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讯)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刚说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无法被“印太经济框架”(IPEF)取代,新西兰总理阿德恩也表达相同看法,称如果美国想要在印太地区进行经济合作,就应该重返CPTPP。
据路透社报道,阿德恩在访问华盛顿期间称CPTPP是“黄金标准”。但她也表示,即使没有这项协议,新西兰也会继续争取更多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
路透社报道截图
CPTPP的前身是奥巴马政府时期推出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当时美国政府希望以此孤立中国,遏制中国发展。然而2017年,特朗普在他正式就任总统的第一天就签署行政令退出了TPP。2018年,在日本的牵头下,剩余国家基于原有基础框架成立了CPTPP,2021年9月16日,中方正式提出申请加入。
路透社称,拜登政府因担心影响美国就业而不愿重返CPTPP。
5月23日,拜登在访日期间正式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PEF)这个最新的亚太地区经济构想包括印度在内的13个初始成员国,占到世界GDP的40%。
IPEF四大“支柱”被美国政府概括为:互联经济、弹性经济、清洁经济、公平经济,重点分别是数字经济、供应链、清洁能源和脱碳、打击洗钱与腐败等活动。
美联社称由于忌惮美国国内的保护主义情绪等因素,IPEF并没有提供美国市场准入的优惠条款,在关税方面也没有做出承诺,因此其吸引力遭受怀疑。
“我们看不到东南亚新兴经济体加入IPEF的好处,”一位日本国贸企业的主管对日本《每日新闻》说,“IPEF没有关税削减,也没有(提供更好的)机会进入美国市场。”
阿德恩说,IPEF是一个关于数字问题、气候问题的“讨论起点”,新西兰很有加入的诚意。IPEF可以为解决非传统贸易障碍提供机会,比如说那些导致美国婴儿配方奶粉短缺的贸易障碍。“所以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会,我们会抓住这一点,但我们也会继续倡导市场准入。”
在IPEF启动仪式的前一天,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接受该媒体采访时表示,新加坡欢迎并将加入IPEF,但刚刚起步的IPEF不是一项自贸协定,“并不能完全取代CPTPP”,他希望有朝一日,当美国的政治条件成熟时,能够重新探索CPTPP。
李显龙还重点提到中国,称中国这“经济巨人”始终在系统性地参与亚太地区事务,比如用“一带一路”倡议加快亚洲的基础设施发展、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来推动国际间合作、支持欠发达国家在后疫情时代的发展等。
他支持中国加入CPTPP,在李显龙看来,一个繁荣发展和踊跃参与地区事务的中国,对亚太地区有积极意义。
23日IPEF启动当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对此回应称,正如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所指出的那样,中方同地区国家一样,乐见有利于加强区域合作的倡议,但反对制造分裂对抗的图谋。中方认为无论什么名目的区域合作框架,都应该推进自由贸易,不应该搞变相的保护主义,应该有助于世界经济复苏,不应该破坏产业链稳定,应该促进开放合作,不应该制造地缘对抗。美方应切实按照自由贸易规则办事,而不是另起炉灶、另搞一套,冲击现行的区域合作架构,开地区一体化的倒车。
汪文斌指出,美国是不是在把经济问题政治化、武器化、意识形态化,用经济手段胁迫地区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美方欠地区国家一个说法。人为制造经济脱钩、技术封锁、产业断链,加剧供应链危机,只会给世界带来严重后果,美国也不能例外。美方应当知错改错,而不是一错再错。亚太成功的密码是合作共赢,不是零和对抗。亚太应该成为和平发展的高地,而不是地缘政治的决斗场,企图把亚太阵营化、北约化、冷战化的各种阴谋都不可能得逞。试图拿一个什么框架来孤立中国,最后只会孤立自己。
延伸阅读
李显龙访美被捕捉细节:拜登谈"印太"李显龙用"亚太"
