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英东葬礼:警车开道,李嘉诚送行,何鸿燊不顾80岁高龄坚持扶灵

热点资讯2023-01-29 13:50:35智慧百科

霍英东葬礼:警车开道,李嘉诚送行,何鸿燊不顾80岁高龄坚持扶灵



“如果人生的满分是一百分的话,那我要给自己打一百多分”。

逝世前,霍英东总结自己的一生,如此自我评价道。

这位曾伴随着香港海风出生的一代宗师,最终离开人世,留下了供后人缅怀的传奇人生。



一、逝世于北京

2006年的10月28日,霍氏商业帝国的缔造者——霍英东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遵照其家人的意愿,霍英东的遗体被运回了香港,在香港下葬。

11月7日,香港殡仪馆,霍英东先生的灵柩被安置于此。



灵堂的布置清雅庄严,在灵柩周边也摆满了各界人士致送的花圈,其上的署名有中央领导人,也有政商两界的名流人士。

花牌布满了灵堂内外,在满眼肃穆的白色中,最醒目的便是棺椁上覆盖着的五星红旗。

自灵堂布置妥当起,前来吊唁的人便络绎不绝。



除了霍英东的亲人外,各界知名人士,如唐英年、陈方安生、邵逸夫、何鸿燊、李嘉诚、董建华等都纷纷前往灵堂送行、吊唁。

悼念仪式接近尾声时,有十人扶灵,“赌王”何鸿燊赫然在列。

霍英东与何鸿燊曾共同携手,推动了澳门经济的发展。



在霍英东逝世后,已经80高龄的何鸿燊不顾高龄,坚持扶灵。

他说,霍老是他生平最精明的朋友,两人的友谊长达四十多年,合作无间。

送葬队伍浩浩荡荡地前行着,作为长孙的霍启刚手捧着霍英东的遗像走在前列。

警车开道、区旗半降、特首扶灵,这位“国士无双”就这样风光地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



在香港,豪门的葬礼是一门政治。

而纵观香港的政商两界,能在灵柩上覆盖国旗的,霍英东算前无古人的第一位,至于是不是后无来者,目前尚且不知。

霍英东究竟是做出了何种贡献,能够让他享受这样的礼遇?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霍英东,香港还真不一定是今日的香港。

而中国内地的发展,也离不开霍英东的鼎力相助。



二、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霍英东是穷苦人家出身,更离奇的是,他不知道自己的来路。

据霍英东所说,自他爷爷那辈起,霍家就生活在水上,而霍英东也是在码头的一条小船上出生的。

小小的船舱,便是霍家遮风避雨的容身之所。



霍英东的童年是极其不幸的。

在他7岁那年,他的父亲和两个哥哥相继去世,只剩下年幼的霍英东和母亲,以及一个9岁的姐姐和一个5岁的妹妹。

孤儿寡母相依为命,虽然条件极其艰苦,但霍英东的母亲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

她很清楚地知道: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于是,霍英东被母亲送去上学。

当时,有一个免费的小学可以就读,不过需要考试。

霍英东很争气,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入学考试,从此开始了自己的读书生涯。

1936年,13岁的霍英东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皇仁中学。

这所学校虽然是中学,但是它的教学质量丝毫不输一些大学。



而且,这所学校也是卧虎藏龙,后来的很多知名人士都曾在这所学校就读,比如国父孙中山、“赌王”何鸿燊等。

出身草根的霍英东,凭借一己之力得以与众多世家弟子坐在一起读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准备考大学的那一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上了中国国土。

教室被占、桌椅尽毁,不得已,霍英东离开了校园,进入了社会。



三、首创“卖楼花”

去铲煤打铁被炒了鱿鱼、去糖厂不小心炸了实验室、去仓库打秤被别人嫌弃笨手笨脚,年少的霍英东遭到了社会无情的打击。

就在他沮丧不前的时候,霍母为他指了一条路:开杂货铺。

霍英东经商的天赋就这样显现了出来。



货运买卖、拍卖日军遗留物资、出海打捞海人草、向内地偷运物资......

