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设计院:老旧小区改造提升 构建更加优美的人居环境

热点资讯2023-01-29 16:02:23智慧百科

重庆市设计院:老旧小区改造提升 构建更加优美的人居环境

整洁的街道、彩色的廊桥、“讲故事”的文化墙、欢声笑语的小区、游乐园潮流的文创街区……这是近年重庆市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的生动写照。

为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重庆市设计院不断在城市更新的路上积极探索,构建更加优美的人居环境,争取实现居民从“住有所居”到“住享乐居”,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居住的安全感和获得感。

重庆医学院路小区、张家花园平街、枣子岚垭老社区、北碚南京路片区……许多老旧小区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城市美丽画卷在重庆市设计院笔下铺就。

旧貌换新颜,蝶变游客打卡地

傍晚的山城,一半烟火,一半清欢。阳光透过郁郁葱葱的黄桷树洒进枣子岚垭,湿热的风迎面拂来,伴随着孩童的欢声笑语。下班回家的居民拎着满篮子的菜,爬完一步步梯坎,踩在色彩鲜明的步道上,连步伐都显得格外轻快。

这是如今的枣子岚垭,新与旧之间汇集着老重庆气息。

“哪儿想到有这么大的变化!前几年基本没人在小区耍,一是没有场地,二是小区脏兮兮的。那时候想散散步都要去附近的大礼堂。”搬来枣子岚垭五年的张阿姨坐在新修的长椅上感叹道。


枣子岚垭。重庆市设计院供图

坑坑洼洼的水泥地,下雨刚出门就会打湿鞋;破损、脏乱的墙壁,角落遍布蜘蛛网;杂草丛生的空地无人问津......不过这些乱象在改造后都一去不复返。


城市更新前的枣子岚垭。重庆市设计院供图

“现在大人、小孩都喜欢在这里玩耍。水泥地换了,积水和青苔消失了。空地重新规划了,地方够大,树也茂密,小区比以前看起干净漂亮了,夏天坐在这里乘凉心情都好些咯。而且小区里面还新修了游乐园,我家孙女最爱在这里和邻居家小孩玩滑滑梯,经常催着回去吃饭都不想走。”张阿姨的喜悦感溢于言表。


小区里面新修的游乐园。重庆市设计院供图


坑坑洼洼的水泥地换成了红黄相间的透水沥青混凝土,脏乱的墙壁换上颜色鲜明统一、干净整洁的新衣。重庆市设计院供图


小区内还新增了充满艺术气息的文化墙,述说风雨历史,唤醒居民尘封的记忆。重庆市设计院供图

而除了当地居民,为枣子岚垭驻足的还有另一拨人。

“这里有个空中步道,游客们很喜欢,外地人都觉得新奇。现在经常有旅游的小妹妹站在廊桥上打卡拍照,还有不少背着相机来的摄影师呢。”张阿姨又指着头顶上的廊桥说道。


廊桥新貌。重庆市设计院供图

抬起头果然有一道高高悬空的桥廊,它建在上下高差40米的山坡上。这个廊桥从正街平街层转折入户至两栋居民楼的第六层,这种平街入户是山地空间的一大特色。

改造时,廊桥被作为保留小区记忆的创作重点。

重庆市设计院设计团队通过结合美学的方式与功能的需求对廊桥进行了加固设计,加建栏杆扶手以增强通行的安全防护。同时,用红色和黄色统筹廊桥面铺装和廊桥栏杆,使廊桥在色彩上呈现鲜亮而协调的特点。


廊桥新貌。重庆市设计院供图


廊桥还通过隐藏式灯带提升了夜间通行的安全性。夜晚灯亮时,会变得分外漂亮。重庆市设计院供图

这条带着老重庆特色的空中步道见证了居民一段又一段的时光,是储存居民幸福感和归属感的桥梁。看到它,曾经的回忆会在脑海里散开,带着温度,带着色彩。而在改造中它又迎来了别样的新生,吸引着无数外地游客的目光,成为大家了解城市文化的新窗口。

构建共享空间,重塑社会关系

重庆医学院路小区又称重庆医科大学家属区,位于渝中区石油路街道,建筑年代横跨上世纪60年代至本世纪初。


重庆医学院路小区。重庆市设计院供图

在历经半个多世纪后,小区已经由纯粹的高校家属区演变为“半校产半社会”的小区模式。一边是以老年人居多的教师家属代表,另一边便是年轻的高校老师与学生。

虽然同处一个区域当中,但各自的空间社会关系却又不相交,对老年人来说,空间社会关系较为闭塞。

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存在严重割裂感是改造面临的一大难题。这也是中国社会步入老龄化阶段所面临的困境。

