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妈妈提问,
孩子马上就要进入三年级了,现在暑假作业还需要催,虽然不至于多头痛,但还是缺乏主动性。都说三年级是个分水岭,很担心孩子掉队。怎样让孩子从“让我学”,过渡到“我要学”的状态呢?
一到假期,孩子学习不主动的问题尤为突显。我身边也有几个家长都反映孩子暑假玩手机、看电视太多,学习散漫。
让孩子学习变得自觉、自律,是需要我们长期努力的事,来看看具体怎么做。
从长期来看,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首先自然是我们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榜样。比如孩子面前玩手机、看电视要克制,如果家里的环境是散漫的,孩子也很难自觉起来。
除此之外,还有三件事要帮助孩子:
第一件事就是“培养自我”。
所有的自觉都是建立在“自我”基础上的,没有“自”,哪里来“觉”?
为了培养孩子的自我,父母要逐渐减少对孩子各方面的干预,增强孩子的自我意识,为孩子提供独立思考、行动的机会。
这点其实不容易做到,因为从孩子出生时起,我们就照顾孩子惯了,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我们也经常想不起来要放手,总是不自觉地过多干预孩子。
昨天带女儿去同学家参加生日聚会就遇到这样的事。当时来了很多同学,大家玩得热闹,小寿星突发奇想,拿出纸笔说要把同学们画下来。
我们几个大人都觉得他的主意非常好,就看着他画。他很快就把每个小朋友都画出来了,拿给妈妈看。妈妈先笑嘻嘻地看了一阵,然后指出男孩画得太潦草,有几个地方画得不好,要求他重画。
小寿星不高兴了,气嘟嘟地重新画了一次,不过还是按自己想法画的,只是认真了点。最后他妈妈勉强认可了。
画画是孩子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如果有表达得不对,或者不符合孩子最初的想法,平时可以多引导,多启发,让孩子清楚地意识到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增强自我掌控感。
孩子的自我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如果我们平时不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就不能要求孩子突然能自觉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第二件事,让孩子找到学习与自己的关系。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把未来的设想和现在的学习联系起来,比如,我女儿说长大想当飞行员,我就告诉她要学好数学,因为数学不好飞机上那些坐标、数据就看不懂。
邻居家女孩正在学英语,有一次她说想遇到外国小朋友,这样就可以一起聊天。她妈妈就鼓励她多学点,这样见到外国人才聊得起来。
小孩都会有很多梦想、愿望,我们可以从这个点出发,鼓励孩子好好学习,而不是总灌输“学习就是为了考个好大学,将来有个好工作”这种观念。
只有当学习是和自己关系紧密的一件事,孩子才会上心,才觉得是在做自己的事。否则总被大人逼着,他认为是在为大人学习。
第三件事,帮助孩子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习自信。
这就是个技术活了,学习讲究方法,不是每个家长都懂学习之道。不过小学低年级的任务我们还是能够胜任的。在这几年教会孩子一些通用的方法是很不错的。
比如,目标拆解法,教会孩子把看起来困难的学习任务,分解成一个个更容易达到的小目标,进而攻克难关。这个方法不管放哪都通用,将来工作也要用。学会这点也不怕什么困难了。
还可以找到孩子的优势,用优势带动劣势,而不是先补齐劣势。
斯坦福教育学博士妈妈陈美龄就说过,不要担心孩子偏科。她的大儿子特别喜欢数学,她请来家庭教师帮他尽情地钻研数学。数学特别好,大儿子非常自信,在语文这种不擅长的科目上也渐渐自信起来,成绩也慢慢赶上来了。
二儿子喜欢英语,小儿子阅读厉害,她都投其所好,让他们发挥所长。有了自信后,在其他方面也不怯场,不擅长的领域也会主动学起来。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偏科,不要总说“你xx很好,就是……”这种话,而是要鼓励他把擅长的学得更好,让他找到成就感,再拓展到其他科目。
长期做好以上三件事,孩子的学习自觉性一定会慢慢被培养出来。
当然过程不会一帆风顺,遇到问题或瓶颈,允许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要着急诱导他们喜欢上我们安排的事情。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他可能会反复试错,反复权衡,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这些过程都要允许,因为这种成长可能比学到哪些知识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