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边越来越多朋友“中招”,我也没能扛住。
还好,我早在11月初就已经备好了药。但不是每个人都这么早就有准备。如今,各大药房感冒类药物库存告急,买药成了难题。于是,有人把目光对准了暂时还不缺药的偏远县城,用“跑腿+快递”的方式将这里的药买回所在城市。
空!空!空!
如果这只是个体行动,那无可厚非。买药治病,天经地义,而且也没有哪条法律规定,不能异地购药。
但在社交平台“异地抢药攻略”的大肆渲染下,不少人都加入了异地抢药的“大军”。眼看着一个个县城药房的药被买空,他们又对准了其他县城。
抢!抢!抢!
如果情况继续下去,一旦这些县城出现感染,将可能面临无药可用的危急情况。
挖偏远小城墙脚
亏你想得出来
前不久,同花顺财经制作了一张全国大部分地区“第一波感染时间预测”的统计图,从中可以看出,北京已经迎来了第一波高峰,广东、四川等地将在下周二(12月20日)迎来高峰。
第一波感染高峰预测,看看你所在的省市是什么情况。
这张统计图还传递了一个信息,就是不同地区迎来高峰的日期并不相同。另外,结合社交网络信息,我们可以判断得出结论,北京、重庆、广州等大城市要比周边小城市更早迎来高峰。
也正因为如此,这些大城市的人们对感染信息更为敏感,用药需求高峰也来得更早一些。而周边地区乃至偏远地区,一方面信息不畅还没开始囤药,另一方面感染高峰到来得晚,所以用药高峰也来得更晚。
这就出现了一个结果,大城市药物供应能力更强,却供不应求;而小城市药物供应能力薄弱,却暂时供过于求。这一波“异地抢药”风潮能起来,就是钻了这个时间差。操作上,只需更改外卖软件定位,在疫情尚不严重的中小城市网购布洛芬等缓解新冠症状的药物,再联系快递员跑腿取货,寄送到家。
所谓的攻略,现在已经被平台下架了。
就这样的小把戏,一传十,十传百,竟传得一个又一个县城药物告急。
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看出,有的人真的只是单纯买药,但也有的人似乎带着其他目的。例如,一口气囤十多盒布洛芬的人。
囤这么多是要干什么?
我这一次阳性,一共只吃了8粒布洛芬,烧退了、身上不痛之后就没再服用了。囤十多盒,而且布洛芬保质期普遍只有2年,就算平均每个月“阳”一次都吃不完吧?
难道是为了倒卖?我们不得而知。
北京安剑律师事务所周兆成律师表示,如果仅是自用,其行为并不违法,毕竟异地买药也是因为大城市无药可买,不得已而为之,属于自救行为。但如果是为了囤货并高价卖出,那么就违反了我国相关法律规定。
你抢走的药
是他们的希望
其实,如果每个人都按需购买,很可能也不至于会缺药。或者说,不至于会这么快缺药。
以我为例,这一次感染只吃了8粒布洛芬,而一盒通常是20粒。一盒的量,即使一个三口之家全部感染,匀一匀也勉强够吃。
但囤货者不是这个逻辑,他们有的是因为对感染及复阳的心理焦虑、有的则纯粹为了倒卖,巴不得以数倍于需求去准备,宁可剩下过期,也不能接受匮乏。
小县城的代购,起初是一片好心。
起初,有县城当地的人出于好心,帮来自大城市的人们做代购。到后来,城里的一些人直接以“差评”威胁外卖员转寄快递……
在这个过程中,社交平台成了宣泄这种“恐惧匮乏”情绪的窗口。
“一次性把店里的布洛芬扫光了。”“你说的这个定位已经买不到了,我换了一个边境城市。”类似的评论,似乎在渲染一种胜利的宣言。
很多网友都看不下去了。
还有人喊出了“把小县城的药买光”的口号,小县城哪里“做错”了吗?
要知道,很多小县城里,相当一部分人口都是留守的老人和孩子,这部分群体疫苗接种率低,同时也是病毒的易感人群。而很多县城都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医护力量不足,一旦发生聚集性感染,再叠加药物不足,后果将难以想象。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农村已经进入了中度老龄化社会,农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为23.81%和17.72%。
什么信息差,我看是道德差。
老年人抵抗力大多比年轻人差,更何况,他们身上还可能有其他基础疾病。很多年轻人感染一波,症状普遍以发烧、浑身疼痛、鼻塞、咳嗽为主,部分还伴随呕吐。但到了老年人这里,还可能诱发基础疾病。
异地购药虽然不违法,大家的心理焦虑也可以理解,但此时一定要更理智,不过量购买,否则有可能夺走这些人的希望。
目前,已经有一些人行动了起来,他们发起了“农村退烧救助行动”,帮农村老人募集、捐赠退烧药。尽管这些努力看起来是微薄的,但涓涓细流足以汇成江海。
根本之策在供给
也在监管
异地购药,倒不至于到“为恶”的程度,但与人相争,而且是争用于治病救人的药物,终归还是站在了道德天平的另一面。
我联想到一部西班牙电影,叫《饥饿站台》。大概是有个监狱,它的结构是垂直的,一共有一两百层,每层住着两个人。食物会通过一个站台从上往下派发,如果每个人按量领取,那么每一层的人都能吃饱肚子。但结果总是,上面几层的人会拼命抢食物,宁可吃到撑,也绝不少吃一口。到了最后几层,就空空如也了。
食物是足够的,“暴食”造成了匮乏。/《饥饿站台》
囤药的道理,和《饥饿站台》有些相似。如果每个人都量力而行,药物也不会这么快就陷入紧缺。
“正观黄河评论”认为:“每个人的健康都很重要,若是因为自己的疯狂异地抢药导致当地需要药品的人买不到药,这样的场景想必不是大家希望看到的。”
不过,从根本来看,之所以会出现抢药潮,甚至从城市抢到了县城,还是因为相应药物的产能暂时没有跟上。
“极目新闻”评论道:“治本之术仍然在于要尽全力加大药品供给,抓紧研判药品供应在疫情防控中的短板,采取有力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同时,所有人也应该及时回归理性,要清楚明白药不能乱吃,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如果产能跟上,需求就不会溢出。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专门就缓解买药难问题做出解答。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周健表示,将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千方百计推动企业迅速稳产达产、扩能扩产,加大重点药物市场供给,引导合理有序精准投放,努力缓解买药难问题。
另一方面,社交平台自身的监管力度也在加强。目前,相关平台上已经无法查找到关于异地购药的所谓攻略了。
既有政府调配资源,又有平台加强监管,还有民间自发捐药,这一波由异地购药引发的争议,看来在朝着积极的方向走。
越来越多人感染,也意味着会有更多人走向康复。到时候,春暖花开,更加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