要打破这种边界感,需要将不同年龄的人群引进所设计的空间当中。

经调研,设计团队发现小区空间边界太过分明。有一处大边坡分割了整个小区区域。

通过在边坡中设计蜿蜒曲折的小径,使得原本被分割的两个区域重新连接,并且栽种各种有色乔灌地被,在地面铺上彩色铺装带,原本光秃的土坡变成了独具特色的网红边坡。


小区新边坡景观。重庆市设计院供图

小区里散步的老老少少,都会汇聚至这一处新边坡景观当中。

“以前老想搬出去,现在只想留下来”,是王婆婆发自内心的转变。

“坡坡上的梯坎变成了小路,我们现在出门方便多了,出门次数变多了。现在地面也很干净,五颜六色怪好看的,年轻人也喜欢在边坡耍。散步的时候跟年轻人说说话,感觉就没这么孤独了。以前一直跟屋头娃儿说想搬出去,现在这里变得又方便又干净,不想走咯!”76岁的王婆婆说道。

而对于年轻人来说,则是荒芜的土坡变成了彩色的休闲地,大家不再是匆匆回家时路过的“行人”。晚饭后,住在小区里的年轻人会结伴来网红边坡散步聊天,他们在社区的归属感不断提升。


小区新增了社区图书馆,宽敞明亮的大厅、错落有致的书籍、安静惬意的环境,集阅读、休闲、学习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空间,适合各个年龄层人群。重庆市设计院供图

随着公共空间的共享化,老年人与年轻人的空间社会关系得以重塑,老人的社会参与感与年轻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得到提升。设计团队希望“空间共享化”理念所设计出来的老旧小区,能作为一个亮点带动整体改造提升的水平,使城市整体的老旧小区改造都能做到老有所依,共享共融。

留住历史记忆,延续城市文脉

“我去过许多南京路,但唯独对北碚这条南京路有着不一样的情怀”。


文创街区。重庆市设计院供图

“九一八”事变后,为激励人们奋发图强、坚持抗战,中国每沦陷一座城市,时任区长的卢子英便命令以沦陷城市命名北碚街道。北碚南京路是一条有家国情怀的路,它承载了太多历史重量。

2017年,北碚南京路片区风貌改造项目正式启动。北碚老城会发生怎样的蜕变呢?人们盼望改变。

带着市民们的希冀,重庆市设计院设计团队采用“微改造”的方式,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了修复。

首先在街道命名上,北碚南京路延续了抗战时期的街名地名,希望这段珍贵的历史见证能被人永远铭记。


北碚南京路。重庆市设计院供图

同时,设计团队对建筑外立面、绿化、管网等进行升级,完整保留了北碚南京路中街巷空间和布局等传统风貌。将新华日报北碚发行站活化利用为“文化驿站”,使中华文化命脉的人才和文物史料,得到尽可能安全的保护和存续。

老城正在发生着悄然的改变,但那份绵延不绝的烟火气和人情味儿,仍然让人熟稔亲切。

“这还是我记忆中的北碚!绿油油的梧桐树、从小喊到大的地名、街边的小铺都还在。于我们市民来说,最重要的还是那份亲切感。建筑还是那些建筑,但是又感觉焕然一新了!以前墙面看着陈旧,很多蜘蛛网,完全感受不到老街风貌。现在整个建筑外观变干净了,色调也变暖了。不止在‘面子’漂亮,‘里子’也很扎实,改造的时候把我家墙壁漏水十多年的坏毛病都治好了。”

赵老师是土生土长的重庆北碚人,对于北碚的改变他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文创街区。重庆市设计院供图

“白天在文创街区看报喝茶,晚上就去江边散步看江景,饿了就在街边找家小面馆吃二两小面。现在的北碚是个既有历史底蕴又有‘耍事’的好地方。非常欢迎大家来旅游!”


市民在改造一新的街区下棋。重庆市设计院供图


江边步道。重庆市设计院供图


朝阳社区艺术馆。重庆市设计院供图

从基础设施改造到区域功能完善,从社区活力的唤醒到带来产业新机遇,从历史文化保护到塑造资源可持续发展,从公共空间改善到重塑社会关系……一个个老旧小区在城市更新的历程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逐渐呈现出更加宜人宜居的模样,带给人无限的惊喜。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不断得到提升。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重庆市设计院今后将在城市更新的道路上持续发力,为推动行业发展、建设美好城市作贡献更多力量。(重庆市设计院供稿)

本文标签: 重庆市  老旧小区  设计院  北碚  重庆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