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华人企业家普遍长寿,这几位企业家却天不假年?

热点资讯2023-02-12 20:59:50智慧百科

为何华人企业家普遍长寿,这几位企业家却天不假年?

杰出的浙商代表郑永刚先生,在日本因突发心脏病猝然辞世,享年65岁,令中国工商界震惊,也让认识和了解他的每一个人感到痛心。


在此之前,在浙商中,有年仅38岁、饮恨撒手人寰的王均瑶,亦有享年72岁、坚持叶落归根的鲁冠球。鲁冠球、王均瑶、郑永刚,这三位不仅是浙商的杰出代表,同样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的杰出代表。四十余载大浪淘沙,他们创立的企业发展到今天依旧欣欣向荣。

早年有人用“四千万”来形容浙商精神: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唯其太过辛苦,奋力打拼,忽视了自身健康,令人叹息。

01 哪些企业家最长寿

什么是成功的企业家?

储留香认为,是真正为社会创造价值。这其中,至少有两层含义,首先是企业要基业长青,另外,企业家自己也要活得足够长。生命愈发健康而丰盈,当然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唯此,于企业家个人而言,方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现代社会,人要活到多少岁才能称得上长寿呢?

中国古代九十岁叫上寿,达到百岁为期颐之年,能够活过九十上寿,达到百岁期颐之年,才叫真正长寿。

其实,上述这三位企业家,只能说是华商中的特例。放大到整个港澳台、东南亚的企业家圈层,东方企业家们大多有着惊人的寿命。另外,事业和寿命在全球范围看,也不是一对矛盾。有很多的世界级的企业家,他们既能够开创伟大的事业,同时又能健康长寿。

已故而长寿的企业家有:

香港企业家邵逸夫,享年107岁,全球最长寿的企业家之一;美国著名企业家、金融家戴维•洛克菲勒,享年101岁;日本松下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享年94岁;去年远行的经营之神稻盛和夫,享年90岁;台湾台塑创始人王永庆享年91岁;即使罹患严重基础疾病、长年靠透析续命的金利来创始人曾宪梓,也享年85岁。所以说,东方人是有着长寿基因的,至少没有短板。
来源:华夏基石;2022年统计

长寿并不意味着清闲,无所事事,超然物外。恰恰相反,越是长寿的企业家,越积极入世,甚至奋战在商业一线。有些企业家年过90,到现在还仍然健康快乐地工作、并快乐着:

如美国地产商特德•勒纳,今年98岁了还在工作;

英特尔创始人摩尔,今年94岁,虽然退居二线,但还活跃在慈善与艺术品收藏一线;

93岁的巴菲特,与他98岁的搭档查理•芒格,还能在股东大会上与全球投资者互动长达6个小时,而不显疲态,堪称奇迹;

日本的伊藤洋华堂集团创始人伊藤雅俊今年已99岁高龄;

全球最大的化工集团、德国巴斯夫股份创始人特劳德尔,今年也96岁了。


来源:华夏基石;2022年统计

长寿也不意味着一定要清心寡欲。

以鲁伯特·默多克为例,生于1931年3月11日,还有不到一个月,即将满92周岁。这位老爷子的私生活,一直是各路娱乐媒体竞相捕捉的重点。

也许很多人对老默不以为然,但这至少表明,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老头儿。
传媒大亨默多克前后离婚四次,91岁依旧春心荡漾,与红颜知己共浴爱河。来源:InsDaily

02 以苦为乐的中国企业家们

话题回到中国内地企业家身上时,忽然就会变得沉重。

生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中国人,吃过苦,受过罪,即使后来白手起家创业发达,大多数也是把工作当作人生全部和最大乐趣。

全球最大的棉纺织企业同样也是全球最大的电解铝企业、魏桥集团创始人张士平,出身贫寒,生活简朴,从来没有秘书,用的手机是200块的山寨机,却为16万员工盖了670万平方米的房子。

2019年,魏桥集团创始人张士平因病去世,享年73岁。


万向集团的创始人鲁冠球,生前每天工作17个小时,早上5点10分起床,7点前上班,工作凌晨才休息。罹患重病之后,他曾经跟儿子鲁伟鼎说,他这辈子活了70多年,等于别人活120年,值了。

虽然留在美国治疗能够让生命延续更长时间,但鲁冠球生前最后一个愿望,是一定要叶落要归根,不能死在美国。他最终如愿回到杭州萧山老宅,在那里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光,享年72岁。

这张玻璃写字台板,见证了鲁冠球奋斗的一生;来源:万向集团官网

坚持“不上市、无外债、有尊严”的扬子江集团创始人徐镜人,也是在赴新疆伊犁开会的飞机上突发心梗去世。

这些企业家勤恳而简朴,生于困厄动荡之际,逝于富足昌盛年代。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忽视了健康,个个都是拼命三郎,结果最后真的拼上了性命。亲力亲为,能够吃苦,本来是中国企业家的底色与特质,现在看,倒反而成了短板。

笔者认识郑永刚是在2002年。记得他在采访中说,自己生活中的爱好并不多,热爱运动,游泳、打高尔夫。“作为一个企业家,需要健康的心态,更需要保持健康的身体,可以放松地去思考、决策一些问题。”那一年,他才44岁,杉杉已经上市7年,早已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服装企业。二十多年过去了,在笔者眼中,郑永刚身上至少有三个鲜明的特质,可以用三个“敢”来概括:
他敢闯,一句“不要太潇洒”,做出一个中国第一服装品牌;他敢变,力排众议转换赛道,先后成为全球最大的负极材料与最大的偏光片企业;
他敢退,2018年退休交班给生于1991年的儿子郑驹时,后者才刚刚27岁。

结语

多年前,生于1952的一位浙商、开元旅业创始人陈妙林和笔者说过这样一句话:

他们这些生于五零年代的企业家,小时候受过苦,挨过饿,也遭过罪,吃个盒饭一粒米掉在桌子上都会捡起来,财富于他们个人生活其实没有什么意义,活得再久也不学不会奢侈、也不会贪图享受。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把企业做好,做得长。陈妙林有个好习惯,多年来坚持冬泳,即使炎炎夏日,也会在浴缸里放满冰块泡上一会儿。

如何平衡事业与健康,这似乎已经是一个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但悲剧总在发生。

笔者忽然想到一个积极的案例,褚时健即使沦为阶下囚也不放弃,74岁时到哀牢山上种橙,直到91岁辞世,终成一代中国企业家精神的丰碑。

挑战与压力越大,中国企业家,越要坚韧勇猛,像爱护企业一样爱惜自己的生命。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