【环球时报记者辛斌】正在美国访问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当地时间29日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谈。在两人会谈后共同举行的记者会上,一个细节被媒体捕捉到。新加坡《联合早报》30日称,拜登上台以来大力推进“印太战略”,在当天的记者会上也多次提及“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而李显龙虽然表示欢迎美国的“印太经济框架”,但在会谈开场及后来的记者会中提到本区域时,则多次使用“亚太”一词。有分析认为,美国所谓的“印太”一词含有反华意味,而其“印太战略”更被批是印太版北约。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当地时间29日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谈。图源:外媒
美国“外交学者”网站30日报道称,与拜登的会谈是李显龙为期8天的美国访问的重点,其访问将于4月2日结束。3月29日,两人举行了约一小时的会谈,讨论了印太安全、乌克兰冲突以及双边投资等议题。李显龙表示,新加坡希望美国在其众多关注中,通过其“印太战略”继续深化与亚太国家的关系——包括中国,也包括其他国家——并在此过程中促进该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安全。《日本时报》称,这反映了作为贸易中心,新加坡渴望与北京和华盛顿都保持良好关系。
在会谈后共同举行的记者会上,拜登在发言中至少6次提到“印太地区”,称“我们讨论了对印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广泛关切,确保该地区的所有国家,包括中国,都坚持实现自由和开放地区的原则”。李显龙则在发言中使用“亚太”一词,称他与拜登总统讨论了美国在亚太地区同时加强战略和经济投入的重要性。他表示,促进一个开放、包容、时新而且灵活的正面经济议程是重要的,新加坡因此欢迎美国提议的“印太经济框架”,这将强化美国对演变中的区域经济架构的投入。《联合早报》称,李显龙还指出,乌克兰战争对亚太地区也会产生影响,亚太各国需要保持开放的对话渠道,构建包容性机制,避免潜在燃点升级为冲突。
李显龙(左)与拜登会谈后共同举行记者会图源:外媒
在记者提问环节,有新加坡记者问李显龙对美国亚太政策的可预期性有多少信心?李显龙表示,从宏观角度说,美国对亚洲政策的导向已有共识,美国希望与中国接触,发展稳定可预期的对华关系,同时在经济、贸易、投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更多方面和亚太地区其他国家保持接触。
对于两人的用词差异,《联合早报》称,新加坡国务资政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张志贤上周谈到乌克兰问题时曾经指出,无论这些名词的前缀是亚洲、跨洲,还是印太,“让我们把精力投入到建设和发展融合而非分歧的架构上”。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3月7日曾在两会记者会上阐述对美国“印太战略”的看法。他表示,美国的“印太战略”正在成为集团政治的代名词。“印太战略”的真正目的是企图搞印太版的北约,维护的是以美国为主导的霸权体系,冲击的是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合作架构,损害的是地区国家的整体和长远利益。这股逆流与地区国家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共同愿景背道而驰,注定是没有前途的。
美国打着“促进地区合作”的旗号兜售“印太战略”,玩弄的却是地缘博弈的把戏。印尼外长蕾特诺近日公开表示,东盟成员国不希望在美中竞争中选边站队,美国需要为印太地区制定更强有力的经济议程,而不是只关注安全问题。“我们的人民想要的是繁荣,而不仅是安全……我们的人民会问,如果它(美国的印太战略)不能为人民带来经济利益,这个概念还有什么意义?”
李显龙此次访美的时间点也有特别意义,因为3月28日至29日本是美国此前单方面宣布的“美国-东盟特别峰会”的时间,但因为东盟多国领导人不方便在这个时间点出席,会议被无限期推迟。不过拜登29日仍然称期待这个春天在华盛顿举行该峰会。“外交学者”网站30日称,“美国-东盟特别峰会”旨在展示“美国对该地区的持久承诺”,但因日程安排冲突被无限期推迟。评论称,“中国似乎利用(美国的)日程安排失误推进与东南亚主要伙伴的外交”。中国外交部近日宣布,印度尼西亚外长蕾特诺、泰国副总理兼外长敦、菲律宾外长洛钦、缅甸外长温纳貌伦将于3月31日至4月3日分别对中国进行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