年少有为的霍英东,以一往无前的狠劲闯出了一片天地,为自己攒下了人生第一桶金。

1953年,香港地产大旺,极具前瞻性的霍英东迅速跻身地产行业。

仅仅两年的时间,他便成为了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香港十大地产商之一。



这一切还要归功于他所创的“卖楼花”的方法。

无论是当时的香港,还是世界上其他国家,买房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房。

但是,动辄就几万、十几万的房价,不是所有人都能一下拿出来的。

为了能让普通百姓买得起房子,霍英东想了一个办法:先付一部分定金,再分期支付剩下的钱。



这就是所谓的“卖楼花”,先付定金买“花”,等花结成果实,再付余款,也就是如今的:首付加分期付款。

这一方法可谓是绝无仅有,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无数人的推崇。

一时间,排队前来买房的人络绎不绝,整个香港都仿若疯了一样。



而这一办法的推行,也在无心之间插柳成荫。

在这之前,受战争的影响,香港的制造业陷入了萧条低迷。

霍英东“卖楼花”的方法推出后,很多濒临倒闭的工厂得以将地卖出。

赚了钱后,这些厂家又将厂址迁往了偏远的地方继续生产,原本接近破产的企业因此起死回生,香港的制造业也迅速繁荣了起来。



以此为起点,整个香港的经济以惊人的速度被盘活,并成为了“亚洲四小龙”中最先腾飞的一个。

霍英东的商业帝国越建越大,而他本人也由一位商业新贵逐渐发展成为了香港大佬圈中的教父级人物。

霍英东的传奇事迹之多,不是三言二语可以说尽,而他与大陆内地的联系,才是他最终得以获得这般殊荣的根本原因。



四、为祖国四处奔走

从打破英美封锁线向内地偷运物资开始,或明或暗,霍英东对大陆的投资和扶持就没有断过。

1964年,毛主席亲自署名,邀请霍英东前往内地参加国庆15周年大典,霍英东欣然前往。

由于局势所迫,这次的行程是秘密进行的。



然而,纸包不住火,这次行程还是被港英政府知道了。

从北京返回香港后,霍英东遭到了来自港英政府的无情打压,他也因此损失了近百亿港币。

接连的压迫让霍英东意识到,自己在香港怕是很难再有大作为,于是,他退出了香港商圈,转向内地发展。



改革开放后,霍英东更是全身心投入到内地的建设。

据霍英东的挚友说:“1978年开始,霍英东就抛开了香港业务,一心参与内地的改革开放。

霍英东对国家的贡献并不仅仅局限于商业的支持,还有体育事业的协助。



而中国得以重返国际奥委会,霍英东功不可没。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虽然返回了联合国,但是大陆在国际上并没有体育空间。

我国一直想要取得重返国际奥委会的资格,却苦于没有中间的搭桥人。

就在这时,作为国际足联执委的霍英东接到了中央的委托。



为了帮助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霍英东和自己的儿子霍震霆开始东奔西走。

他们使出了浑身解数来应对来自各方的麻烦、危机,甚至还遭到了性命威胁。

凭借着多方的协调和周转,中国成功返回了国际奥委会。



1984年,是中国重返奥委会后,参加的第一届奥运会。

霍英东不顾外界的威胁,带着全家人去到了现场。

当听到国歌响起,看到五星红旗升起时,霍英东激动万分。

他说,那是他这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刻之一。



也是在这一年,霍英东再次被邀请出席中国35周年的庆典。

这是他第二次登上北京城楼,当被记者问及是什么感受时,他什么也没说,却热泪盈眶。

在参加完1984年的奥运会后,霍英东便一直有个愿望,那就是中国一定要申办一次奥运会。



2000年,北京申办奥运会,霍英东动用了自己的声望积极“拉票”。

可惜,中国最终以一票之差失去了主办权,霍英东也因此失落了很久。

一直到他去世的那年,霍英东都没能亲眼看到中国举办的奥运会。

值得慰藉的是,他去世之时,北京已经申奥成功。



北京的水立方是08年奥运会的场馆之一,也是唯一接受港澳台的同胞捐赠而建设的奥运场馆,而霍英东是这个场馆的最大一笔捐赠者。

霍英东说:像他这样在港英政府的统治下发家的人,所拥有的那种民族感情,恐怕是其他人无法理解的。

而他的拳拳爱国之心,在他的有生之年,也贯彻得淋漓尽致。



纵观霍英东的一生:前半生,他助力香港,从一个小渔村蜕变为“东方之珠”;

他的后半生,则倾注全部心血“唤醒”了东方雄狮。

他恢弘的一生,配得上灵柩覆盖国旗的礼遇,而他的名字也注定要被载入史册。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