、宇宙的宏大场面无法完美展现。
这种担忧也非空穴来风,目前播出的几集在体现科幻想象场景时,时常出现迷幻的霓虹灯光,以及大量摇晃镜头和空镜头,质感略显粗糙,也让部分观众觉得有故弄玄虚之感。
类似的一幕被很多网民吐槽像《赛博朋克2077》
不过,随着最新剧情的播出,剧版凭借对“三体游戏”世界的呈现,小小扳回了一城。
游戏特效画面给了很多原著粉一个大惊喜,一些观众甚至开启了催更模式,对接下来即将登场的“审判日号”、纳米“飞刃”主导的“古筝计划”等重点名场面更为期待。
而在昨晚(19日)最新播出的第8集中,由杨蓉饰演的自媒体记者“慕星”频频出现。原著中段有过一个一笔带过的无名记者角色,“慕星”或为其衍生角色。
但包括她在内,“沙瑞山”“徐冰冰”等角色的几段扩写内容,均遭到观众质疑剧情“加戏”“注水”。这些戏份究竟是“点睛之笔”,还是“画蛇添足”,有待观望。
剧版《三体》播出至今,诚然有许多不足之处,但作为中国科幻作品的又一勇敢尝试,从它目前已播出的内容来看,还是值得鼓励和赞赏的,期待后续走向能够稳中向好。
这种压力未来也将转移给美国流媒体平台网飞版本的《三体》。该剧第一季已杀青,开播时间也暂定为今年(2023年)。同为真人版改编,两部作品势必无法避免将要“切磋”一番。
不过,从目前网飞公布的预告片和花絮来看,这个版本的《三体》似乎更多是在展现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们将如何共同面对危机,但它能否传递出大刘原著中根植于中国背景、中国文化土壤的文化内核,就得打个大大的问号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