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同比涨超37%、开年两家公募申请业务资格 QDII基金香在哪

热点资讯2023-02-12 22:05:26智慧百科

规模同比涨超37%、开年两家公募申请业务资格 QDII基金香在哪

随着近日诺德基金申请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以下简称"QDII")的相关材料获证监会接收,2023年开年以来申请QDII业务资格的基金管理人增至两家,对比之下,2022年全年则仅有1家。另外,目前还有多家基金管理人正"排队"等候证监会反馈。若从"跨海"基金成绩单来看,年初以来也有超八成QDII基金业绩收正。有业内人士指出,多数基金公司申请QDII业务资格是期望得到对外投资的资格,并借此成为公募业务的新增长点。整体来看,2023年原油QDII基金业绩可能存在不确定因素,产业主题化、全球主动优选预计是未来发展趋势。


又一家提交申请材料

公募纷纷布局QDII业务资格。据证监会行政许可办理大厅最新信息显示,2月10日,诺德基金提交的QDII业务资格申请已获证监会接收材料。仅一个月前,安信基金也提交了QDII业务资格申请,于1月10日被证监会接收材料,并在1月17日进行补正。对比2022年全年仅有信达澳亚基金一家基金管理人申请QDII业务资格,2023年开年公募在QDII方面的布局可谓提速。

除新增申请的机构外,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截至2月12日,中邮创业基金、民生加银基金、中金基金等多家基金管理人也已提交QDII审批申请,正"排队"等候证监会的反馈意见。其中,上银基金、西部利得基金等基金管理人已获得证监会第一次反馈意见。而从年内获得业务资格的公募来看,2023年1月,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获批QDII资格。据此前审批进度显示,该基金管理人于2019年5月20日获证监会接收材料。

就申请QDII业务资格的具体考虑等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采访上述部分基金管理人,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据1月14日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官方公众号发布的文章显示,未来公司会基于股东的全球市场投资经验,结合经济景气程度、货币稳定性、企业盈利情况等多种因素,寻求具有投资潜力的市场,有序推出具备优势的QDII产品。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多数基金公司申请QDII业务资格是期望得到对外投资的资格,符合境内机构投资者标准就可以发相关产品,通过人民币认购投资海外市场,这相当于增加了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

"出海"基金规模同比增长37%

值得注意的是,QDII基金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基金管理人获批外汇额度的约束。杨德龙指出,"目前QDII的额度限制比较严格,批准量相对较小,随着越来越多基金管理人拥有QDII业务资格后,相关QDII的额度也有望增加"。

正如杨德龙所说,多家基金管理人于近期新获QDII投资额度。国家外管局数据显示,截至1月31日,已累计批准QDII投资额度1627.29亿美元。具体来看,证券类机构合计批准额度为883.6亿美元,易方达基金成为累计批准额度最多的基金管理人,达75.6亿美元。若从最新批准日来看,年初以来获额度批准的基金管理人包括华安基金、华夏基金、嘉实基金等20家机构。

在投资额度逐步增长的背景下,QDII基金的整体规模也在近年来呈现增长态势。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共有222只QDII基金(份额合并计算),最新规模达到3267.81亿元,较2021年同比大涨37.07%。

但从业绩表现看,2023年以来公募"跨海"布局的成绩则有所分化,昔日榜首已跌落王座。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月10日,2023年以来,全市场435只数据可取得的QDII基金中(份额分开计算,下同),八成QDII基金收正,其中有169只基金涨超5%,59只基金涨超10%。其中,富国全球科技互联网股票(QDII)以18.04%的收益率位居榜首。而在2022年交出亮眼成绩单的原油主题QDII开年至今的收益率则不太"好看",存在不同程度的亏损。

"2022年QDII基金表现较好的当属原油主题,但今年以来,原油价格出现了明显的回落,因此带动业绩下滑。整体来看,2023年原油主题QDII的业绩表现可能仍存在不确定性因素",杨德龙评价道。

展望后市,据国金证券发布的名为《2023年度公募港股通及QDII基金投资策略:掘金港股产品,辅助美债黄金》研报显示,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周期已近尾声,而美国经济正滑向温和衰退,预期2023年一季度美股仍不乐观,现阶段建议对美股及其他全球成熟市场权益QDII观望或低配,后续再寻找增配机会。能源QDII方面,2023年国际油价走势受多重因素扰动,俄油的出口和生产存在不确定性、OPEC+石油限产计划亦有悬念,而需求端仍将承受经济前景疲软的压力,建议短期暂不参与或低配能源QDII。

中信证券则在名为《配置丨港股和美股科技类QDII基金持续净流入》研报中表示,未来QDII产品布局预计以境外科技、制造等主题类的权益型基金为主;产业主题化、全球主动优选预计是未来发展趋势。

北京商报记者 刘宇阳 郝彦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